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徐直軍:不冒進不作秀,堅持用創新構築華為雲的護城河

徐直軍:不冒進不作秀,堅持用創新構築華為雲的護城河

簡單直接,毫不掩飾的徐直軍,本人就像是華為公司的一種縮影。

奇怪的是,越是這種平實和親和,我們越是對華為所做的一切篤信不已,哪怕是華為從未過分宣揚自己的技術,從不追逐任何風口,但只要華為的身影出現在某個市場,公眾還是願意相信華為一定能夠贏到最後。

不得不說,華為濃重的工程師文化,技術創新文化和樸實無華的品牌風格,的確為華為在很多領域贏得了讚譽。以至於在華為雲的市場拓展中,似乎沒有遇到過多阻礙,「技術不能靠吹牛吹出來。公有雲,最終拼的是實力,不是拼的會吹。我們按照客戶的需求去打造一些創新的服務,最終去構築競爭優勢」,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今年軟博會上接受採訪時說。

徐直軍:不冒進不作秀,堅持用創新構築華為雲的護城河

同樣,華為雲也從不冒進。因為華為雲篤定「水到渠成」,當市場需要華為雲出現的時候,華為雲就必然在那裡,甚至對華為雲來說,「華為雲」只是一個稱謂,客戶的選擇和口碑才是根本。

不冒進,也不作秀的華為雲,依然會堅持用技術創新來構築自己的護城河。

成長超乎預期,是客戶給予的認可

華為雲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其實是去年3月華為的長沙生態夥伴大會。當時,也是徐直軍正式宣布:「從2017年開始,華為將以公有雲服務為基礎,強力投資打造開放的公有雲平台,並將聚焦重點行業,攜手合作夥伴構建雲生態,共同做大產業蛋糕。」

徐直軍:不冒進不作秀,堅持用創新構築華為雲的護城河

一年多的時間,華為雲從無到有,再到人盡皆知,這種擴張的速度快得令人乍舌。

徐直軍說,「去年年底,對華為雲BU這個組織進行了績效評價,有一點絕對是超乎預期的。就是,原來大家都不知道有華為雲,而現在所有的客戶基本上不僅知道了華為雲,也大都清楚了華為雲要做什麼,我們的邊界是什麼。」

我們也確實看到了這一年來,華為雲所取得的成長是非常驚人的:截至目前,華為雲收入同比增長700%,上半年合作夥伴增長45%。僅2018年上半年,雲市場新增上架應用872個,很多政企客戶的核心數據、價值數據安心地搬到華為雲上。此外,華為雲推出的雲伺服器C3,計算性能優於業界15%,成為爆款雲服務。華為雲軟體開發服務DevCloud,已在線上擁有9萬名開發者。

在徐直軍看來,華為雲的成功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從華為的角度,華為雲並不是一個新事物,而是華為ICT基礎技術創新的一種積累,正因為華為多年來在私有雲的基礎能力本身做的紮實,加上運營和運維,公有雲進展很快」。

實際上,雲計算還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產業,而且要比傳統的軟硬體服務更為現實。因為是線上服務,企業客戶先進行測試,只有足夠好才會進一步的購買服務。所以,華為雲在過去一年中的幾次重點客戶的投標中取得了勝利,核心還是技術實力的勝利。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華為多年來在中國的企業客戶領域,構築了強大的品牌勢能,按照徐直軍的說法,華為在國內政企市場有500億的收入,如果加上合作夥伴的收入,應該超過1000億,所以華為雲已經在客戶心中成為了技術領先、穩定可靠的代名詞。

做中國軟體業發展的黑土地

在軟博會上徐直軍對中國軟體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徐直軍:不冒進不作秀,堅持用創新構築華為雲的護城河

中國的軟體產業表面上看是很高速的發展。2017年,中國軟體產業的收入,超過了5.5萬億,佔GDP的6.65%,規模上已經達到了美國軟體產業收入的一半。軟體產業收入的增速,達到了13.9%,超過了GDP增速的兩倍,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但遺憾的是,在軟體產品型、混合型、服務型三大類軟體公司中,無論從產業地位或企業的規模來說,中國均缺乏軟體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

徐直軍認為,這是因為,國內客戶對License+軟體年費模式這種軟體產品型企業歷史上最核心的商業模式接受程度較低導致的。同時,國內基礎軟體,像操作系統資料庫的缺失,也帶來我們整個生態鏈和產業鏈的缺失。「華為作為中國軟體業的一員,也走過了一條艱難的路。」

可喜的是,華為發現雲服務模式的出現,給整個中國軟體產業帶來了一個好的契機。「軟體即服務的商業模式出現了,使軟體企業基於訂閱的方式每年獲取收入,本質上就是License變成按年收費加上軟體維護年費的方式,這樣可以徹底地解決中國客戶不接收國產軟體收取軟體年費的習慣。」徐直軍說。

確如此言,我們看到國內的軟體巨頭如用友和金蝶轉型SaaS服務的決心,我們也看到了圍繞SaaS的軟體創業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徐直軍也認為,誰越早地轉變成雲服務的商業模式,誰就越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我們希望努力把我們華為雲打造成為軟體企業開發和運營SaaS的一個平台,如果有了這個平台,我們能夠成為我們所有軟體企業,開發和運營SaaS軟體的一個底座,我們扎紮實實地把這個底座做好,我們的軟體企業基於我們的底座去面向客戶,那就是一個很好的囑託。」

客觀的說,華為雲是值得「託付」的雲基礎設施底座。我們知道,華為雲有一個「三不」政策: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這一方面,能夠讓所有軟體企業放心,不會和他們產生競爭,另一方面華為雲自己不競爭也不會通過投資其他公司去發生競爭。

可見,始終恪守邊界的華為雲,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中立雲服務提供商,這是華為雲作為中國軟體產業發展黑土地的關鍵。

華為雲從不神化自己,因為企業客戶更關心技術

中國公有雲市場的主要玩家過去一直是互聯網的原生公司,他們的優勢在於更早的進入市場,並結合互聯網時代的開啟,成為了雲計算1.0時代的明星。而當雲計算進入到數字化的時代,企業級客戶的成敗將決定最終勝利者的歸屬。

徐直軍:不冒進不作秀,堅持用創新構築華為雲的護城河

而在過去這一年裡,華為雲正逐漸成為大企業和跨國企業的首選,如PSA雪鐵龍、太平洋保險、東風汽車集團等傳統企業。作為互聯網應用雲基礎設施2.0的創新者,中手游、愷英網路、咪咕等互聯網企業,也都在企業上雲的進程中選擇了華為雲。

正如徐直軍所說,「華為雲從不神化自己,因為神化自己並沒有什麼用處。我們面對的客戶都是企業,主體是玩技術,不是玩情感的。所以,華為雲與客戶的接觸方式很簡單,就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用技術的水平說話。」

在我看來,正是華為雲這種務實的堅持用技術說話的風格打動了企業用戶,也換來了華為雲過去一年多的快速成長。

同時,徐直軍也提到,華為雲並不急於圈地,去擴大規模。畢竟華為雲目前的業務規模大小對華為整體來說並不重要,華為需要的是華為雲能夠扎紮實實把產品做好,把競爭力提升上去。

從這個角度看,華為雲所要走的路和華為所有產品線選擇的路是一樣的。就是堅持用長期不斷的技術創新,來提升競爭力,來構築無法逾越的護城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