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後的棒棒》觀後感

《最後的棒棒》觀後感

「棒棒」指的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由於山城地形獨特,他們靠給人挑重物為生。改革開放初期,頂峰時期曾有數十萬人從事棒棒這一行,到今天只剩下幾千人,平均年紀60歲以上。距離繁華的解放碑300米,重慶自力巷53號就住著一群上了年紀的「棒棒」,導演何苦為了記錄這個行業的衰落和「棒棒」的生活,一頭扎進他們中間。2014年,從部隊轉業後,何苦找到「資深棒棒」老黃拜師,花了一年時間「熟悉業務」,隨後開啟了體驗式的紀錄片拍攝。

很多的網路評論再說,非科班出身的導演何苦是在煽情,但是我先說的是,能在豆瓣評分中高達9.7分的劇集版,是把真實的生活體現在我們眼前,

哪怕看起來有些血淋淋的,比《我不是葯神》還要真實。

自力巷53號的場景,讓人覺得生活不易,食不果腹,有病不敢看,淡旺季的伙食差距,為了枕頭下的幾百塊冒險進入拆遷的房子,你發現,其實還是有很多的人生活得不易,心裡的那根弦也就跟著幾個主人公在切換,有人吃肉了,你會覺得就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感覺,香甜,有人過年沒飯吃,只能喝粥,你也能體會到那樣一種煎熬。

往往觀影者中的年長者回去有一種共鳴,就是過去了奮鬥的青春之後,當一切歸於平淡,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迹,讓人覺得不忍直視,又有些好奇的想去看看,白髮,皺紋,眼淚,一樣不少的展現在眼前;而年輕人更會覺得是在看一套書的尾章,最後一個章節,過去種種,皆為序章,看到主人公回家給自己找人打棺材,突然覺得心頭一緊,你說樂觀,我也許不會贊同,我覺得是一種悲涼,社會無論怎麼發展,我們都應該低頭看看,還有很多人生活的不易,看這幾位老人生活中的嬉笑怒罵,感慨生活之艱,卻又有一些羨慕,我們老了會怎麼辦?其中人物的刻畫,或者說展示中,自帶屬性,讓人又愛又恨,生活中的一點點小聰明,小算計,都顯示出了生活的一種無奈,怎麼活下去,是個很嚴肅的命題,嚴肅到有些時候要去餐廳吃剩飯,要去撿瓶子賣錢換飯吃,要去看著別人吃肉,自己在喝白粥……

我在看網評的時候,很多人說背景音樂,說解說,我覺得,其實沒有必要,這不是專業的作品,他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生活,恰恰是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認識生活,如果真的投了錢,投了人,開始擺拍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劇集版在電影版上映之前就看了很多遍,忍不住的想在看一遍,忍不住的想在看一遍,也許,審視之後,能夠讓我們年輕人更好的面對生活,面對未來,這就是我們的收穫,但這樣的收穫足夠了!也許,我們應該組織一些官員看一看,其實,政府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吧!

希望你去看一看,強烈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孟慶峰申論突破 的精彩文章:

七夕,讓自己過得更好

TAG:孟慶峰申論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