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作為糧食大國,為何還會進口國外的糧食呢?

我國作為糧食大國,為何還會進口國外的糧食呢?

我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也要認識到我國同時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對於糧食歸根結底還是人要吃的,沒有充足的糧食我國也只能依賴進口;不過科學興農在此要說一下,對於我國目前所進口的糧食要分從兩個角度看,第一、不缺卻要進口的糧食;第二、因為缺進口的糧食。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種類型,看完之後,我想大家對於為何還要進口糧食應該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

不缺卻要進口的糧食

該類糧食有很多,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於小麥、水稻、玉米這三種糧食,而這也是我國的三大主糧,任何一種供給的短缺可能都會影響到我國人民的飲食生活,因此我國的一貫態度也是要將我國人民的「飯碗」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家的飯碗盛自家糧。

不過從我國去年的糧食進口糧食的海關統計看,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的進口量基本上都在數百萬噸級別,對於這幾種作物年產量2億噸以上的級別,進口的這單糧食說起來還真的不算什麼,對於我們日常飲食也不會產生過多的干擾。然而這些糧食卻依舊要進口,其中很大原因不是說要平衡國際貿易,而是我國真的有需求,以小麥來說,進口的糧食蛋白含量高,非常適合加工麵包用,而國內小麥加工麵包特性並不是很好,並且進口小麥又相對便宜很多。

短缺而進口的糧食

這類糧食的典型就是大豆,以2017年來說我國大豆進口量高達9553萬噸,而2016年的進口量也高達8400多萬噸,增加了1000多萬噸,而這種勢頭似乎還沒有止步。中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如果為了應對我國對於大豆的高額需求而舉國種植大豆的話,則顯得得不償失,關於這個問題,科學興農曾經大致計算過,參照畝產350斤大豆來說,一億噸的大豆則需要5-6億畝的耕地,佔到了我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大豆作為低產農作物,如果將夏季的玉米換做大豆,我國的糧食總產將會大大降低,而如果種植到億噸級別的大豆,我國則將面臨糧食短缺,三大主糧的供給不足。

通過上述分析也不難看出,農業大國也不得不面對現實,針對我國的國情合理布局才能真正將我國的人民的飯碗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需要優化我國的糧食種植結構,合理規劃,對於像大豆一樣我國供給短缺的糧食作物,可以適當的調減玉米、水稻的種植面積來提高大豆產量,而水稻、小麥、玉米這樣供給量大的作物,在針對我國需求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引入國外糧食,同時這也是履行WTO的一項責任。積極融入世貿組織共同體,也更有助於提高我國的糧食品質,提高我國糧食的競爭力。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網友問:大豆畝產能夠達到1200斤嗎?這樣的產量實際上幾乎不可能
老農想要施肥省些時間,把硫酸亞鐵和磷酸二氫鉀混合使用了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