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千里挑一的「真男人」,為什麼要躺著走?

千里挑一的「真男人」,為什麼要躺著走?

嗯,在了解今日主角之前

先蟲恐預警吧_(:з」∠)_

如果被問到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生物類群是什麼,你大概會猜到是某些單細胞的微生物。

如果不考慮單細胞生物,個體數量最多的多細胞動物又是哪一類呢?是線蟲。雖然你可能說不出這個答案,不過這一類群可是出了一種屢獲諾獎的實驗動物——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

嗯?線蟲是什麼?又怎麼秀麗了?怎麼還能斬獲諾獎呢?

顯微鏡下的秀麗隱桿線蟲。圖片:kdfj / wikimedia

它們無處不在

秀麗隱桿線蟲屬於線蟲動物門,門內包含了超過兩萬五千種無脊椎動物。在適宜的環境里,每一平方米就有可能生活著數以千萬計的線蟲。按個體數量計算,地球上80%的動物都是線蟲——全世界的動物們排排站好,你和下一位「非線蟲」之間平均隔著四條線蟲

一種根結線蟲正試圖鑽進番茄的根。圖片:William Wergin & Richard Sayre / Wikimedia

這類平時少有人注意的生物,是地球生物圈中分布最廣的類群,兩極、高山、沙漠、大洋海底,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美國線蟲分類學先驅納丹·科布(Nathan Cobb)曾說,如果宇宙中除了線蟲之外的所有物質都瞬間消失,那麼虛空中漂浮的線蟲將會是一個地球表面的復刻——山川湖海,城鎮鄉村,甚至樹木和動物,恐怕都可以通過分布其中的特定種類的線蟲還原出輪廓。

然而線蟲不光是「地表最強」。2011年,科學家們在南非地下幾公里深的金礦表面,發現了以細菌為食的線蟲。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線蟲是寄生性的,比如我們最熟悉的蛔蟲

線蟲動物門的多樣性,其中a是一種蛔蟲,b是秀麗隱桿線蟲。圖片:Blumenthal & Davis /Nature Genetics(2004)

相比於體長可達30厘米的麵條蛔蟲,秀麗隱桿線蟲可謂體態嬌小,成熟個體不過1毫米長,頭尾尖尖,中間是一段可以自由彎曲的圓柱體。它的屬名Caenorhabditis中包含了「桿狀的」詞根(rhabditis),而種本名elegans是「秀麗、優雅」的意思。看看秀麗隱桿線蟲正弦波一般的運動方式,你大概就會明白這個全身透明沒有顏色的「小蟲子」是如何得到這個名字的了。另外與蛔蟲不同的是,秀麗隱桿線蟲是非寄生性線蟲

秀麗隱桿線蟲「優雅」的前進方式。圖片:Bob Goldstein / wikimedia

線蟲就是躺呀躺著走

線蟲雖小,「五臟」俱全。作為發育上和人類一樣擁有三個胚層的動物,秀麗隱桿線蟲的外胚層發育成了多個細胞融合的「合胞體」,正是這層結構分泌的膠原蛋白組成了覆蓋全身的「皮」,它是能夠隨著蟲體生長而蛻落更新的「外骨骼」。這也是線蟲動物門的特徵之一,表明它們和同樣蛻皮的節肢動物門親緣關係相近。

箭頭所示為線蟲身體不同部位融合形成的「外骨骼」。圖片:wormatlas.com

皮層下方是中胚層形成的四條縱貫身體的肌肉帶,由一套相互連接的神經細胞控制。由於肌肉的收縮方式,動圖中看到的其實是背腹方向的「彎腰」,所以正常的秀麗隱桿線蟲總是在側躺著走路

免疫熒光染色技術,勾勒出了秀麗隱桿線蟲的肌肉束。圖片:wormbook.org

肌肉內側則是一個充滿液體的假體腔,再往裡就是一條直來直去的消化道——口後方是附有肌肉細胞、可以碾碎食物的咽部,再往後就是腸道;腸道前後各有一小圈環狀細胞組成兩個「閥門」,可開可關,相當於我們人類的賁門(食道進胃的入口)和肛門。長長的生殖腺就貼在消化道旁邊。

千里挑一才有「真男人」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秀麗隱桿線蟲的生殖方式比較奇特,分為「雌雄同體」和「雄性」兩個性別。正常生長的群體中絕大部分個體是雌雄同體:在發育未完全成熟的階段,雌雄同體產生精子並儲存在生殖腺中;發育成熟的個體產生卵子,和準備好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雌雄同體的內部結構。圖片:wormatlas.org

雌雄同體嚴格來說是一種雌性, 基因組中包括五對常染色體和兩條X性染色體。生成的精子和卵細胞都包含一套五條常染色體和一條X染色體,所以結合之後產生的胚胎自然絕大部分都是雌雄同體(5*2+2X)。

不過受精卵有極小概率隨機丟失一條X染色體,就會轉而發育成雄性個體,可謂千里挑一的「真男人」(5*2+X)。雌雄同體自體授精能產生大約300個受精卵,而雄性個體給雌雄同體授精後,後代數量可以超過1000個。

遇到雌雄同體後的雄性與對方「親密接觸」,用尾部的扇狀結構找到生殖腺開口進行授精。圖片:Kbrugman / wikimedia

諾獎三殺是如何完成的

秀麗隱桿線蟲最重要的身份就是科研模式生物了。在生物遺傳學研究初現繁榮的20世紀50年代,南非生物學家西德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r)為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不過隨後他轉而把興趣放到了生物體的神經發育機制上。然而人類的神經系統由一千億個神經元組成,要怎麼研究呢?布倫納找到了「身懷絕技」的秀麗隱桿線蟲。

首先,秀麗隱桿線蟲體型小,吃得簡單,長得快,生命力頑強——在實驗室常用的瓊脂平板上養好一層大腸桿菌後放上線蟲,線蟲就能愉快地邊吃邊繁殖,室溫環境下三四天就能繁殖一代,壽命大約三周。實驗人員想放假?沒問題。把平板直接放進-80℃的冰箱凍上,出門浪完回來解凍一下,線蟲照樣活蹦亂跳 。雌雄同體自體授精的它們可以很方便地傳代,而雄性的存在又為不同基因型的雜交提供了便利。

培養皿中間是大腸桿菌菌落,周圍一圈黑黑的是含有秀麗隱桿線蟲的土壤樣本(A);以細菌為食的線蟲被食物吸引如土壤中鑽出,挑出這些具有活性的線蟲個體,以進行下一代繁殖(B)。圖片:Antoine Barrière & Marie-Anne Félix / wormbook.org

其次,線蟲簡單又完整的身體構造是很好的研究起點。1983年,英國科學家約翰·蘇爾斯頓(John Sulston)研究了秀麗隱桿線蟲的發育過程。在沒有先進儀器的年代,蘇爾斯頓靠著在光學顯微鏡下肉眼觀察透明蟲體,繪製了線蟲全部細胞的發育圖譜——從受精卵第一次分裂開始,線蟲的每次細胞分裂、每個細胞的功能和命運是完全確定的。這是世界上首個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發育譜系。

以點表示神經細胞胞體,以線表示神經細胞的樹突與軸突,科學家繪製出了線蟲的神經細胞圖譜。圖片:The OpenWorm

今天,幾乎所有發育生物學課本中都會提到,雌雄同體線蟲在發育過程中會產生1090個細胞,其中有131個會在產生後啟動一個正常的凋亡程序而死去,只留下959個。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頒發給了布倫納、蘇爾斯頓和霍維茨(Howard Robert Horvitz)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器官發育調控和程序性細胞凋亡研究中的貢獻。線蟲在諾獎名單上拿下一血

左起依次為布倫納、霍維茨和蘇爾斯頓,遺憾的是蘇爾斯頓已於2018年3月逝世。圖片:nobelprize.org

僅僅四年之後,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頒發給了安德魯·法厄(Andrew 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以表彰他們闡明了線蟲的RNA干擾機制——兩人從不符合預期結果的空白對照組中,發現了生物體可以探測病原體雙鏈RNA,並以此為「嚮導」攻擊病原體基因組。現在,RNA干擾機制已經成為了生物學研究的常用工具。線蟲當之無愧拿下了諾獎雙殺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獲獎人之一的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正是把綠色熒光蛋白用在了線蟲研究中。線蟲完成諾獎三殺

被插入了編碼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秀麗隱桿線蟲。圖片:Dan Dickinson,Goldstein lab,UNC Chapel Hill

事實上線蟲在生物學研究中有著更廣泛的應用。1998年,通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個「預實驗」,秀麗隱桿線蟲成為世界上第一種被全基因組測序的多細胞生物。而截至2012年,由302個細胞連接組成的線蟲神經網路,也完成了「連接組」測定。

體態優雅的秀麗隱桿線蟲,將繼續為人類揭示生命機制的奇妙。

生命充滿奧秘,如同另一個宇宙。圖為對細胞核進行了熒光染色後呈現出的秀麗隱桿線蟲。圖片:queensu.ca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237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盧平。

喜歡他還可以關注

盧平的神奇生物

id: magic_bio

演化的魔法造就神奇的億萬生物

線上沙龍推薦

路遇受傷的小鳥,要不要帶回家?

「撿到」被遺棄的動物幼崽,應該聯繫誰?

為什麼,有時「救」野生動物反而害了他們

關於野生動物救助,想必大家都有很多疑惑

來聽下周五的線上沙龍吧!

這一期,日曆娘邀請了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

@野生青年陳老濕

為大家解決疑問,分享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啥,原來不是全世界都喜歡嗑瓜子兒?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