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我是中國人怎麼了,為什麼進不了耶魯?

我是中國人怎麼了,為什麼進不了耶魯?

01

為了進耶魯,我隱瞞了華裔身份

Aaron Mak 是一名從耶魯大學畢業不久的華裔學生。他在Slate.com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錄取的代價》,講述了他在申請大學中的親身經歷:

當初在申請大學時,我做了一系列工作,確保招生官從材料中看不出我的種族:我把「種族和族裔」(race and ethnicity)一欄留空;我將專業標記為「哲學」:一個普通亞裔父母不會讓孩子選擇的專業;我沒有回答「期望的職業和發展方向」這一問題——儘管我想學法學並希望成為律師,但這個人生目標太過「亞裔化」,很容易暴露我的身份。

我的姓氏「麥(Mak)」也無形中幫助了我。我父親曾經開玩笑說這個姓不是典型的中國姓氏,招生官沒準會以為我是蘇格蘭人:而我沒有告訴他,事實上我就希望他們會這麼想。在申請信中,我也避免提到任何關於我的族裔歷史背景的信息。

Aaron如願以償被耶魯大學錄取,而他的朋友MichaelWang與他不僅長相,說話方式,穿衣服的口味等等各方面都很相似。不僅如此,他在 ACT 考試中拿到滿分 36分,在全國鋼琴比賽里得到第三名,在加州數學競賽里拿到第一名,進入全國辯論賽的決賽,在一千多名學生的畢業班級里成績名列第二,並且是 2009 年奧巴馬的就職典禮的合唱團的成員。但是,在他申請的所有常青藤大學裡,只有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了他。

難道真的是因為Michael Wang 在申請大學時,對自己的「亞裔活動」毫不掩飾嗎?

*圖片來源:網路

02

批註被銷毀,無法驗證

為了驗證心裡的想法,Aaron在入學後申請查看自己的申請資料,2015年美國的家庭教育和隱私法案中的一個規定使得學生可以向學校要求查看自己的申請材料,但是耶魯大學在這個法案的規定出台以後,銷毀了所有的錄取委員會在學生申請材料上的批註。所以不出所料,Aaron什麼都沒找到。

此後,Aaron找到一位名叫 Brian Taylor 的教育顧問,這名教育顧問供職於一家收費昂貴,幫助亞裔學生來應對大學申請中的種族偏見的教育機構,他說:「亞裔很難出眾,因為他們都從事同樣活動,例如鋼琴和數學。亞裔在面試的時候也吃虧,因為他們的身體語言總是給人很被動的表現

一方面,亞裔的家長的確傾向於給孩子選擇相似的課外活動,因此這名教育顧問的說法可能的確有道理,但是另一方面,是否這也是美國主流給亞裔套上的固定化的模子,而沒有注意到亞裔學生之間的差別。

例如,同樣是兩名擅長彈鋼琴的亞裔學生,大學錄取官可能覺得他們很相似而把他們輕易歸類,但是,同樣是打橄欖球的兩名白人,大學錄取官可能會注意到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差別

*圖片來源:網路

03

7家Ivy支持哈佛錄取標準

前幾天,「學生公平入學」組織與哈佛的訴訟牽出了給權貴們優惠的 Z 名單實錘,七家常青藤院校和九家頂尖私立學校如斯坦福、愛默里,麻省理工,署名宣布支持哈佛大學。總共16所大學,36家非盈利機構,聯合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交意見書,要求法庭在哈佛大學被指涉嫌歧視美籍亞裔申請人的訴訟中,判哈佛大學勝訴。

自2017年開始,美國司法部就與哈佛大學展開「較量」,學生公平錄取組織該組織控訴哈佛大學:「普遍給亞裔申請者給出「個人品質」低分,同時根據哈佛內部人員的研究報告顯示,亞裔美國人在學術上取得的高分和錄取人數不成正比,種種跡象表明,哈佛存在使用歧視性手段來減少亞裔學生的錄取機會。」

面對這些指控,哈佛大學方面堅決維護自己的招生政策,哈佛校長稱:「這些指控有誤導性,他們的意圖是質疑本科招生過程的完整性,並推進分歧性議程。」

*圖片來源:網路

04

為什麼名校不喜歡亞裔?

SFFA製作的「哈佛的財政和招生」報告,分析對照了2010年至2015年間哈佛大學的申請和錄取材料,其中包括16萬名學生的數據。查閱後發現:在主觀分欄目里,亞裔學生得分最低

也就是說,在「積極人格」、親善力、勇敢、善良和「廣受尊敬」等性格特質上,哈佛故意壓分,將亞裔申請人分數打得比其他人低。

甚至招生辦公室常常連亞裔申請人的面都沒見,就給出了所有種族裡最差的評分。

1997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托馬斯?埃斯彭謝德教授分析道,哈佛大學對亞裔學生SAT分數的要求高於白人學生140分、高於拉美裔學生270分、高於非洲裔學生450分。

*圖片來源:網路

1

平權政策的犧牲者

平權政策(Affirmative Action ,或扶持政策):1960年代開始,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為了保證各種族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要求僱員和公共機構(如大學、醫院)扶持少數族裔。 比如,在大學中保證不同種族的錄取比例。

然而,亞裔、猶太裔等少數族裔並不在這個法案的「光環」之下。受益群體只有非裔,西班牙裔和土著印第安人。

2

避免學校爆滿

打個比方:平權政策的種族錄取配比下,進入同一所名校亞裔學生需要95分,白人需要90分,黑人只需要80分。

但是,如果這所名校規定只有90分以上的學生才能進入學校,那麼亞裔、白人學生可能會擠爆學校,黑人學生和拉丁裔學生大量減少

3

因為你不捐款

名校的錄取系統分為三種:本校教職員工、對本校有重大貢獻的人、普通申請者。三個錄取系統的申請材料審理人甚至都不一樣。

通常,如果孩子是校友後代,那麼他們的錄取率會比普通申請者高45%;如果家長為學校捐了巨款,那麼孩子的錄取率會比普通申請者高25.4%。普通申請者的名額其實寥寥可數。

美國大部分的頂尖大學都是私立大學,它們的生存大部分依靠校友捐款(佔60%以上)。因此,招收的學生在未來的捐款能力對一個大學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

一方面,精英的圈子想要維護自己身份的純粹性;另一方面,著名私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校友捐贈和無償服務來維持日常開銷和發展。因此校友的精英圈子也十分重要。捐贈增多,校友對學校的發展也更加關心。而維持圈子質量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圈內人的下一代也納入到圈子裡來。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倒是講過一句大實話:「錄取校友的孩子是私立大學建立自己社區的一部分」。這些潛規則雖然聽上去像是「黑幕」,但也是私立名校為了維持名譽與運行的必然之舉。

05

申請美國名校背後的真實狀態

一名申請美國常青藤的學生,講述了自己在申請期間的真實生活狀態。

那個秋天是我的美國本科大學申請季,大家都以為我在過著滋潤的賦閑在家的日子——我有著說得過去的標準化考試分數,讓人羨慕的高中成績單和還算不錯的可以展現在申請材料中的經歷。因為不用參加高考,除了會考之前去學校複習之外,我並不用去學校上學。

但我過得一點都不好。

每一天,從早上起床開始,我就開始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戰鬥。從九月份開始,我每天都異常疲憊,無論睡多久都好像是連續熬夜三天之後的精神狀態。我無法集中注意力,每天都覺得頭腦混混沌沌,沒有能力和精力思考。我極度焦慮,迫切地希望自己調整好狀態,每天都神經緊繃地檢測自己的身體和精神,但越是這樣越沒有好轉,讓我瀕臨崩潰。

我清楚地記得我考托福前三天抑鬱焦慮一度加重:那時我和同學約在崇文門學習。我帶了許多需要複習的東西,可練口語題一道都說不下去,逼著自己集中注意力頭腦卻總是一片空白。

我去看了中醫吃了中藥,也嘗試了運動和給自己時間放鬆,但一切都無濟於事。我對自己要求太高,想讓一切都快點起效,但不知道對自己過分的苛刻才是導致這一切癥狀的原因而不是解決方案。

確診,開藥,吃藥,心理諮詢,逐漸好轉的過程漫長而艱難,抑鬱焦慮癥狀+美國大學申請季的組合無論怎樣都是個極大的挑戰。

*圖片來源:Pexels

在美國的現有社會體制下,能上哈佛、斯坦佛、賓州大學這樣的名牌大學的確可以獲得很多益處。任何人想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付出代價。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處於劣勢狀態,那麼他(她)以後就需要付出更高、更嚴酷、更離譜的代價來追上其同伴。這種不公正性是美國的系統化的種族歧視所造成的負面後果,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更正過來的。

所以,不論知名大學是否真的存在歧視亞裔學生,他們的確必須比白人學生更加努力,才能達到成功錄取美國名校的目標,這是不爭的事實。

頂住名校壓力,拿到高盛Offer

毅然回國的哥大學姐有話說

掃碼回復【規劃】搶位, 名額限5人

(ID:UniCareerChina44)

留學路上,你遭遇過哪些不平等?

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Uni醬會選出2位小夥伴

送價值200RMB的Uni在線課堂之UniMembership

48小時後評論區公布!

—— END ——

部分內容來自網路

UniCareer獨家整理,如需引用或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UniCareer 的精彩文章:

恭喜VIP學員斬獲歐萊雅上海管培生全職Offer!
頂級VC跑步入場的區塊鏈,你該如何求職?

TAG:UniCar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