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山水畫基礎,山石的皴法
皴,是指皮膚被風吹後產生的粗燥、乾裂的紋理。山石、樹木的表面也有許多紋理,很像皮膚乾裂的樣子,因此,在中國畫手法中,表現山石、樹木紋理的方法稱為「皴法」。
常用的皴法有:
一、米點皴:米芾、米友仁父子從董源的皴法變化而來。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常用於表現江南水鄉初雨後雲霧變幻的景象。
二、披麻皴:以柔韌的的中鋒線組合來表現山石的結構和紋理,這種線條好像分散披離的麻皮,因此得名。披麻皴常用於表現土坡或峰棱不太明顯的石塊,分為長披麻和短披麻兩種。
中鋒運筆,圓而無稜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呵成,線條遒勁。
三、捲雲皴:運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猶如雲彩一般。用含蓄的圓筆中鋒,以濕筆皴出山石的輪廓,凹處以片狀或捲曲之筆密皴,中側鋒並用。
四、荷葉皴:荷葉皴因皴筆從峰頭向下,其皴法結構主體形如荷葉的筋脈而得名。
荷葉皴常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出現的深刻裂紋。
荷葉皴的外輪廓亦柔亦剛:柔美的用於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水沖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剛勁的用於表現北方的高山峻峰。
五、亂柴皴:從荷葉皴等皴法中演變而來,是一種適合表現南方因雨水沖刷而裸露的山脊的皴法。這種皴法更具有抽象的表現意味,更具個性化、隨機應變,看似亂畫,實則無法中有法。
六、小斧劈皴:屬於面皴,筆線細勁,運筆頓挫曲折,如刀砍斧劈,表現出山石的細緻結構。
七、大斧劈皴:是一種偏鋒直筆皴。筆線粗實,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劈皴筆跡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面積的石塊。
八、解索皴:由披麻皴演化而來,運筆比披麻皴要長,行筆曲回,因形如解開的繩索而得名。
中鋒運筆,呈散髮狀,濃墨淡墨混合使用,皴出的山石有層次、有變化。
九、折帶皴:因畫出的墨線如折帶而得名。
一般用側鋒卧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
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岩層的結構,以渴筆畫出,虛靈秀峭,極具藝術魅力。
十、牛毛皴:是元代畫家王蒙從「披麻皴」和「解索皴」變化而來的一種皴法,細若盤絲,厚若牛毛,因此得名。
牛毛皴適合表現江南山川植被茂密、鬱郁蒼蒼的景象。
※畫梅之梅花沒骨法畫法,不同形態的梅花花頭
※女畫家傅尚媛筆下的水彩花兒系列欣賞
TAG:旌城蝸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