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月最後一天,來大隱精舍共赴千年之約!

八月最後一天,來大隱精舍共赴千年之約!

海報

曲目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 李頎 《古從軍行》

她,

是一位遠嫁烏孫國的和親公主。 2100年前,自宏偉壯麗的長安城出發,風簸天涯,一路陪伴她的,只有那把漢武帝命樂者工匠精心製造的直項圓體琵琶。

他,

是「竹林七賢」中的青年才俊,放達任情,驚世駭俗。漢代公主手裡的那把琵琶被他演繹的出神入化,以至於後人將此樂器以他的名字命名。阮咸,其人也好,樂器也罷,本身就是一段傳奇。

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于。

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書。

——宋 沈括 《夢溪筆談》

華夏文明的動人之處,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漢胡之間碰撞出的火花。戰爭與和平,分裂和統一,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文化的交融。而古人無法預見,漢胡交融的大熔爐里煉出的,不僅有影響他們生命歷程的文明精髓,更是綿延後世的無盡寶藏。

漢公主將直項琵琶帶到西域,胡人將曲項琵琶傳入中原,與此同時,胡樂、胡舞登上了宮廷的舞台。胡樂的靈魂——胡琴,歷經歲月的洗禮,走過大漠戈壁、遼闊草原,走進小橋流水、尋常巷陌。琴弓在二弦中穿梭,琴聲起,奏響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心靈之聲。

在那個動蕩不安、英才輩出的年代,一個從道觀里走出的落魄公子,流落街頭,晚景凄涼,卻用琴聲書寫了他的人生如戲。他叫華彥鈞,人們更熟悉的是他的別名——阿炳;一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才子,洋為中用,讓世人鄙夷的民族音樂煥發新生,讓他37歲的短暫人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叫劉天華,後人將他與兄長劉半農、胞弟劉北茂並稱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劉氏三傑」。

大隱精舍現場

演說者誰

楊贊,字燭光,號空山居士。生於孔孟之鄉,長在十里洋場。十六歲漂洋過海,求學美利堅。二十二歲歸國,投身潮汕革命老區,任教紅場希望小學。而後遊走於荊楚大地、浦江兩岸。常置身山水田園林泉,聞風聲鳥語,望蒼松翠柏,悟禮樂之道。尋古音,奏古樂,師古人。志于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為此創立「讚歌文化」,上下求索、不敢倦怠。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月閣 的精彩文章:

TAG:清月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