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家孩子和日本漫畫的邂逅

我家孩子和日本漫畫的邂逅


兒子的繪畫道具



8月的日本,熱浪滔天,酷暑難耐。這個季節,對於需要照顧小孩的家庭主婦來講,是一場災難。為防止孩子中暑,很多家長只好取消戶外活動,導致孩子們體力過剩,變得煩躁易怒。每年這個時候,家長們需要面對戶外高溫和家庭氛圍低氣壓的雙重煎熬。




這個暑假,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較去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多了幾分沉著,少了很多煩躁。原因是他迷上了美術。說是美術,其實是畫卡通人物。每天,除了寫作業,他會抽出一小時的時間用來練習畫畫,已經堅持了8個多月,從未間斷過。我和我愛人,從來沒有要求過孩子畫畫,也沒有指導過孩子的作品。因為我們夫妻倆,根本不懂美術。更何況,我們也沒有給孩子報過任何美術班、買過任何美術教材。甚至,買什麼樣的筆墨、顏料,都是孩子指定,我們只負責採購。




我依稀記得,兒子向我們展示他第一幅作品的時間是去年12月的某日。看著孩子羞澀的表情,雖然我們夫妻倆感覺畫得很一般,但我們還是充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和勇氣。為了鼓勵孩子,我們決定給孩子買畫圖冊。第二天,愛人特意開車前往大商場買了大號圖畫冊,來回花了1個多小時。回到家,愛人把孩子的作品粘貼在畫圖冊的第一頁,命名為兒子的第一號作品集。




晚上,回到家的兒子望著自己的人生第一部作品集,驚喜得半天合不攏嘴,端詳了許久。從那天開始,孩子開始了對美術的自我追求,沒有導師,沒有可參考的教材。有的,只是我和我愛人的簡單鼓勵。





2017年12月某日所畫(兒子的第一幅作品)




8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孩子的繪畫能力有了驚人的進步。前些日子,晚飯後,我們一家子聊起了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集已增至5冊,三個人花了將近半個小時,各選了一幅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雖各有各的嗜好和標準,但孩子的自我評價頗有美院學子的風範,話語中出現了諸如,構圖、顏色搭配、背景色、光線處理等專業術語,讓我們忍俊不禁。對我們來講,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借用老祖宗的一句 「無心插柳柳成林」 最能代表我們現在的心情。





作品2:2018年6月18日作(兒子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作品3:2018年4月23日作(筆者最喜歡的作品)





作品4:2018年3月9日作(愛人最喜歡的作品)



就孩子的美術愛好,我和我愛人定了四個規矩。




其一,絕不強迫孩子畫畫,哪怕有一天孩子突然決定不再畫下去。

這一規矩,和我們夫妻倆的人生經驗有關。或許可以說是,和我們所有70後經歷過的灌輸式教育有關。回想起我們的童年,寒窗苦讀的記憶要多於快樂玩耍的記憶。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我不記得我們的興趣和愛好得到過父母和學校的充分認可。誇張一點,在當時,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甚至被人理解為是不愛學習的壞學生。哪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現在,國內有多少孩子被父母送去五花八門的學習班,成為了 「兒童上班族」,實在是讓人看著心疼。尊重孩子的愛好,儼然成了有些父母遙不可及的奢侈,甚至是一種罪過。在我記憶中的天空,很少有一天是藍的。不是因為霧霾,而是因為心情的灰暗。我們和其他的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但現在,我們更希望給孩子一片藍色的天空。




其二,絕不束縛孩子對美術的理解自由,不刻意進行理論指導。

這一點,我們夫妻也有很多體會。我們不懂美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是,它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手段,個性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單純追求畫得像不像,人類永遠無法勝過機器。我們不希望看到孩子被各種教材和理論奪去心靈的眼睛和聲音。孩子學習美術的方法非常簡單,無非是,閱讀漫畫、自我摸索,偶爾收看網路免費視頻教材,聽取父母的建議等。孩子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審美標準,我們不希望看到孩子被灌輸別人的價值觀。





給孩子購買的成套二手漫畫




其三,在沒有孩子主動要求的情況下,不做任何評價。

這一點,主要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律性。孩子,當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父母所關注。我們比較擔心過分的干涉和不必要的褒獎,會讓孩子覺得他畫畫不是為了自己的愛好,而是為了哄父母開心。不少情況下,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態,會過早地消耗孩子的才華。還有一個理由。因為孩子本身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不經孩子的同意,擅作點評,有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四,若被孩子要求點評,遵循2比1的原則。

即,提一個缺點之前,先提兩個優點。這個原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鼓勵孩子不忘初心,更是為了培養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簡單介紹了我的一些育兒經,供大家參考。我不敢說,我的教育方法有普遍性,更不能說是一個絕對成功的方法。首先,這種教育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孩子體驗一個人,從規劃某一件事、到實施,發現問題、拿出解決方法,最終克服問題繼而更上一層樓的系統體驗。所以這種教育方法的成功與否,只有等到孩子成年之後才能驗證。其次,對我來講,這種教育方法,還處在觀察和完善的階段,如同摸著石頭過河。其三,假如,這種教育方法成功了,也只能算是一個個案,不能將其規律化和絕對化。換句話說,應該根據孩子的個性,決定教育方法,而不是用教育方法,決定孩子的個性。




我的育兒經的形成,多多少少與日本的教育環境有關係。每當我向日本人請教: 「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才?」 時,十有八九的日本人會回答說:「不清楚,還是讓孩子自己決定吧」。起初,對於這種不痛不癢的回答,我感到有些失望,甚至覺得他們不太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時間長了,相互熟悉了,就可以聽到日本父母的下一句牢騷:「真是有點擔心孩子找不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和我愛人最關心的是孩子的班級名次。但在日本小學,首先不存在排名制度,加上每回開家長會,班主任強調最多的內容是如何讓孩子的每一天過得更開心。不知不覺地,我和我愛人的想法也發生了很多變化。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是如何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和健康的環境,讓孩子的情商得到充分的發展。因為與其讓孩子成為考試機器,我們更希望孩子能夠活出自己的顏色,懂得欣賞自己的價值。



也許下次再和大家談起的時候,孩子早就 「移情別戀」,不再對美術感興趣了。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後悔。因為這是孩子自由,熱愛美術是他的人生經歷,不是向別人炫耀的勳章。我們只是希望有一天,他能夠想起;他的童年,有過蔚藍的天空。




文 和平森林
轉載自日本網

https://www.nippon.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蔣"述日本:為什麼 「拿來」 的香道能在日本存留下來
日本探討擴大接收外國勞動力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