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家在旁觀者的喧嘩中大筆一揮,一張條幅就寫成了,馬上可以換錢了

書法家在旁觀者的喧嘩中大筆一揮,一張條幅就寫成了,馬上可以換錢了

請您先談談書法的地位變遷,大概每一個會寫字的中國人都有感受:相較於今天,書法在古代的地位實在顯赫。

白謙慎:是這樣的。書法從漢代開始就成了精英的藝術。書法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社會影響極大的藝術,跟中國文官體系成熟得很早有關。從秦代中央集權制建立以後,其實都是在靠官僚機構運轉。那官僚機構靠什麼呢?靠文書,龐大的帝國是靠文字在管理。你看中國原來的考試製度也都是跟文字書寫聯繫在一起的,不考數學什麼的,就考經書,考作文,同時也看書法。中國太大,語不同音,就必須書同文。文字是相同的,讀出來卻不一樣,有時甚至完全不一樣,這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都是很有意思的語言現象。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反而靈活,上海人有上海人的讀法,南京人有南京人的讀法,但寫出來都一樣。所以無論到哪裡,皇帝的敕令、中央的政令都能夠通過文字下達。而書法是在漢字使用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藝術。大約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的時候,皇帝和一些士大夫就開始收藏書法了。在六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和陶弘景討論書法問題。在唐代,唐太宗跟虞世南討論書法。虞世南死了以後,魏徵向太宗推薦褚遂良和他討論書法。以後歷代都是如此。到清代,少數民族統治者也要搞書法這一套,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喜愛書法。過去繪畫跟書法相比,不但社會地位沒法比,市場價格也沒法比。在明代鑒藏家李日華的記載中,古代法書是藝術品中最昂貴的。當收藏書法和繪畫只能選擇其一時,文人們通常選擇收藏書法。這多少反映出中國人對文字的尊崇和對書法的愛好。但是,在古代這麼受尊崇、這麼有影響的書法藝術,卻在近代衰落了,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歷史現象。

清代以後,考科舉基本上就是考字嘛。

白謙慎:特別是到了殿試這一級,已經基本不看文章了,主要看字。所以那些狀元、榜眼、探花的字都很好。劉墉啊,王文治啊,翁同龢啊,他們的字都寫得很好,翁同龢更是晚清一大家。可以說,字不好,即使當了進士,也只能當個縣令之類的。我目前正在研究晚清的吳大澂(曾任湖南巡撫),他的篆書真超一流,他有時甚至用周朝的鐘鼎文給友人寫信。

其實這種觀念影響還是很深遠的。我們小時候上學,爸媽首先會要求把字練好。

白謙慎:影響雖然還在,但確實是衰落了。這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大的一個轉變,當然是漸漸地轉變。毛澤東那一代領導人還是喜歡書法的,而且也寫得蠻好。但這已經純屬個人愛好,而非具有制度或慣例方面的約束。

那書法從極度興盛走到今天的衰落,主要是因為最高領導階層的退出,還是社會變化引起的?

白謙慎:是社會變化導致了精英結構的變化。科舉制廢除以後,大家就可以不講究書法這個東西了。過去精英的知識結構,屬於我們今天所說的人文學科,但在經學、史學、文學之間是打通的。不但有「六經皆史」的說法,史書也常常可以作為文學作品來讀,如《史記》就被譽為「無韻之《離騷》」。余英時先生最近為我編的《張充和詩書畫選》(三聯書店今年4月出版)寫了一篇長序,他以張充和的詩書畫為例,討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通」的問題。不過,張充和的通,是傳統文化方面的通。1934年她報考北京大學,國文滿分,數學零分,北大國文系破格錄取。現在不一樣啦,中國有一段時間,幾位主要領導人都是學工科出身的。在過去,如果字寫不好,常常被認為修養不高,今天誰還在乎?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字寫得不好,就會認為你沒文化。

這麼看來,隨著精英的知識背景變化,書法的社會地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白謙慎:確實如此。讓我接著上面「通」這個話題再說幾句。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精英的角色常常是多重的,他們不但是學者,還是藝術家(至少是書法家)。吳大澂不但在古文字學和金石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還是書法家、畫家、篆刻家。精英們不但收藏藝術,而且還對藝術發表自己的看法。像晚明的禮部尚書董其昌,不但是極有成就的書畫家,而且還留下了影響後世的書畫理論。套用西方人的話來說,中國過去的管理者是「philosophical king」,智慧的王者,他們用雅望和智慧來管理,而不是用專門的技能來管理,所以孔子說:「君子不器。」中國文人藝術忌諱匠氣,在傳統的藝術品評中,「匠氣」是很嚴重的批評。所以說,書法在二十世紀以來的遭際,和中國精英的知識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有關。

剛才您說到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書法逐漸衰落。但是清末民初的時候、整個二三十年代,書法在社會上還是很有地位的。

白謙慎:是這樣的,因為有歷史慣性,衰落的過程相當緩慢。我在美國跟兩位老先生交往比較多,一個是前面提到的張充和先生(生於1913年),一個是翁萬戈先生(生於1918年)。這兩位老先生都出生在民國初年,那時科舉制已經廢除了,但出身世家的他們早年依然接受私塾教育,都是在上中學的年齡才開始新式教育的。翁先生很聰明,補得比較快,最後考進交大。但是考進交大,也是因為國文考得好。那時候交大還會因此錄取他,因為那些老教授,對詩文好的考生還是非常欣賞的。像華羅庚、蘇步青那一輩的數學家,很多都能作舊體詩,能寫字。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我們的父母輩,他們還會教育我們要把字寫得好一點。雖說,延續的時間還是蠻長的,但驀然回首,一個巨大的歷史轉變已經完成。

我覺得現在身邊寫字的人還挺多的啊。

白謙慎:但是這些寫字的人當中多少算是精英呢?

您說的精英就是當權者吧?

白謙慎:當權者當然屬於我所說的精英了。不過在過去政治精英也常常就是文化精英。現在精英階層中寫字的很少了,大老闆寫字嗎?大學裡中文系、歷史系大多數的教授也不寫字啊。無論是政治精英、社會精英,還是文化精英,都退出書法這個領域了。其中固然還有喜歡寫字並寫得不錯的,但那只是個別現象。從前的一個鄉紳都會寫一筆好字,政府官員就更不用說了。王右軍(王羲之)、虞秘監(虞世南)、米南宮的右軍、秘監、南宮全是官名。民間當然會有書法家,如果我們把賬房先生和郎中認作「民間」。但現在書法界有的人所說的古代「民間書法」,並不準確。比如像漢簡這種東西,書寫者不見得是普通老百姓。六朝和唐代的抄經手,也常常供職在官方辦的鈔經機構。眼下精英階層中有收藏當代書法的,但許多是別人買來送給他們的禮品。書法市場主要是禮品市場。

看現在社會上的書法比賽,那些人字都寫得很好,但是他們就寫寫字、只會寫字。

白謙慎:由於分科越來越細,寫字也開始和一些傳統的學科分離了。年輕一輩的書法家中,不少技法不錯,憑著敏感和勤奮,可以一下子衝到一定高度。現在學習書法,可以藉助其他的科技手段,如把字放大、反覆臨摹。又如寫一個條幅,這次這個地方不對,那就修改一下再寫,最終就可以弄出一件可以參展甚至得獎的東西。一旦得獎,就像跳龍門一樣的,一些年輕的書法家便開始了賣字的生涯。但大都走得不是很遠。

您認為目前中國書法界的問題主要在哪裡?

白謙慎:問題蠻多的,比如說體制的問題,目前書法界最大、也最有影響的組織是書法家協會,歸文聯領導。書法界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領導書法事業的「書法官」。書法的市場價格和一個人在書法家協會的位置關係很密切。由於政策的原因,真正獨立的民間藝術社團幾乎沒有(當然,各地都有一些小的社團,但無法正式註冊)。精品意識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原因可能很多,日常生活中缺乏嚴肅的禮儀和與之相關的敬畏之心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禮記》上來就說:「毋不敬。」為什麼要有儀式,就是通過禮儀,讓你有敬畏之心。我們現在的筆會呢?老酒喝喝、香煙抽抽,書法家在旁觀者的喧嘩中大筆一揮,一張條幅就寫成了,馬上可以換錢了。這種製作過程,看似「瀟洒」,實則缺乏敬畏之心。書法界的潤格雖有高有低,但精英大眾都混在一道,打成一片啦。所以這是蠻大的問題:俗!你看張充和的字,好就好在:雅。她的字,技法看上去並不是很複雜,但是你就算學會她所有的技巧,你還是弄不出她那個品味。因為你沒有她那種修養和心態。

這種狀況會維持很久嗎?

白謙慎:會很久。現在有精英,但精緻的文化還需要時間慢慢地發展出來。

上次採訪孫曉雲談到大師的問題,也說到,在沒有精英文化的環境下,不可能產生大師。光字寫得好是不能成為大師的。

白謙慎:是的。王羲之被奉為書聖,他的字今天看來還是不可企及。看看他生活的東晉,等級制度很森嚴。今天一聽到「等級制度森嚴」,人們很可能產生負面印象。但是,社會等級為精英文化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一般來說,精緻文化的發展多和精英相關,儘管製造者不見得是精英。比如說,製造精美的玉器和瓷器的是工匠,但是消費者卻是精英。過去在書法這個領域,創作者往往就是精英。我一直在研究中國精英文化(主要是文人藝術),這在大眾文化盛行的時代有些不協調。但是沒有這個最上層的東西,很精緻的東西是出不來的。

那您覺得什麼是書法繼續發展的條件?

白謙慎:當然不是說要恢復等級森嚴的制度。提出這些問題,是希望人們能夠思考怎麼應對目前普遍存在的粗製濫造現象,如何能讓藝術家的生活環境安靜一些,日子過得講究一點,思考得深入一些,產量少一些,質量精緻一些。

從鉛筆、鋼筆到電腦,現在書法已經失去了全部的實用意義。現在的書法沒有了實用性,藝術性是書法家揣摩研究的。還有一些人,純粹是自己寫著玩的,比如像張充和先生。這個是不是也蠻重要的?

白謙慎: 當然很重要。張先生今年九十八歲,已經不能登台唱崑曲了,也基本不作詩詞了。但是她依然每天寫字,除了偶爾為人題字外,主要是臨帖,既不賣字也不參加展覽,自娛而已。講究自娛性是中國文人藝術的一個重要理念,這一理念在過去還可以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聯繫在一起。現在我們不必把它和治國平天下掛鉤,但是自娛和修身這些精神遺產是值得繼承的。我曾在其他的場合說到過書法的遊戲性,因為書寫本身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現在有不少業餘的書法家寫得比美術學院書法系的師生字還好,就是因為業餘的作者更容易以自娛的態度來享受書寫的過程和結果,因此作品反而顯得更洒脫。在中國書法脫離了官文化之後,這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這裡有個悖論吧,現在講起來書法是衰落了,但各地又搞了很多書法比賽和書法班,書法類的書籍也都銷售得很好。

白謙慎:今天人們參與書法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和學國畫一樣,家長要小孩子練書法,有好多的原因。有幾年,練書法變成像今天的鋼琴考級一樣,參賽得獎,升學或高考是可以加分的。還有些時候呢,家長希望小朋友寫字,是為了收他們的心,因為這個藝術要求寫字者一筆一畫地臨帖。還有很多老年人開始學書法,說手腦並用,能防止老年痴呆,說練書法如同打坐,可以延年益壽。書法和油畫不一樣,油畫顏料中的化學成分比較多。書法家中長壽者確實很多。總之,今天人們練習書法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

書法還可能不可能復興呢?

白謙慎:用什麼標準來衡量是否「復興」呢?更多精英和大眾的參與?像古代那樣在社會生活中有很高的地位?真是不好說。書法能否突破目前的格局而有一個大的發展,取決於中國會不會在二十一世紀有一個文藝復興。只要內部不出現大的動亂,國際環境基本穩定,中國和平崛起就有可能成為現實。文藝復興也一定會伴隨著和平崛起而出現。書法這個很有民族特點的藝術,或許會在那個我們期待的文藝復興中有難以預測的發展。謝謝你在上海採訪我。三十多年前我就是在上海開始學書法的。藉此機會向那些當年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和鼓勵我學習書法的人們說聲謝謝。

白謙慎,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教授。他研究中國書法:從傅山入手,討論中國書法的嬗變;從重慶鄉野一個理髮店的招牌,引出對有關書法經典問題的獨特思考。研究之餘,白先生自己也寫,一筆小楷溫潤精絕。對於書法為何從鼎盛走向衰落、如何看待當下的書法比賽、書法有無可能再次復興——他有自己的看法。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原文標題:談書法和精英文化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我談中國畫的欣賞
展覽體、江湖書法,群魔亂舞:書壇已成污水池!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