《性與暴力》,這部冷門劇揭露了美國另一面
一名瘦弱男生,背著一把步槍,推開學校的玻璃門。
很快,教室里傳來了刺耳的哭喊聲和求救聲。
5月18日,美國發生今年第23起校園槍擊案。
休斯頓附近一所學校槍聲再起,10人不幸喪生。
CNN公布的校園槍擊案地點
據統計顯示,2018年,在校園槍擊案中死亡的學生總數已經超過軍人的傷亡人數。
算下來,美國平均每一星期就會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案。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2018年一共發生槍支暴力事件21892起,死亡人數已經達到5427人,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101人死亡。
校園槍擊案,始終牽掛著萬千民眾的心。
一部加拿大電視劇,將北美社會隨處可見的暴力拍了出來。
2013年,[性與暴力]在加拿大的OUT電視台首播,成為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電視劇。片方當即宣布續訂第二季。
第一季取得了較高評價,IMDb7.8,豆瓣7.4。
導演湯姆·菲茨傑拉德(Thom Fitzgerald)擅長拍攝性少數群體,有講高齡拉拉的[驟雨],有講錯亂之愛的[空中花園],有講健身熱潮的[肌肉派]。
導演本人
探討性和暴力背後的故事,挖掘人性內心的黑暗面,反映深刻的社會問題,讓這部劇收穫31項提名和4項大獎。
該劇斬獲多項加拿大影視類提名和大獎
2017年秋,[性與暴力]第三季開播。
或因為題材過於敏感,反響平平,IMDb和豆瓣上竟然連個評分都沒有。
片如其名,[性與暴力]真的將性與暴力拍給你看。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尺度之大,口味之重,令人咂舌。
被硫酸潑臉的年輕媳婦,遭受家暴的憨厚老公,遭受性侵的惡魔男孩。
到了第三季,[性與暴力]轉而關注高頻發生的校園槍擊案,續寫大尺度劇的傳奇。
(1080P資源已出)
▼
泛濫成災的校園槍擊案,早已引起電影人的高度重視。
2002年,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從校園槍擊事件講起,深入美國暴力事件的本質,引發觀眾思考。
IMDb8.0,豆瓣8.6,第7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導演邁克爾·摩爾用校園慘案的背景、環境還有公眾反應,深刻探討了美國自由和自我毀滅之間的聯繫和矛盾。
2003年,美國電影[大象]也還原了一起校園槍擊案的全過程。
美國一所普通高中,經常被人欺負的「患難兄弟」身穿美軍野戰裝,手持衝鋒槍走進學校,一場血腥屠殺就此展開。
IMDb7.2,豆瓣7.8,榮獲第56屆戛納金棕櫚獎和最佳導演
在[大象]中,沒有殺戮的快感,只有殘忍的真實。
2007年,電影[暗物質]中,在校園政治的逼迫下,劉燁飾演的物理專業研究生也走上了一條血腥不歸路。
IMDb6.1,豆瓣6.8,聖丹斯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類似的槍擊案在愛沙尼亞也發生過。
電影[失控的校園]中,男主雖出身軍人家庭,卻因性格懦弱經常被同學欺負。即使有人為他挺身而出也是於事無補。
忍無可忍的他終於舉起父親的搶,開啟復仇計劃。
IMDb8.0,豆瓣8.2,斬獲7項電影大獎
[性與暴力]第三季,同樣圍繞一場校園槍擊案展開。
故事更複雜,敘述視角更全面,從槍擊案開始,串聯到與之相關的所有人——調查者、倖存者、施暴者等等。
之前經歷過大型槍擊事件的女社工,特意前來安撫槍擊案的倖存者們。
其中一位倖存者,尤為奇怪。
殺人犯非但不對他開槍,還把槍口慢慢對準了自己。
有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感覺
兩人之間,似乎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殺人犯本人,也曾經歷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殺人犯母親的親口描述
與此同時,[性與暴力]還將鏡頭對準了性虐和仇殺。
多起離奇的自殺事件頻繁發生,死者上吊,身邊還有自慰玩具,看起來是自殺身亡。
現場偽造得非常完美
其實,這都是兇手精心布置的自殺現場。
芬恩先引誘獵物上鉤,趁著情慾難耐之際,他悄悄套好一根皮帶,勒住受害者的脖頸,使其窒息而亡。
兩具赤裸肉體交錯纏繞,畫面宛如GV,香艷無比。
眼睛裡的仇恨呼之欲出
導演藉助暴力和性慾的表象,反映了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
不斷殺害男人的萊恩,是施害者,也是受害人。
曾救助過他的女社工透露,芬恩的養父曾對他實施了性侵,那一年,他只有12歲。
仇恨的種子,從小就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長大之後,他專門尋找和養父一樣處於深櫃的男人,除之而後快。
校園槍擊和肌肉男謀殺,這兩條線索同時進行,不看到最後一秒你絕對猜不到故事真相。
▼
人類始終對性和暴力情有獨鍾。
為什麼呢?
好萊塢編年史作家約翰·巴克斯特這樣描述:
「人們很難達到靈與肉的完美滿足,卻能在電影中馳騁性的幻想。七情六慾必須在心理或肉體上與夥伴或周圍環境聯繫起來,才不至於紊亂。」
性與愛有關,暴力與恨有關。性和暴力看似不同,實則存在共同的生理學基礎。
其實,性是一種極致的暴力。
做愛時,是一方進入另一方的身體,和進攻、防守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在接吻鏡頭都要被刪減的時代,當年的導演們肯定料想不到如此開放的今天。
電影[天堂電影院]最後的吻戲鏡頭
在西方學者看來,狂歡有三個重要主題:食物、性和暴力。
而看電影這種行為,正是現代人的盛世狂歡。
20世紀第一個十年起,廉價電影院開始流行,如何吸引觀眾進院觀影成為難題。
那時起,性和暴力逐漸躍然於大銀幕之上。
不過受制於當時清教主義和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傳統,電影人不敢隨意造次。
當時還有個笑話,廣為流傳。
電影中,隔著鐵路出現了一個全身赤裸的姑娘。此時,正有一列火車開了過來,沒完沒了地嚯嚯、嚯嚯,火車開走之後,姑娘已經穿好了衣服。
一名男子每晚都來看這場電影,賣票的問他:」你不覺得累嗎?」
他回答:「不,我是一個有耐心的人——總有一天火車會晚點。」
1930年,美國電影審查法規——「海斯法典」正式實施,包括3項基本原則和12大項明令禁止的內容。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馮·斯登堡執導的[藍天使],成為第一部被組委會審查的電影。
IMDb7.8,豆瓣7.9,海報中的女人性感裸露,極其大膽
1935年,「海斯法典執行局」正式成立,頒布禁令。
裸體,男女唇間接吻,嚴刑拷打等情色、暴力鏡頭統統不得出現。
影響最嚴重的例子是電影[卡薩布蘭卡],因為法典禁止婚外情,所以男女主人公最後沒有在一起,反而成就了一段熒屏經典。
IMDb8.5,豆瓣8.6,榮獲3項奧斯卡
1951年,美國導演普雷明格坐不住了。
他想把涉及「處女和色誘「的百老匯舞台劇《月亮是藍色的》改編成電影,卻遭到了電影協會的極力反對。
兩年後,在沒有任何許可證的情況下,[月亮是藍色的]強行上映,並取得成功,留名青史。
IMDb6.8,榮獲3項奧斯卡
隨著性解放和嬉皮士運動的盛行,「海斯法典」在1966年被正式廢除。
性與暴力正式回歸大銀幕,影迷拍手稱快。
1968年,電影分級制度正式確立,不過該制度純靠自願,並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只是為未成年人提供一份電影觀看標準。
16年後,由於電影[奪寶奇兵2]中出現一些血腥鏡頭,PG-13級從此誕生(13歲以下兒童必須有父母陪伴才能觀看)。
橡膠做的道具,事先用膠粘在鍋底
1990年,電影[情迷六月花]含有大量的性愛裸露鏡頭和女同性戀場面,美國電影協會因此將X級改為NC17級(17歲及以下者禁止觀看)。
IMDb6.3,豆瓣7.5,獲得一項奧斯卡提名
如今,越來越多的性和暴力在電影中泛濫成災。
自1996年11月以來,電視中的髒話、裸露鏡頭以及暴力鏡頭增長了31%。
很多機構認為,這一現象間接導致犯罪率上升,在青少年和兒童身上尤為明顯。
其實,受傷最深的不止孩子。
當視聽快感得到滿足,我們對現實的感知能力卻在不斷降低。
正義感、羞恥心蕩然無存,只剩下滿屏亂飛的血漿和生殖器。
幸好這部劇讓我們看到,性與暴力背後,還有一個個受傷的靈魂在哭泣。
※「院線排雷」之《龍蝦刑警》:蝦鬧鬧,瞎胡鬧
※解讀|配音演員,何時會迎來第二春?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