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創產業如何變現?打造「會走路」的媒體!

文創產業如何變現?打造「會走路」的媒體!

渺見文創

文化產業洞察

跨界整合已是各產業的趨勢,文創界的每個品牌都在找尋變現的生存之道,除了產出好的內容,也應該創造好的經營模式,讓內容變現。

《小日子享生活志》是一本共享台灣美好生活滋味的繁體字雜誌,內容涵蓋吃美食、看電影、聽音樂、聊旅行等。雜誌的每期內頁都寫著一句「在我們的城,天天都想過小日子」,希望讀者可以專註體會一件事的美好,過好生活。

另外,小日子還開設了自己的實體店,以選物、閱讀、飲品等形式持續發揚台灣土地的美好生活。

一段簡單的文字,一幅簡潔的配圖,一處簡約的設計,也許能夠在你的腦海中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理想宇宙。通過想像可以入駐的雜誌空間一旦立體起來,將會是什麼樣子的?

台灣《小日子享生活志》就勾勒出了這樣一個充滿溫情的文藝世界。

所謂的「小」,是相對於社會自以為的「大」,我們的生活世界最迷人的其實是一條耐人尋味的街巷,一個好用有意思的帆布袋,一間無法複製的個性咖啡……小才有存在感,小才真實具體。

雜誌品牌IP化

即使單純仰賴紙本的銷售可以維持生計,但在時代的轉變下,紙媒的生存環境日益險峻,須適時做出改變,才能找到存活的可能。

為使雜誌編輯部可專業地獨立運作,不受廣告商業的桎梏,小日子將品牌IP化,緊扣雜誌所關注的本土故事與生活,將有質感的台灣風格,移轉到了選物商號、自創商品及飲品店上。

店內選品多半來自編輯在台灣挖角到的在地小品牌,不僅在店內做選物策展,也不時到海外參展,推廣有質感的台灣特色商品。

人們不僅閱讀小日子雜誌,還可以喝杯小日子飲料,穿上小日子的T恤,享受一種緩慢飽滿、隨興優閑的生活氛圍。

目標對象定製化

小日子的實體店面以老屋為基地,儘可能保留舊有外觀,內部以白色、水泥、木質的經典文青系組合,勾勒出清新、簡約的小日子品牌面貌。

店內的裝潢也貫徹《小日子享生活志》風格,簡潔澄明,以質樸的人文溫度和輕盈步調的文字和客人同在,平日在《小日子享生活志》看到的產品,部分也可以在店裡買到,同時店內也有販售小日子自家設計的小物。

小日子也自有一套拓點策略。雖然同在台灣,但仍有不同的針對群體,公館店天天接觸台大學生等年輕族群,

原延吉店在流行商圈東區插旗,測試大眾市場的飲料口味接受度;赤峰店開在地人文味濃厚的赤峰街,企圖帶領人們看見最迷人的台灣巷弄景緻。

進駐藝文活動頻繁的華山,和國內外的文創愛好者直接面對面。

這樣的安排不僅大幅度提升品牌能見度,也吸引不同特性的族群踏入小日子的實體店面。

即使這些人過往沒有讀過小日子雜誌,卻也能透過簡單的消費,增加品牌認同度與黏著度,成為小日子未來最忠心的讀者群。想看更地道的台灣,不妨去小日子商號逛逛。

在傳統媒體行業不理想的環境下,《小日子享生活志》為傳媒界舉出一個文創加值的正面案例。讓文創產業變現不一定要拘泥於產品的本身,更可以通過周邊服務和營銷提高文創商品本身的品牌價值,讓其本身就為自己代言,打造「會走路」的媒體。

資料來源於網路

文化產業洞察

關注渺見文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渺見文創 的精彩文章:

TAG:渺見文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