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對腰椎間盤突出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我對腰椎間盤突出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為什麼現代人一病起來就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大量的風寒濕毒,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導致病總好不了,甚至產生了好多疑難雜症。治病就要去根,病的根源就是人體內的風寒濕毒!

一級風寒濕毒在表皮:皮膚騷癢,長濕疹

二級風寒濕毒在肌肉: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關節酸困。

三級風寒濕毒在骨骼:骨寒濕,肩周炎,頸椎病,肩痛硬,腰痛,風濕關節炎等,變天關節就痛。風寒濕毒會引起人的經脈阻塞,毛細血管運行不暢等微循環障礙,人體皮膚毒素囤積,容易在鼻側、額頭、眼下、發炎之細胞上囤積筋結,主要因素是熬夜、思慮、煩心及細胞死亡所造成的,因此長時間才會造成氣血不通,產生筋結。筋結體表出現成串或散在性的結塊。肝主筋,肝失調達,血氣凝結而成。《雜病源流犀燭·筋骨皮肉毛髮病源流》:「肝之經脈不調,氣血失節,往往有筋結之患,不論骸體間,累累若胡桃塊狀是也。」治當以調肝散結為大法。

經絡滿布人體,貫穿全身,是運行氣血的通路,一次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必形成淤滯,而皮膚肌肉得不到充分營養必無光澤,甚至導致皮膚髮生各種病變,如痤瘡(青春痘)、雀斑、瘢痕等,在肌肉則形成腫瘤,痰核,在血管則形成浮絡,靜脈曲張,靜脈瘤等現象,而這些代謝又有可能形成另一個病症,如失眠、頭痛、鼻病等,如此因果循環則皮膚的代謝功能必定降低,從而加快了皮膚衰退老化的速度。 西醫學上有一名詞叫「結節性筋膜炎」,關於它的描述為「主要癥狀為腫塊,常為偶然發現,中腫塊大約為1.5-3cm,位於皮下深處,與皮膚無粘連而與深部筋膜粘連著,其活動度取決於局部筋膜的活動程度,質硬韌和實性感,無痛或僅有輕度的壓痛,境界清楚。很顯然,「結節性筋膜炎」的描述完全與經筋學對某一種「筋結」的描述一致,而西醫對「結節性筋膜炎」治療效果不佳,所以對該病的認識停留在對病症的描述清楚,病因不明。而經筋療法,幾乎就是對各種各樣「筋結」的治療,所以,對「筋結」的發生-變化-消除有著豐富的認識和經驗。事實上,通過對「筋結」的治療,可以使「筋結」變軟,變小甚至消失,而伴隨著這一過程,就是病症緩解直至痊癒的過程。

經筋與肌學

在人體中,筋可隨人的意志伸縮變形併產生力量,有牽拉肢體產生相應活動的組織,就是現在醫學所指的骨骼肌。《靈樞. 經脈》又說:「骨為干,筋為剛。」都是對運動肌的描述。在肌組織中,其應力點基本在肌的起止點(即肌在骨骼上的附力點)處,中醫稱筋結點。這裡也正是勞損並引起關節痹痛的重要部位。而在該部位的附屬組織更首當其衝,是勞損最早發生的部位,筋結點反覆損傷,尤其有「橫絡」形成時,則稱之為結筋病灶點。神經纖維管,骨性纖維管,腱鞘,滑液囊,滑車,籽骨等也容易出現結筋灶點的部位。肌肉附屬組織有保護運動肌和肌腱的作用。在生理範圍內,有利於肌肉發揮它的功能,但在非生理狀態下,它們又是最早受到傷害並表現癥狀的組織。尤其是反覆積勞性損傷引起的肌附屬組織損害,常是頑弊不愈的重要原因。

無論在生活或者是工作中,我們都要盡量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當我們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經常會出現酸麻的癥狀,這就是身體給在我們一個警示的信號,長時間不合理的姿勢容易壓迫毛細血管影響微循環,從而造成肌肉損傷使身體產生病變。從臨床實踐上看,凡肌肉兩端起止點受到損傷引起疼痛時,該塊肌肉也必然會出現保護性痙攣。早期的攣縮狀態,對保護肌肉有利,由於該肌肉已有一端或兩端腱止點處有損傷刺激存在,也迫使該肌肉不斷受傷害性刺激的激惹,使該肌肉處於痙攣狀態。長期的痙攣使肌肉間血液循環受阻,血液迴流障礙,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內大量致痛物質滲出,形成「迫切為沫」,「津液澀滲」的狀態,出現「排分肉」,「肉裂而痛」的結果反而會加重疼痛。也可觸及肌肉的攣塊,肌肉短縮,變粗變短,並有明顯壓痛反應。活動都不是一塊肌肉所能完成的。一般都會殃及相關的其它輔助肌塊,甚至累及參與這一運動的所有肌群,從而出現極長的損傷線。這些病痛點與主動肌力線上痛點相連,則往往形成一個「面」,由此,經筋勞損擴延的過程還可以由「線到面」。故經筋的損傷範圍進一步擴大。

現代醫學家對經筋痹痛的這些規律也有所認識,他們從軟組織損傷的概念出發,進行了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病理分析,發現了一些與經筋理論相近似的規律,也為用現代研究手段進一步揭示經筋理論的原理提供了科學依據。現代軟組織損傷研究發現,軟組織損傷的早期為無菌性炎症期,以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為主。後期,常因過度代償而引發勞損,使前期病理變化轉變為組織粘連,纖維化,瘢痕形成,從而加重了炎症滲出和致痛物質對神經末梢的刺激,使疼痛加重。疼痛又可激發持續性肌緊張,而肌緊張會引起諸多的病理變化:◎加重肌附著點被動牽拉損傷,◎因一組肌肉的緊張可引發相關肌肉的相應補償變化。補償不足時,就會引發肌肉的病理變化,從而出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徙延現象。附:拉筋動作,常做以下動作有助於健康

現代醫學家在對神經卡壓現象的觀察中,發現大量的「雙卡綜合征」。它的特點是,當近端神經輕度卡壓時,常不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但當神經遠端再度被卡壓時,出現疼痛過敏。故當神經遠端又一處或多處再卡壓時,就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由此提示我們,當病人出現明顯臨床疼痛癥狀時。需要注意雙卡綜合征的問題,也就是遠端有癥狀時,也要循相應神經,尋找近端是否有卡壓點,如果僅治療雙卡點中的一點,其臨床療效將大打折扣,甚至無效。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因現今醫學CT檢查有腰部椎間盤的突出,而命其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學典籍中無腰椎間盤突出之名,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可歸於「腰痛」、「腰腿痛」、「痹症」等範疇。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範疇。現代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它主要因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等,刺激或壓迫神經、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群 。現今中醫對於此病的稱呼也以西醫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名之。 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的主要癥狀是腰部疼痛伴有一側或是雙側下肢疼痛、麻木。可有單純腰痛而無腿痛的,亦有單純腿痛而無腰痛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不可一一言之。然而臨床中每每有腰痛典型的,CT檢查腰部卻未見椎間盤的突出。而有很多人無臨床癥狀,體檢時卻發現腰椎間盤有明顯的突出。臨床中有很多患者治療後臨床癥狀消失,複查時椎間盤的突出並沒有明顯變化。亦有很多患者手術摘除了椎間盤而臨床相應癥狀本應該消除,而事實是大部分效果並不理想,甚至有的癥狀就沒改善。有部分患者的癥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一樣,CT結果是:腰椎間盤有病變,但病變的椎間盤根本就沒有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而卻出現了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的癥狀。由此可見腰椎間盤的突出與否並非治療的關鍵,解決患者疼痛不適的主要癥狀才是首務之急。大部分疼痛患者同時也出現了肢體動作伸展不利,彎腰踢腿等以前輕鬆可以做的動作現在做不了,有些即使能做到身體的某些部位也常常伴隨拉扯感,這就是我們的肌肉經脈受損造成身體部分筋縮,筋縮的直接危害是肌肉攣縮、僵硬、痙攣,關節僵死、活動困難,周身酸楚疼痛,小腿抽筋   許多疾病是由筋縮引起的,如頭暈、頭痛、頸肩疼痛可由頸肩部的筋縮引起;胸悶、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縮引起;腰酸膝軟、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縮引起。連我們最常見的一著風、一受涼就頭痛也是頭部的筋縮所致。年紀越大,駝背彎腰,疲憊乏力,行走遲緩,身材趨於佝僂,這其中「筋縮」也難逃干係。

筋縮的最大危害是發生的緩慢,不知不覺,許多人看醫生,仍未見好轉,或僅有部分療效的,可能大多是筋縮在作祟。事實上大多數醫生並不認識「筋縮」這一疾苦,而是以自己的主觀,開一些相關檢查單,但「筋縮」疾苦得不到解決。

筋縮多見於工作單一,活動空間狹小的人。如汽車司機、修理工、清潔工、伏案工作、長久開會,關節肌肉損傷後治療的不徹底、不敢再活動的繼發癥狀,中老年人、很少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常做家務的家庭婦女更是多發人群。筋縮」的治療最好是:結合自我鍛煉,抻筋拔骨的練習,治療醫生會幫助你制定一套『康復』訓練課程,貴在堅持就能擺脫疾苦。許多體育活動都有鍛煉筋骨的作用,但是多數遠遠未達到讓各個關節都鍛煉到,尤其是我們所強調的達到每個關節都伸展到其應有的最大範圍,只有筋伸展到最大限度再加輕微用力伸展一下,才是抻拉關節,也就是我們重點要作的「正骨」。

因很多患者剛開始都是輕微的疼痛不去治療,拖到受不了的時候一看發覺腰部突起變形,這都是筋縮肌肉痙攣長期拉扯造成的,許多嚴重的患者都會明顯發現脊椎變形脊柱失去平衡。我一貫的主張是人體以脊柱為中心,左右上下都是對稱平衡的,一旦這個對稱失去正常的平衡 ,機體就一定會伴隨相應的臨床癥狀;椎間盤的突出也好,骨質的增生也好其只要沒有導致脊柱的生理平衡失調則不會出現癥狀。反之其出現機體癥狀如腰部的疼痛,腿部的麻木,其根結亦是脊柱的自身平衡機制出現了異常,治療的目的就是恢復脊柱的自身力學平衡關係,只有脊柱的自身力學平衡關係恢復,才會達到脊柱疾病的正中治療。

下篇我們講一下風寒濕毒從哪裡來,為什麼很多人和我所處的工作環境習慣相似,大多數人沒有得這個病我卻得了這個病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腰椎 的精彩文章:

綜藝意外太可怕:宋小寶腰椎骨折,樂嘉傷及敏感處,他當場死亡
腰椎間盤突出:鹽配一物,是專治腰椎間盤突出的「天敵」,簡單實用

TAG:腰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