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也要防護脊柱
當我給朋友講做個飯也要講究脊柱養護的時候,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大驚小怪,這樣小的工作強度怎麼會對脊柱有損傷,其實在臨床當中的發現,做個飯還真的是要養護好我們的脊柱。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是說注意小動作才不會造成大損傷。
提菜回家有講究
當買的菜數量比較多的時候,不要懶省事全部放在一個袋子中,盡量放在兩個袋子中,有兩隻手提著,這樣的話能夠保持脊柱的平衡,不容易使脊柱周圍的肌肉造成疲勞。當然更科學的是,假如我們是右撇子,當兩手都有物品時,應左手重一些,右手輕一些,雙手負重比例以6:4或7:3、8:2、9:1來變化,達到強化左手的目的。
提菜行走時要注意挺腰直背,胳膊也要伸直。因為要消減大關節負重就要用挺伸法,否則就不可能將負重力延伸出去。
腳步抬起走路,不要拖著腳,這樣不利於力的緩衝;在兩腳邁步交換時,負重也會隨動作沖減。
小手指也可提菜,這是很多人忽略了的。因為增加了小指的合力,原來提菜的幾個手指會立刻感到重量減輕,整隻手也會感覺輕鬆不少。讓小手指輪換提菜負重,這既可減少疲勞,也是對肌肉群組織的一種強度訓練。
洗切、炒菜有講究
洗菜時應雙腳平開站立,且腳尖交替用力,芭蕾舞演員的腿部線條為什麼那麼漂亮?就是因為踮起腳尖時,腳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另外,踮起腳尖時,腳弓是一個反弓狀,力量在弧形面得以最大的分散;同時腰背部也始終是角度大小不斷調整的反弓狀,這同樣是一個力量分散、延伸的形式。此外,提起腳後跟站立也容易提起臀部、腰部,並挺胸抬頭,滿足和保持脊柱的最佳通暢狀態。
切菜時,檯面要盡量高些,這樣可避免太過低頭。檯面與腰身等高為宜。若台高不合適,也不要彎腰,而是腿部變為馬步、弓箭步來調整。切菜左右腳形成不丁不八步,不丁不八步是武術上的一種搏擊站法,不但站得很穩,而且能夠使用上整體的力量,尤其是脊柱的力量,學會不丁不八步,不但脊柱不會受損傷,還能將炒菜變成脊柱的練功方法,具體做法是兩腳前後站立,約與肩同寬,前腳尖微里扣,後腳尖外撇30-45度,前小腿與地面接近垂直,後大腿與地面接近垂直,即「前腳上屈下直,後腳上直下屈」,載重前三後七,兩腳的腳掌和腳後跟部位都要貼緊地面,俗稱「四點金落地」。兩膝部活動要靈活,兩腳內側肌肉之力要收提而起,向後卷至腹股溝;外側肌肉要直放落至腳底,與地面貼緊;兩臀部向尾閭骨收束夾緊,又要向腳掌心湧泉穴及腳後跟落力,形成「內腿收起,外腿放落」的合力,這時就會自然而然感到有「真力」自腳底提起沖向腿,胯,與腰肩推束(上沉下頂),匯聚於頭頂百會,聯成一個整體。腰背挺直是基本功,要強化「挺直」意識,這是一種有效的腰背整體鍛煉方式。
炒菜正確姿勢是保持腰背部挺直,兩腳同肩寬的同時,讓左手輕輕鬆鬆地放置好。很多人通常是右手捏著鍋鏟幹活,左手也不自覺地懸在半空中,跟著白耗力緊張,這樣一種狀態會對脊柱也產生一種負能量從而加速脊柱的耐受性降低。
刷鍋洗碗有講究
刷鍋、洗碗時應保持丁字步和平開步姿勢交替,注意手指靈活性和兩手的協調性。
在廚房的洗理台或煤氣爐前做洗刷工作時,應避免雙腳膝蓋完全伸直。因為當膝蓋完全伸直後,雙手忙著拿鍋鏟炒菜或洗碗時,很容易靠擺動腰部來出力。正確方式是找一個小凳子讓一隻腳踩在上面;並將清洗中的碗盤拿高,靠近身體,較重的鍋盤則改以平移的方式代替搬移的動作。
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小試驗:將一根僅有火柴粗細的塑料管折至45度,而另一根完全不折,在兩根管子中放入洗米水,可觀察到前者流速慢,後者流速快,且在相同時間內流量也不一樣。由此可見,若頸部彎曲,進入腦部的血量會減少,時間長了就會感到頭暈、疲勞、打哈欠。另外,頸部彎曲使頸椎小關節長時間壓力不均衡,而非生理性受力點承受力有限,長此以往,易導致脊柱骨刺的形成。脊柱骨刺形成後又產生新的壓迫源,導致頭部動作功能更加受限,而且疼痛點增多,腦供血更加不足。因為廚房工作無論洗、炒、切都要低頭,而且基本在45度角左右。所以,做廚房工作時要交替做抬頭、仰頭的動作,並盡量改換弓步、馬步以調整身高。
總之,從買菜到燒菜、做飯,再到清洗收拾,廚房的工作至少需要兩小時以上。不停的忙碌,難免疲勞。但如果將動作變成運動,累的感覺就會減輕,疲勞也會很快消失。可如果感覺疲勞而且難以恢復,估計是脊柱健康透支的信號了。
※尿頻尿急困擾的幾個養生和解決方法
※夏季養生有禁忌之:能否食用韭菜?
TAG:中華健康學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