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四)隋與爭鋒之蘭亭起筆

(四)隋與爭鋒之蘭亭起筆

啟明按:王羲之《蘭亭序》里,有很多特別的起筆方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王羲之要這樣起筆呢?

前面數次提到晉代是一個「法前的時代」,而蘭亭序的出現是第一次正式確立了一套規範的筆法,這種筆法一旦確立就立即風靡,不僅唐初的諸位大家皆拜倒在石榴裙下,直到今天仍被認為是書法之「極則」。(此段所言之筆法不包括篆法,隸法,草法,而獨指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楷之法)

這裡又要說幾句可能大家不愛聽的。如果蘭亭序為王羲之所書,於永和九年在眾目睽睽下發表,那麼在晉代就應該出現深受其影響的類似於唐寫經那樣的書法作品,而事實是在智永以前我們能看到的書跡幾乎都找不到受蘭亭影響的痕迹,而自唐太宗把蘭亭序公布以後立刻學者雲集,初唐書風皆圍繞蘭亭而展開。

我們來編一個故事吧:

永和九年王羲之二兩黃酒下肚,在眾目睽睽之下奮筆直書寫下蘭亭序。旋即酒醒,一看:哎呀糟糕,老夫的筆法暴露了。這還了得!!於是王馬上收起蘭亭序密不示人,連自己的七個兒子都不讓看不讓學。

後來蘭亭序被傳入內府珍藏,一直處於不得見人的狀態。中國歷史上不僅有著名的官二代,還有幾個著名的書二代,例如歐陽詢歐陽通父子,米芾米友仁父子,文徵明文彭父子。這幾位書二代的筆法都直接取法其父,從傳世作品看筆法都是一脈相承的。而最倒霉的書二代就是王羲之的這七個兒子,老子寫出了如此了得的天下第一行書,居然不傳蘭亭筆法於內人,不與自己的親生兒子分享,真不夠哥們。

倒霉的還不僅僅是這幾個兒子,王的六代孫子,如王僧虔、王志等皆無機會學習蘭亭筆法。直到七世孫智永終於有了學習蘭亭的機會,這一學不得了,把蘭亭從頭到尾學了個底朝天,武裝到毛孔,於是寫下比蘭亭筆法還要蘭亭筆法的《真草千字文》,終於為自己的六世祖出了一口惡氣。

這個故事是不是比任何韓劇都要狗血?

有人會說,你怎麼知道王獻之沒有學過蘭亭序,他寫得像蘭亭的字沒有傳下來而已。我只想說,其實我小時候也寫過一張字像極了蘭亭,只是現在找不到了,你信嗎?從王羲之到智永,世經七代,年逾三百,如果學蘭亭像唐初那樣蔚然成風豈能無一件作品存世以作旁證。

那麼之所以把蘭亭序稱為法書之始,蘭亭的筆法到底有何不同,與當時的工具又有何密切關係,且看下文分解。

這是蘭亭里非常常見的一種起筆方式,而這種起筆明顯的帶有三種意圖:探,轉,按。

用李炯峰老師的話說這就是在起筆時要把筆毫扎入紙中,以利於鋪毫行筆。——啟明注

所謂「探」,就是讓筆尖最細長的第一根筆毫先著紙,感應筆尖的狀態。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參考網上陳忠康的一個給美院學生演示臨摹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牘》的視頻,視頻中陳老師要學生注意每一筆的起筆都是從筆尖最細長的第一根筆毫開始逐步下按的。

筆尖第一根筆毫就是筆的軸心統帥,讓它先安定下來就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躁動,所謂「擒賊先擒王」。

所謂「轉『其實和按是同步進行的,轉是一個捻聚筆鋒的過程,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周末的毛向先著紙的第一根毛聚攏,提醒大家不要掉隊。

所謂」按「不需要解釋,按下去是必然的。

這種起筆方式比起我們在王尺牘里看到的直接側按而下複雜一些,從第一根筆毫觸紙開始做到了對筆毫的絕對控制,入筆的行程被大大的加長了,行程的加長有利於過硬的兔毫在下按過程中彈性加大的過程變得平緩。套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這叫「軟著陸」,而事實上這種起筆方式鋪完毫以後能保證在行筆的過程中不需要再加一些莫名其妙歇的斯底里的多餘的中段調峰動作,完成鋪毫後行筆能夠保證一泄而下直至收筆,大大提高了行筆的穩定性和流暢度。

所謂的起筆就是為了提高鋪毫的質量,鋪毫的質量高筆毫鋪下去齊整安定就能心中無礙果斷流暢地一氣寫完行筆,鋪毫的質量差行筆過程中就會感受到筆的異動,導致行至線條中段突然不敢往下寫,停下來做二次調峰,導致線條不流暢,如果不做二次調峰,線條就會出現意外的擺動。

前面講過兔毫硬,易開叉,在二王尺牘里王順應筆的這一特性採用側鋒起筆的方式入筆,但是每每還是不能保證起筆後中段能順暢到底。在蘭亭序的筆法上增加這一「探」一「轉」,加長了鋪毫的行程,總算把這硬得討厭的兔毫給基本鎮住了,但是還沒完,後面還會有兔毫出來搗蛋的圖片。

本帖第二部分講過一個觀點(請參閱《【欲知筆法先知筆】(二)不知有漢(上)》),筆法就是用來掩蓋筆的缺點的。反過來說,筆的缺點會導致筆法的進步,王尺牘里沒有掩蓋住的缺點蘭亭里出現了新的解決方案。筆與筆法就是這樣一對難兄難弟。筆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帶來筆法的簡化,例如蘭亭這種較為複雜的起筆在宋以後的小行書中就很難見到了,因為後來的筆做得更加剛柔相濟,已經不需要費這勁去消解筆過硬的彈性了。

這就導致有些蘭亭筆法迷覺得後來的行書沒有這種他們認為很有裝飾性的起筆形態就退步了,跟蘭亭沒法比了。其實古人寫字雖然也講究寫得好看,也臭美,但是寫得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筆已經不需要小心翼翼地這樣去控制直接按下去也很聽話,那還費這個勁幹嘛呢?

而今天在臨摹蘭亭的時候用狼毫這樣去模仿這種起筆的形態也是多少有點無病呻吟,真是拿一支兔毫去寫你才能感覺到這個動作是多麼的必要。如果你用一支羊毫放大很多倍臨蘭亭還想寫出這種起筆的形態,我勸你還是算了吧,能寫出來也不錯,寫不出來也別跟自己過不去了。

這種寫法的形成還需要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就是有極好的鋒穎。本章取名「隋與爭鋒」就是指的這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明書法 的精彩文章:

(二)不知有漢(下)
(三)晉管過硬之最牛筆庄

TAG:啟明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