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人谷,看光陰匆匆流逝
「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小河中,蜷伏於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相信對湘西風光有著深深執念的人們一定受到了沈從文《邊城》的洗禮,以至於千里迢迢不辭勞苦奔赴遙遠的湘西期待一場華麗的艷遇。
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掩映于山水之間,隱約透露出裊裊的神秘之感,身未動心已遠的人們痴迷於這裡濃厚的苗寨風光與獨特的湘西韻味,來到鳳凰旅遊的朋友,只要時間富裕都會來到湘西山水深處的苗寨,體會山水之美與神奇魅力。
有人說:不到山江看一看,鳳凰只算到一半。鳳凰城有太多著名的景點,用兩三天的時間是游不完的,既然來到古城,其它景點可以免去,那鳳凰城的另一半山江鎮的「苗人谷」那是非去不可的了。
苗人谷位於山江鎮的一個小山谷中,曾經這裡與世隔絕,山巒之間,潺潺的溪流與靜謐的河水相互交織,彷彿一位善於描摹的畫匠筆下的絕美畫卷。由於苗人谷位於偏遠地區的山谷中,進入寨子前需要經歷竹筏漂流、苗王洞、平湖泛舟三段在苗寨地區非常平凡的路程。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段子「中國56個民族,55個能歌善舞」,在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中國彷彿除去漢族各個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甚。懷揣著一顆與苗寨「艷遇」的夢想,我們一行人踏上了苗人谷的旅程。
苗人谷歷史文化厚重,曾是清朝嘉慶時期苗族人民起義的紮營地。據考證,苗人谷為鳳凰典型的生苗區,曾是湘西末代苗王龍雲飛的統治中心。苗族是最早開發中遠、最早拓展南方的偉大民族之一,起源於黃帝時期的「九黎」,自古粗獷強悍、崇尚自由、追求和諧。苗族的歷史,與戰爭緊密相關;苗族的文化與遷徙息息相連。明清以來,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苗族歷經多起鎮苗戰爭和五次大遷徙。因此苗人均住在人跡罕至的類似苗人谷的偏僻山嶺。苗人谷中保存完整的漢代苗人寨的部落遺址,苗王洞土匪城堡戰壕舊址,早崗古老苗寨等苗族文化符號,都無聲地見證著苗族歷史的滄桑和悲壯,有形地記錄了苗族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說回苗寨之旅,通往寨門口的途中我們看到了磅礴雄渾的峽谷,這裡的峽谷給人的感覺有些興奮、驚險和恐懼。據說這裡是最後一代苗王龍雲飛負隅頑抗的地方。下了船走上一小段就進入到一個天然的山洞門口,裡面非常開闊,在山洞門口還有兩尊大炮。進入山洞只有一條緊貼著山壁的棧道曲折蜿蜒,走到盡頭是一個很壯觀的瀑布,空間豁然開朗,山洞頂端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天井,導遊說這是個倒過來的心形。這裡絕對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險。
早在來這裡之前我們便查閱了大量書籍資料,雖然這裡地處湘西的小山谷中,但習俗規矩樣樣不少,進寨我們必要經歷一番三道卡:卡歌、卡酒、卡鼓,當然這三道卡意在表現熱情苗家人的待客之道。走在崎嶇蜿蜒的山路間,遠遠就飄來陣陣鼓聲,頗有一股波瀾壯闊之感,接著便是天籟般的歌聲遊盪在空靈的山谷中,悠揚美妙。聽到這鼓聲和歌聲後,苗寨,近在眼前。
不知怎的,來到寨門口忐忑不安感瞬間湧上心頭,不知這個迷人的村寨用怎樣的儀式接受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探訪者。極目遠眺,一座金黃色的弔橋懸掛在山谷中,錯落有致的幾面大鼓擺放在門口,苗家阿哥熟稔地扭動著身軀,將渾身熱情完全釋放在節奏聲中,迎接遠方的客人,我們每個人也給了他們一些「辛苦錢」。
來不及細細品味苗家阿哥的絕妙鼓藝,循聲立即向寨前移動。沒等我們一行人回過神來,幾位肌膚勝雪、出塵脫俗的苗家阿妹帶著大花鏈擋在前行的路上,正在一頭霧水時,阿妹們唱起了苗家小曲兒。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卡歌」。由於語言問題很難聽懂姑娘們唱的是什麼,但從姑娘們的神態姿勢中便明白這是一種極其善意且熱情的歡迎儀式。樸實的村民會把最美的山歌唱給你,直到在柔美動聽的音符中將你送別。
中國的酒文化放在哪個民族都不違和,苗族同樣如此。苗人谷中的酒文化雖不似水滸「三碗不過崗」那樣豪氣衝天,更多的是一種湘西獨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潤細膩。
寨子里的村民喜歡用酒來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酒在苗族人中擔當著信使的角色,傳遞著苗家人對客人的熱情。只有在這裡才能體會到陶淵明筆下的「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即便物質不是那麼豐裕,人們仍然抱以最大的熱忱對待來往的客人。來到村寨里才知道先前看到的金黃色吊腳樓原來是專供表演的舞台,舞檯面積不算大卻撐起整個村落的娛樂活動。舞台對面正是小小村寨中唯一的酒家。喜歡自釀酒的朋友們一哄而上,紛紛舀起一瓢醇香的酒放在鼻前細細品味。
苗寨人可能自由洒脫慣了,對於金錢的概念好像不如國內一些大熱旅遊景區的人們那樣明確。從酒家陳列的自釀酒就可見一斑,酒的價格大多不是太貴,米酒、桂花酒等純正飄香,女兒紅、霸王酒等濃香撲鼻。齒頰流芳的自釀酒沒有貴到嚇人的價格,每位到來的人們都有機會一品這人間美味。
在這神秘的湘西苗寨,我第一次領略了真正的苗族人的大山生活和獨具魅力的文化風韻。在寨中石板路上曬太陽的阿婆、嬉鬧的孩子、勞作的村民...一切都是如此的溫馨樸素,甚至讓外來的我恍若隔世。
苗人谷是一幅山清水秀的天然畫卷,是一本民族生存、奮鬥的史書,苗人谷有著太多的神秘和神奇,我只是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對苗族的生活也只是一知半解。相信這裡會期待更多的人們走進苗人谷,細細地去解讀,去品味這大山深處的苗寨。
不過,在寨子里看到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阿婆和兒童。導遊解釋說因為苗家是母系家族,這裡居住的男人很少,男人們大多都外出打工了。阿婆的平均壽命都在80-100歲左右,而阿伯的平均壽命只有70-90歲。苗家女兒很幸福,男方如果入贅到女方家,要挑三年大糞,給老婆倒三年的洗腳水,聽到這些民俗趣聞,同行的女同胞興奮地鼓掌叫好,只留下男同志那一抹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來到苗寨還是需要遵守許多規矩的。來到主人家做客,一定不能踩踏主人家的門檻,不過這個規矩咱漢族人也有,據說在漢族踩了門檻會在一定的時段內倒大霉。在苗寨,門檻則代表著尊嚴與威榮,踐踏門檻自然是大不敬之事。另外,苗家堂屋內中央一般會擺放一顆小石頭,據導遊介紹這代表了主人家的龍脈,所以千萬不能隨意踐踏評論主人家的這顆石頭。這種細小的民俗禁忌還有很多,例如,苗家婆婆的蚊帳是黑色的,此時蚊帳的作用就像車膜一樣,裡面的人可以觀察外界的一舉一動。婆婆坐在蚊帳中可以暗戳戳地觀察兒媳婦到底有沒有認真幹活,是否勤快能幹。
苗族人似乎不適合戰鬥民族這個詞語,但與奮鬥民族的精神卻非常契合。清朝乾嘉年間,苗民起義軍被打敗後藏到這裡,正是利用苗人谷獨特的山川形勢割據一方,因地制宜,設計出軍事進攻、隱藏、逃避等易守難攻之布局,宛若迷宮,清軍圍剿數月,仍無法攻下,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收兵回鳳凰城。後來土匪們也是利用這裡獨特的地形獨霸一方。洞內陰冷潮濕,常年滴水。地形奇峻險要,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據說,楚國詩翁屈原,就是苗家人。屈原的楚辭大多是苗語苗俗,例如,吳曙光的《楚民族論》記載,「申椒」在苗語中稱「花椒」,在《楚辭》中,「申椒」就是苗語的「花椒」。又「江離」,《離騷》載:「又況揭車與江離」、「扈江離與辟芷兮』』.離與「理」、「麗」能通假,「麗」與「善」同訓可通假,而「善」與「山」同音,而「山」音就是苗語稱「姜」。他的傳頌至今的著名詩篇《山鬼》、《天問》等,便是神秘湘西的生活寫照,心靈啟迪,幻夢遐想。屈原的苗家人身份為神秘的湘西增添了一層詭異色彩與氛圍。
橫亘在村寨中央的河流流淌的是苗家人對時空的堅守,歷經千百年這裡仍然保留了古老完整的苗族文化,三三兩兩的飛鳥不經意間劃破靜謐安詳的村寨。雞鳴狗叫間,苗家人依然能夠不動聲色飲茶,踏碎輕柔而綿長的盛世煙花…
※探尋彼得兔的故鄉——英國湖區的童話小鎮
※看完CCTV《記住鄉愁》,這幾個古鎮讓我非常嚮往
TAG:鎮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