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雲高速成長的達芬奇密碼:直面痛點與技術賦能

華為雲高速成長的達芬奇密碼:直面痛點與技術賦能

從一個新玩家,到進入核心玩家圈,成為TOP玩家需要多長時間?在Gartner 2018年的《Market Guide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China》報告中,中國雲市場核心玩家圈中出現了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華為。

憑藉全棧技術能力,華為雲在報告中,成為Cloud IaaS的第一梯隊「Hyperscale」雲廠商。根據華為官方數據,截止今年上半年,華為雲收入增長超7倍,合作夥伴數量增長超45%。為什麼華為雲作為後來者,能迅速進入核心玩家圈,並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在2018年8月17日舉行的華為雲中國行杭州站中,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向我們揭示了華為雲疾速前行的達芬奇密碼。

在巨頭雲集的雲服務市場,華為云為何如魚得水?

魯勇在演說中提及,直到2017年5月,華為才把華為雲業務獨立出來,真正成為了華為的戰略方向之一,開始堅決地構築以雲服務為核心的雲生態。

為什麼華為雲可以那麼快地成長?我們不妨先看一下雲市場的近期的變化——根據Gartner的分析,只有能覆蓋雲使能、行業雲/託管雲、超大規模公有雲和雲平台功能增強四大訴求的雲平台,才有資格進入第一梯隊的行列。而華為雲雖然是後來者,但卻是能做到公有雲、行業雲、園區雲等雲商業模式的全面市場覆蓋的,為數不多的玩家之一,能為客戶提供基於統一平台的全棧雲服務。而且,在新技術運用,特別是像GPU增強、裸金屬等系技術上,華為擁有極強的實力。

同時,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5G等新技術逐漸開始普及,企業上雲變得十分迫切,因為基於雲的大數據確實會促進企業的生產效率,甚至會成為基本生產資料。但很多企業盲目上雲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如何又快又好地上雲,避免上雲成為一種形式,能讓雲真正適應複雜的業務流程,為全新的業務創新提供堅實保證?魯勇在演講中說,華為能真正做到端、管、雲三位一體的協同,構築起從晶元、終端、網路、雲平台到數據中心的協同的雲服務生態。可以給客戶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並且可以持續演進的雲服務。

而對於華為雲之所以增長快速,除了用戶層面以及大環境的變化外,魯勇也指出了兩點華為雲不一樣的地方:第一,是華為持續在雲的投入上有資金保障,華為去年的研發投入是897億,在全球範圍內都排得上號;第二,是華為擁有30多年的技術積累,一旦明確方向後的高強度投入,會讓華為雲的發展非常快。因此,我們就可看到,後來者華為雲把全棧能力轉化為出色增長速度。

華為雲的成長秘訣:全棧技術賦能

雲廠商一度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廠商都能做,從大的互聯網巨頭,到不少伺服器生產商,都參與到競爭中來,為什麼作為一個通信行業的老牌廠商,華為能成為成長速度突出的「黑馬」呢?當下雲競爭的關鍵,是技術賦能能力的比拼,是用戶痛點解決和做出最終選擇的要點。過去很多雲服務商,提供的服務相對原始,並沒有把各種服務鏈條打通,把很多任務都交給了用戶自行解決。這就會導致很多迫切需要上雲的用戶,在上雲後,很快就跟不上業務的發展需要,各個部門都在用雲,但是信息卻無法分享,變成孤島,更別說像AI、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順暢應用了。

當下雲廠商的核心競爭要點在於賦能,企業不具備駕馭雲的技術實力?沒關係,雲服務商早已把軟體和硬體、從晶元到應用各個鏈條都打通,並且把像容器技術、AI技術、區塊鏈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都融合進來,只要企業有需求,很快就能完成部署,企業再也不會陷入「上雲卻無法駕馭雲」的痛苦之中,而華為雲,則是提供這種全棧服務賦能的佼佼者,這就是華為雲快速成長的密碼。

而華為雲之所以可以在全棧雲如魚得水,其實和華為一貫以來的品牌調性密不可分。比起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浮誇」,華為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最踏實的IT基礎設施廠商,最大的標籤就是「技術」。對於大眾來說,華為巨大研發投入體現在終端手機上,無論是自研海思晶元還是萊卡攝像頭,都是技術的結晶。而對於雲用戶來說,選擇華為,則意味著選擇了30年的技術積澱,選擇了一個在技術和效率上均卯足了勁乾的公司。魯勇說:「雲的選擇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公司理念的傳承」。這句話點出了華為云為什麼能如此迅速成長的另一面,這一面在眾多華為業務中都有體現——那就是深入骨髓的技術基因和緊抓用戶痛點的驅動力。從這個層面看,華為雲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雲市場,實現別樹一幟的全棧能力,並能緊握用戶痛點,就不足為奇。

未來雲競爭:在資金和技術層面先掉隊者先出局

IDC曾預測,到2021年,全球雲計算的收入將達到5540億美元,年增長率將會保持在兩位數。隨著國內企業上雲的需求越發迫切,國內雲廠商的競爭必將趨於白熱化。而未來雲市場的競爭,關鍵點還是在技術賦能和痛點把握上,誰在這方面更為出色,誰就能笑到最後。

而技術賦能和痛點把握,是需要深厚的技術積澱、持續的大量的研發投入,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敏銳嗅覺和快速響應能力。從這幾個關鍵點來看,市場競爭的格局會變得相對明朗——那些無法在全領域對用戶進行技術賦能的小型雲服務商,生存將會越發艱難。而像華為雲這樣既有全面技術覆蓋,又能把握用戶痛點,還擁有深厚底蘊的雲服務商,對其未來的發展還是非常樂觀的。

據華為2017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佔總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華為是中國科技企業研發投入最多的廠商,沒有之一。而且,在前不久,華為雲發布了國內首家完整的公有雲容災備份解決方案。這個名為Multi Cloud混合雲災備解決方案,是國內首個涵蓋跨雲備份、跨雲容災以及雲上容災三大場景,提供完整公有雲備份容災能力的解決方案,而這種混合雲的災備方案,正是切中了大量用戶業務複雜,需要混合雲的痛點。可見,華為在技術上的投入,正在獲得持續的回報。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不妨大膽預測一下——未來中國雲市場會是兩強爭霸的格局,而其中一強會是華為雲。而另外一強,則屬於阿里雲,因為阿里在研發資金的投入上同樣強勁。在我看來,華為雲大舉進入雲服務市場,將構成未來中國乃至世界雲服務市場最大的變數,單純依靠規模效應顯然已經無法成為統治市場的要素,未來的雲服務必須滲透進千行百業,用技術賦能來推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度,所以未來雲服務也必將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未來雲服務市場的大贏家,會是帶給用戶更多價值的那一個。我非常期待華為雲與阿里雲未來上演的龍爭虎鬥,不管戰況如何激烈,都將加速中國步入數字化、智能化的新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尚看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老尚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