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教育問題:一位母親的觀察

中國教育問題:一位母親的觀察

在中國做母親,很容易揪心。有人用過一個詞,特別貼切,「怪獸家長」。指那些為孩子成績揪心的家長。

今年高考結束的時候,網上在傳一張圖,圖中一個襁褓中的嬰兒,頭上貼著一張紙條,距離高考還有多少多少天。

現實生活中,看到過一些中國媽媽,盡職盡責的母親,讓孩子的童年被補習班填滿。母子之間,像一場交易:媽媽付出,為了孩子的分數,而孩子用分數換母親的笑容。

有些父母,在怎麼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表現得像個無助的孩子。明明堅信要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可當孩子剛讀小學一年級,看到分數跟不上小夥伴,他們關於教育的自信瞬時垮塌。於是,「幼兒園學小學的,小學學中學的,中學學大學的,大學才開始學怎麼玩」。

作為家長,只有與大環境共舞、「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條路嗎?中國人的「起跑線」焦慮,由來已久。有家長說,得到過的所有榮譽,都抵消不了孩子學習不好這一個污點。似乎只有每次考試全班第一,才能放心孩子人生是優秀的。

實話說,我不想成為這樣的母親。

家長的普遍性焦慮,是我在抗拒中發現的一大中國教育問題。

在求解的過程中,又陸續發現了中國教育的一點其他問題。

不想那麼焦慮,孩子怎麼接受教育?那送去國際機構吧。但遺憾的是,送孩子去中國的國際幼兒園,或國際學校,走近了你又會發現,有些說是國際教育機構,老師也是外籍,可老師說英語,不懂教育,尤其是兒童教育,沒經過系統的幼兒教育的訓練。國際學校,僅僅有語言國際化,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有些知名教育品牌,換個地方就變味了。

怎麼會這樣?實話說,讓我看清更多中國孩子教育問題的,反倒是在芬蘭。鏡子的作用,大抵如此。

一個北歐小國,頂著教育超級大國的桂冠。

最權威的是經合組織(OECD)每隔三年發布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PISA)。2000年以來,在對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歲學生的數學、閱讀和科學三項能力的評估中,芬蘭每次都名列前茅。

芬蘭教育讓人稱奇,是因為高福利社會的巨額投入嗎?事實上,數據表明,芬蘭納稅人的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份額,5.6%,比美國低。芬蘭教師收入也不高,比美國同行低20%左右。去看那邊的校舍,你很難相信那是世界教育奇蹟誕生的國度。

是他們孩子天天「高三」嗎?事實上,芬蘭孩子學功課時間不長。芬蘭兒童從7歲開始上小學,比一般國家都要遲。學校很少考試,孩子沒啥家庭作業。芬蘭的小學生每天有75分鐘課間休息,而美國平均只有27分鐘。芬蘭學生更少學習焦慮與壓力現象。

到了芬蘭,你就會相信,天下真有「玩得好又學得好」的好事。而且,這一特點,在全國範圍內是現象性的,不是個案。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我們中國提競爭提得太多了。學習和成長,似乎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要比另一個人高一分。但在芬蘭的教育體系不依賴標準化課程、高風險學生測驗等對學生未來有重大影響的成績責任制度,而是認為,學生的內在動力才是促使教育系統巨大轉變的必要條件。可以說,芬蘭經驗更關注平等與合作。

其次,咱們中國人的擇校,有多少故事?!在芬蘭,沒有「擇校」這一說,因為在哪裡都差不多。那是一種真真正正的平等,不分性別、家庭背景、社會階層、貧窮還是富裕。每一所學校的教學設施也是一樣的,不需要考慮哪一個區域的學校會更好。

在芬蘭,也沒有快慢班,所有的孩子,不論聰明與否,都在一起上課。在芬蘭,「好學生」和「差生」的差距世界最小。

但是,在芬蘭,一個老師會一直(一至六年級)跟隨一個班級,這樣,便於老師因材施教。中國的早期教育機構人員流動常常較大,這雖說可以鍛煉孩子的適應力,但對孩子的成長不是什麼好事。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你得熟悉孩子的特質,對生命個體沒有深入了解,只有泛泛的經驗,是很難有效施教的。教育的有效性,太重要。這裡允許我透露下哈,芬愛教育(中國)簽約老師的時候,至少要三年合約期,不為別的,為和孩子彼此熟悉的老師,可以完整地、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同時方便我們對師資進行系統培訓。

再次,幼兒園課程設置。這讓我想起有些幼兒服務機構,總拿低智力含量的東西,傳授給孩子。常提「孩子快樂成長」,可「孩子不僅要快樂,還要成長」。您能想像,幼兒教育里用NASA課程,教天體物理嗎?這一切,我們都會用孩子認同的方式去講述。深入淺出,某種程度上比深入深出對老師要求要高。他們要求孩子認知自我,認知世界,認知動物與自然,認知故事和戲劇及藝術,探索與旅行,創造與建構。譬如芬愛課程里有「小小太空人」的講述,裡面涉及太空領域的前沿科學。

總而言之,只有引發探究的興趣,才可能創造一個激發學生內在動力的環境。除了媽媽的微笑,如何開掘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可能是我們在談中國教育的時候,要綜合考量的問題。

本文根據芬愛教育(中國)CEO汪江女士在2018年夏天首屆幼兒教育(北京)高峰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僅代表原作者觀點。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穎子

教育圓桌內的文章,大部分是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原創,除圓桌授權外,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本公號榮獲第26屆北京新聞獎(新媒體)一等獎,並已接受北京市宣傳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專項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圓桌 的精彩文章:

默哀!全球壽命最長蘇門答臘猩猩在澳洲去世,她的後代遍布全球
看今年,這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設計江湖!

TAG:教育圓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