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尋找翡翠語言的人——王朝陽

尋找翡翠語言的人——王朝陽

置頂玉雕界,享一手資訊

藝術名家 / 玉雕視界

作品首發 / 獨家視角

名家推薦 / 藝術美學

市場觀察 / 原創雕刻

文 / 倪國強


原標題:尋找翡翠語言的人

前些年寫過一篇《走進王朝陽的玉雕世界》,發表在《世界知識》雜誌。這是外交部主管的一份刊物,作為一個對外的藝術窗口,還算比較有影響。那時正是王朝陽思想的一個轉折期,擺脫了傳統題材的束縛,把創作的眼光投向更廣泛的領域,於是創作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從講傳統故事到與時代共呼吸,題材的變化折射了他思想的變化。在題材選取方面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從審美層面看,前後兩個階段依然處於寫實階段。

不久後在央視《小崔說事》《走遍中國》等欄目看到朝陽的講述,他的創作理念發生了變化,他提出了減法的概念,在"簡約"中,留給讓人們更為豐富的想像空間,此時,具象不再是目標。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具有水墨畫的韻味,因而有人比之為"玉雕界的齊白石"。

前幾天,我到朝陽處聊了一個下午,很久不見,他又有了新的思考。他用一件新作,給我演示他的最新理念。隨著光的變化,隨著距離的變化,視覺效應也發生著變化。再隨著縱深,空間感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豐富,讓你在審美中不斷產生著神秘感,因而引導出不斷產生遐想的慾望。作品內涵的豐富,層次的多維,已不再一覽無餘。用古人的說法便是"入之愈深而其見愈奇",用西方的說法便是"不同緯度的呈象"。在審美上,我認為到了高處,中西方理論都將殊途同歸。

藝術並不是攀登高峰,如果真有高峰存在,那登上高峰之時藝術的生命也隨之終結。藝術無極,因而才有了無限,才有了無窮無盡的魅力,誠如宇宙的無始無終,無邊無際。所以,藝術的過程就是不斷尋找的過程。幾十年來,朝陽就是這樣不斷在翡翠中尋找的人,他不斷尋找翡翠的語言,同時也是在不斷尋找自己。

每一種比喻都有它的缺陷。對藝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以為藝術在於不斷尋找,而不是找到。此時想起我的一個學生,世界知名的行為藝術家何雲昌,在英國東海岸他隨便撿了一個石頭,然後沿海岸線徒步環行三千多公里後,回到了起點,當把石頭放回原位的那一瞬,他的作品完成了。這或許是一個哲學命題,或許也是一個藝術命題,或許還有更多的或許。撿起又放下的那塊石頭,值得我們一起去思考。

本文作者:倪國強

詩人、作家,現居芒市。主張文字像泥土一樣純樸。

王朝陽:

1970年出生於河南南陽,著名翡翠雕刻大師, 其作品《紅色經典》《祝福》開創了玉雕藝術的先河,是中國當代玉雕界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玉雕界的齊白石」。 經過近三十年的苦心研究,王朝陽獨創了當代翡翠雕刻新美學——玉雕心法。主張玉雕是關於空間的表達。以材料為主,把形象雕刻減到最少,把想像力放到最大,最大限度的展現翡翠材料之美,給觀者更多審美的參與和豐富的想像力,用玉雕再塑人文與自然之美。 作品獨有的藝術特色,深受行業內外人士的追捧和喜愛。

路過要留痕,

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樣的見解,

歡迎留言交流、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雕界- 的精彩文章:

高人老師新作!大師愣了,學徒看傻
哄著雕刻的保山南紅,枷鎖上舞蹈的讀石人

TAG:玉雕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