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動了我的感測器?揭秘OPPO R17的水滴屏

誰動了我的感測器?揭秘OPPO R17的水滴屏

看著千篇一律的劉海屏,是不是想有些改變?顯然,保留額頭下巴,或者生硬切出「美人尖」,都不是特別好的解決方案。直到OPPO R17以水滴屏造型面世,原來全面屏時代的手機「額頭」,也是能玩出美感的。

究竟是怎麼實現的,這篇文章告訴你OPPO R17水滴屏下的秘密。

絕美水滴屏,靈動外觀

OPPO R17外觀較上代變動較多,憑第一眼印象,不難看到它身上有許多Find X的影子。但仔細揣摩後,卻會發覺OPPO R17的設計哲學顯然不是引入和再現Find X元素那麼簡單,OPPO在細節藝術的豐富想像力,如今在OPPO R17身上再次呈現。

OPPO R17正面搭載6.4英寸OLED水滴屏,解析度FHD+級別,色彩還原偏向真實,同時有不錯的對比度表現,並且得益於自發光的特性,日常使用更省電的同時,亮度也有一定的保證。

「水滴屏」,OPPO R17在設計上首次引入的元素,和「月牙彎」、「星幕屏」一樣,來自OPPO對現有設計思考。目前異形屏手機多採用劉海屏/美人尖設計,但由於突兀的切割,導致屏幕外觀並不討好,「水滴屏」出現,給出了問題的另一個答案。

從外觀來看,上方的「水滴」設計將原有異形屏的切割區域以弧線過渡,和機身頂部邊框完美融合。頂部攝像頭與感測器的位置不是千遍一律的「劉海」,頂部以弧線的方式留出面板部分,帶來視覺上無斷點的美感,自然順滑。

同時,水滴屏的出現帶來更寬廣的顯示面積,頂部被劉海遮擋的區域得到解放,意味著可以在頂部顯示更多內容。「水滴」的設計使得R17的感測器區域面積相比R15縮減了45.8%,同時得益於屏幕點膠工藝和屏幕封裝技術的優化,R17四邊的邊框寬度都進一步減小,從而實現高達91.5%的屏佔比。

視野中沒有突兀的黑色劉海區域,剩下是居中設計的前置攝像頭,連強迫症都說好。

但在頂部面積壓縮地如此極致的情況下,OPPO是怎麼將劉海屏上眾多的距離感測器、光線感測器、聽筒等元件隱藏起來,這就需要在工藝和技術上的多重努力。

為了實現水滴屏ID設計,在感測器的可用面積被進一步壓縮的前提下,R17通過內藏彎折導光柱將光線傳遞到屏幕下方的光線感應器中,從而實現環境光識別。

距離感測器方面,採用Find X同款「TP+屏下紅外」方案,耳邊接聽電話時屏幕熄滅,當人耳離開屏幕時點亮。同時,屏幕下封裝了一顆紅外感測器,在息屏時紅外信號可以幾乎不受像素干擾的穿過屏幕來檢測人耳和屏幕的距離,完美解決了水滴區域空間小無法滿足傳統距離感測器堆疊的問題。

通過巧妙的「水滴」設計,OPPO R17成功解決了異性全面屏手機在頂部元件處理的難點,不僅減少了多出區域的突兀感,甚至讓水滴設計成為整機正面極具辨識度的點睛之筆,在眾多主流機型當中,OPPO R17憑藉正面外觀就足以顯示個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劉海設計。

水滴蕩漾,靈動機身

把色彩玩到極致的OPPO,當然會在R17身上大秀一把。漸變色彩與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結合帶來顏值和極高耐用度的統一,將「水滴屏」的流動設計語言延續到整個機身。

雖然炫光漸變在今年的手機中並不算稀奇,但OPPO無疑是將這項工藝再次刷新到另一個高度。在這塊2.5D弧面玻璃之下,OPPO首次在霓光紫實現了三色漸變,橫向同時映出三色漸變。中間的深色區域使得機身看上去更修長、優雅。

隨著光線射入角度的變化,霓光紫版本的機身反射出跳躍絢麗的色彩,彷彿夜間的霓虹燈光,深邃具有神秘感,極具個性。

除了霓光紫版本,另外還有流光藍版本提供,採用不同的工藝,讓色彩的流動不限於固定的方向,打造出上下左右四向漸變。在原有疊層流光點彩工藝基礎上,OPPO R17流光層和點彩層之間加入凝光層,並通過鐳雕工藝,在透明的凝光層上蝕刻細密的S型曲線。

為了打造出極致的色彩效果,OPPO嘗試了多達7000種不同的漸變設計。在R17身上,將原本R15上面所採用的6層漸變疊層升級為7層不規則漸變疊層,每一層都擁有2000*3840個直徑為0.04mm的色彩點,共超過5000萬個點,從而在保持出色手感的同時,營造出極具張力的立體感和層次感。

水滴屏、流動漸變,機身正反面設計相應和諧,讓OPPO R17的外觀設計再次成為同級別機型當中的標杆之作。

結語

全面屏時代的來臨,給人一種手機設計陷入殊途同歸的錯覺,但OPPO R17的出現告訴我們,其實手機設計還有相當龐大的發揮空間,關鍵在於設計者是否對現有設計有更深層次的思考。異形屏、漸變色,這些看上去已經被智能手機玩到膩的東西,在R17身上卻煥發出極新鮮的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