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代物理學中的粒子曾用毛主席的名字命名

現代物理學中的粒子曾用毛主席的名字命名

毛主席是一個世界級的偉人。

毛主席逝世的當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下半旗致哀。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聯合國全體大會上作專門發言說:「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差不多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影響遍及整個世界」,「他實現自己理想的勇氣和決心將繼續鼓勵今後的世世代代」,「他是我們時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隨後,53個國家降下半旗,各國領袖給予高度評價,世界各大媒體發表和轉載了無數讚揚毛主席和介紹毛主席革命事迹的評論和文章。

毛主席逝世後第二年,在夏威夷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粒子物理學討論會上,所有參加會議的物理學家還在大會上集體起立為毛主席的默哀。

美國著名科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格拉肖(SheldonLeeGlashow)在研究物理學物質結構的總結中,意味深長地說了一段話:「洋蔥還有更深的一層嗎?『夸克』 (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等人的稱謂)和『層子』(當時中國物理學家的稱謂)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組成部分呢?許多中國物理學家一直是維護這種觀念的。我提議把構成物質的所有這些假設的組成部分命名為『毛粒子』(Maons),以紀念已故的毛主席,因為他一貫主張自然界有更深的統一。」

格拉肖的表述充分地表達了一個誠實的科學家對一個思想深邃哲學家的深刻見解的認同和敬意。

在探討自然規律上,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應該是統一的,密不可分的。毛主席不是自然科學家,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理論家和戰略家,他善於把從哲學領域中學習研究得來的成果運用到自然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用唯物辯證法來學習研究自然科學中的問題。

直到20世紀60年代的近代物理學,物理學家還堅持認為,微觀世界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

但在1953年,毛主席就明確提出了「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基本粒子也是無限可分」的科學論斷。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親自主持書記處擴大會議,在討論發展原子能事業問題時,錢三強說:「根據現在研究的成果,質子、中子是構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所謂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毛主席卻不以為然地說:「我看不見得。從哲學的觀點來看,物質是無限可分的。質子、中子、電子,也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對立統一嘛!不過,現在實驗條件不具備,將來會證明是可分的。你們信不信?你們不信,反正我信。」

僅僅半年後,美國第一次發現了反質子;再過一年,又發現了反中子,正電子。

錢三強因此不得不心悅誠服地說,毛主席有時比我們這些搞專業的物理學家還厲害!

1957年,毛主席也在莫斯科會議上說,「一分為二」是普遍現象,原子分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又分為質子和中子,質子又有反質子,中子又有反中子。

1963年8月復刊的《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第一期,刊登的日本物理學家坂田昌一的文章《關於新基本粒子觀的對話》(當時根據俄文本譯為《基本粒子的新概念》),毛主席讀後十分讚賞,他在同我國幾位著名哲學家談話中提到坂田關於「基本粒子」並不是最後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觀點,樂觀地指出:「世界是無限的。世界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窮無盡的。……宇宙從大的方面看來是無限的,從小的方面看來也是無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以分,電子也可以分。……因此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窮無盡的,要不然物理學這門科學不會發展了。」

在毛主席「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指引下,我國物理學工作者劉耀陽在1966年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層子模型理論,提前取得了與蓋爾曼夸克模型相似的成果,已經具備了獲取諾貝爾獎的條件,但他的偉大發現的論文,只允許以相當簡短的「摘要」形式,刊登在1966 年的一期《自然辯證法通訊》上,既未被國內科學界重視,更未為國際科學界知曉,當然也無法引起國際科學界的關注,以至獲諾貝爾獲獎的機會被白白埋沒了!8 年後,美國的蓋爾曼教授,單獨完成了幾與劉耀陽雷同的研究,得出了並無二致的結論,於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劉耀陽——中國就這樣永遠地錯失了獲得這一諾貝爾獎項的機會。

不過,毛主席關於基本粒子的哲學思考最終還是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格拉肖在第七屆粒子物理學討論會上提議將基本粒子下一個層次的物質組份命名為「毛粒子」(Maons)被大會通過。

毛主席以一個哲學家的身份,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矛盾論思想,打破自然科學上的形而上學粒子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折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物理學家,堪稱人類科學史上的千古奇觀!

兩年之後,在1979年度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格拉肖又在美國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國際社會和科學界呼籲:把基本粒子下一個層次的物質組份命名為「毛粒子」。

格拉肖說:構成基本粒子下一個層次的物質組份,既不應當稱為層子,也不應當稱為夸克,而應當稱為為「毛粒子」。因為這一世界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是與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分不開的」。

格拉肖還著重強調和講述了自己對強子結構的認識轉變過程。他說:在毛主席生前,我和溫伯格·薩拉姆(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曾經兩次訪問過中國。每一次都受到毛主席主席的接見,並同他一起討論基本粒子到底還有沒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和矛盾這樣一個現代物理學的前沿問題。毛主席總是認為基本粒子還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和矛盾,在理論上是可以再分的這樣一種哲學思想,而我自己和薩拉姆兩個卻堅持不同意見,認為基本粒子只是一種數學上的點狀物,它們是不可能再分了。

在毛主席關於世界無限可分性、基本粒子無限可分的理論思維已經得到了世界科學界所公認的前提下,格拉肖向記者們表示,他將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毛粒子「的研究工作中去。

然而,令人大呼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國忙於糾正錯誤,對格拉肖關於「毛粒子」的科學命名和呼籲沒有進行應有的響應,使得本來應該出現在現代物理學上的「毛粒子」的名稱最終被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的「夸克」替代了,這不能不說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五胡亂華的原因 五胡亂華怎麼結束的
蔣介石找道士算命,道士只說了八個字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