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英軍當年沒買豹II坦克全因過度自信?如今青黃不接後悔也晚了

英軍當年沒買豹II坦克全因過度自信?如今青黃不接後悔也晚了

原標題:英軍當年沒買豹II坦克全因過度自信?如今青黃不接後悔也晚了


現在英國軍隊服役的挑戰者II型主戰坦克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酋長替換計劃,當時英國裝甲部隊軍官克勞福德是駐紮在多塞特郡Bovington營地皇家裝甲軍總部(HQDRAC)的一名參謀人員。


以他個人在坦克部隊的服役的經歷,他認為當年的酋長坦克,是一輛行動緩慢且不可靠戰車,但是長期使用中我們卻對它產生了一種比較勉強的感情。在20世紀80年代時皇家坦克團裝備過酋長坦克。


酋長坦克


我們曾經說過,酋長坦克是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前提是只要它處於良好的火力位置。它的裝甲保護性很不錯,其120毫米線膛主炮的威力比較強大,射擊精度也很准,但其糟糕的動力系統讓它丟了不少分。


與此同時,德國軍隊中裝備105毫米的Leopard I主戰坦克則擁有很棒的機動性和高可靠性,蘇聯T-64和T-72主戰坦克配備了的自動裝彈機,這讓它們列裝的125毫米主炮威力十分強大,這也是酋長式坦克無法比擬的。後來英軍的皇家裝甲部隊短時間列裝了挑戰者I主戰坦克來替換酋長坦克。


挑戰者I


早在1987年初,更換酋長坦克的要求就被提出。因此,克勞福德和他的同事花費了數百甚至數千小時的時間來討論和辯論英國下一型主戰坦克的最佳選擇。最後,我們選出了三個半主要競爭者。其中「半」個競爭者是法國Leclerc MBT,它當時最現代化的西方坦克,而且很有吸引力,它裝有一門120毫米滑膛炮配備一個三人車組還有一部自動裝彈機。Leclerc MBT也可以像其他北約國家的坦克一樣裝備120毫米滑膛炮並發射相同的彈藥。然而,在當時無論是對還是錯,Leclerc MBT都被認為有太大的風險。


還有三個主要競爭者—— 德國的豹II,美國的M1A1艾布拉姆斯和維克斯防禦系統(現在的BAE系統)挑戰者2。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討論這個項目細節的每個方面。最後參謀人員的建議是明確先擇英國的下一代主戰坦克理想上應該是豹2,主要是出於可靠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機動性,以及它的120毫米滑膛主炮,同時坦克如果使用英國彈藥的話,將使我們與北約盟友)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生產規模經濟優勢。


挑戰者II


第二個選擇是M1A1艾布拉姆斯,這款坦克與北約標準完全一樣並且安裝了120毫米的滑膛炮,但是我們對其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燃料需求以及滿足這種需求的補給能力有所保留。


最後才是挑戰者II型主戰坦克,因為我們沒有評估其可靠性的潛力。 鑒於酋長坦克和挑戰者I坦克的糟糕記錄,我們認為它裝錯了武器。其配備的120毫米線膛炮在整體性能方面沒有任何根本性的錯誤,只是它與北約彈藥不兼容。


所以豹II坦克就成了我們的推薦型號。但是顯然我們被忽略了,當時國內正在進行的有利於挑戰者2坦克的激烈遊說,並且考慮到英國維持自己的坦克設計和生產專業知識的「戰略必要性」 ,即使兩個外國競爭者都承諾會在英國本土建立生產線。但是最終英軍還是選中了挑戰者II型坦克,並且還把建議挑戰者2換裝120毫米滑膛炮的最後請求也給無視了。


挑戰者II


顯然,英國皇家裝甲軍團最終獲得了挑戰者2型主戰坦克,但是公平地說,並沒有事實證明它不是一個糟糕的主戰坦克。而如今英軍要面臨的問題是,在2025年這款坦克停止服役時,將選擇什麼後續車型來取代挑戰者2作為英國的下一個MBT?


其中一個選擇就是更新挑戰者2坦克以便允許它繼續服役到2035年,另外無論信不信,安裝120毫米滑膛炮將作為升級項目的一部分。滑膛炮具有的優點要比英國膛線炮具有更大的裝甲穿透力,並且使用的鎢合金穿甲彈不會有任何政治與破壞環境的後遺症。


實際上可以通過查看出口銷售來衡量一款武器系統是否好用還是有作用的。如果設備良好的話其他國家就會傾向於購買。比如豹II坦克已經被18個國家採購,另外還有4個准購買國家。已經有7個國家購買了M1艾布拉姆斯坦克,另外還有兩個國家也打算採購。但是挑戰者2坦克只有兩個用戶,分別是英國和阿曼。

也許下一次在選擇主戰坦克時,英國人民將能夠放棄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並選擇提供最好的戰車,無論它是出自於哪個國家。


本問作者斯圖爾特·克勞福德, 曾在皇家坦克團服役了二十年,軍銜到中校,1999年正式退役結束了他軍事生涯,他現在主要擔任政治,媒體,國防和安全顧問,並且也是軍事和國防主題節目的定期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布勞恩 的精彩文章:

廢物利用以色列絕對是高手:使用大量老舊的二戰坦克贏得了戰爭
模擬彈射測試為啥要用假人?真人坐火箭滑橇險些徹底失明

TAG:馮布勞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