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VS瑞幸,你選哪個?
中國經濟周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刊發《一杯咖啡的戰爭》一文,報道了咖啡市場新玩家瑞幸和行業翹楚星巴克之間的競爭。
瑞幸咖啡不但喊出了「以性價比打敗星巴克」口號,還表示要起訴星巴克的市場壟斷地位。而作為老牌巨頭,星巴克通過與阿里合作,對接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么等多個業務線,除了備受期待的外送服務,還計劃於9月推出「外送星廚」,落戶上海和杭州部分盒馬門店。星巴克擁抱新業態的速度超出想像。
對此,網友紛紛討論各自對兩個品牌咖啡的看法,以及如網紅一般迅速火起來的瑞幸能否與已紮根咖啡市場多年的星巴克爭鋒等問題。
>>焦點一
網紅瑞幸PK老牌星巴克
@張寅先生:星巴克進入中國,穩紮穩打多年,所沉澱下來的品牌影響力已深入人心。而瑞幸屬於突襲之軍,更是本土品牌,很接地氣,有互聯網基因的優勢。
@李文傑豪人:瑞幸闖入市場,起碼讓國內難得出現一個有機會媲美星巴克的品牌。
@善品牌發起人:瑞幸跟共享單車一個路子,燒錢、補貼、現金流、上市、套現……一地雞毛!所以不要再說好不好喝的問題了。
@待白只愛金金金:便宜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將場景變得多元且更貼近生活。期待瑞幸線下悠享店的新鮮體驗感,當星巴克把咖啡做成社交,瑞幸或許能做成文化崇拜。
@Kenneth Lu:品牌的發展和延續不是光靠折扣後低價來創建和維持的;咖啡文化是社會和人文隨著時間的變遷不斷積累、加固而形成的。新品牌往往是以低價和口號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和參與,一段時間後,其他新品牌的出現又以同樣的方式把同一群體吸引過去了,互相之間還是以價格來比拼,沒有品牌的建立。
>>焦點二
瑞幸能盈利嗎?
@鄒東波:瑞幸前期擴張都是靠低價格來達到銷售量的擴張,但燒錢到後期,能否將品牌建立起來是一個問題,其次就是門店和人員擴張帶來的成本壓力,還有整個供應鏈體系的順暢問題,以及服務能否達到同一標準問題,都是亟待解決和驗證的。超越星巴克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能搞定的。
@沫汐:我就想問問,瑞幸的盈利模式、口味各方面,有任何區別於傳統咖啡的亮點嗎?改變了行業的商業模式還是培養了人們的習慣?大規模補貼燒的全是投資人的錢,補貼到什麼時候,單店成本是多少?
@海生:瑞幸咖啡的盈利模式不清晰。線下而言,燒錢換來的流量啥意義都沒有,忠誠度低,品牌又缺乏文化價值。
@Roy CH:瑞幸的定位還是比較模糊,每杯實際成交單價必須長期維持在18元以下,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價格敏感度很高。如何能在搶佔市場後在18元以下這個價位段做到穩定盈利才是瑞幸的大考驗。
@Shannon W.:門店的固定成本相對高,一味補貼可能最後連個盈虧平衡點都碰不到。假如停止補貼,幾塊錢的價差消費者的選擇其實還是挺廣的,好喝的咖啡館很多。食品的話還有貯藏期的問題,需要加快周轉。
@Arthur辰:瑞幸如果能夠在二線城市的CBD鋪開,是有很強勁的增長空間的,那時候才是對星巴克最大的打擊。畢竟北上廣的寫字樓中,現在星巴克也只是眾多選擇之一。
編輯:牛綺思
2018年第33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