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Nature子刊:嬰兒糞便可能是益生菌的來源
Credit: CC0 Public Domain
這項研究結果以題為「Human-origin probiotic cocktail increases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duction via modulation of mice and human gut microbiome」發表在8月23日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網路版上。
為什麼短鏈脂肪酸很重要?「短鏈脂肪酸是腸道健康的關鍵組成部分,」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Wake Forest School of medicine)分子醫學助理教授Hariom Yadav博士說,「糖尿病、肥胖症、自身免疫紊亂和癌症患者的短鏈脂肪酸含量通常較低。增加它們可能有助於患者維持甚至恢復正常的腸道環境,並有望改善健康狀況。」
在過去的十年里,研究表明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以有效地在動物模型和人類中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這些研究也導致了對益生菌補充劑的廣泛需求,從而促進了用於消費市場的新益生菌產品的增加。
然而,這些研究主要是在具有潛在疾病或狀況的動物模型或人類受試者身上進行的,Yadav博士解釋說,關於益生菌對健康、無病受試者的影響的科學報告仍然相對有限,且說法不一致。
為此,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小組設計了這項研究,以檢查源自健康人類糞便樣本中的益生菌的影響,並確定它們的工作方式。
Yadav博士說:「嬰兒通常都很健康,顯然不會患有與年齡有關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和癌症。而且他們的糞便也更容易獲取。」
在這項研究中,Yadav博士的研究小組從34名健康嬰兒的尿布中收集了糞便樣本。在對具有益生菌屬性的嬰幼兒腸道源乳酸桿菌和腸球菌菌株進行嚴格的分離、鑒定和安全驗證後,研究人員從321份分析菌株中選出10份最好的菌株。
為了測試這些來自人類的益生菌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能力以及它們產生SCFAs的能力,研究人員給小鼠注射了單劑量的益生菌,以及連續5劑量給予這種10菌株的益生菌雞尾酒。然後,研究人員將相同劑量的益生菌混合物注入人類糞便培養基中。
結果發現,單劑量和五劑量餵養可以調節腸道菌群,並增強了小鼠腸道和人類糞便中SCFAs的產生。
Yadav說:「這項工作證明了,源自人類的益生菌可以被用於治療腸道微生物群失衡和腸道SCFA產量下降等人類疾病。我們的數據應該有助於未來研究益生菌對人類微生物組,代謝和相關疾病的影響。」
當然,這項研究的局限性在於,它沒有在任何疾病模型中檢測益生菌混合物。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Nature揭延長壽命關鍵、中檢院發布CAR-T「規範」……|BioWeek一周事
※Science重大突破:刪除一段DNA,逆轉小鼠「性別」!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