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做事不能沒有套路;做人不能沒有溫度

做事不能沒有套路;做人不能沒有溫度


社交是相互的。這是一篇關於人類社會交互關係的文章。




「人類社會交互關係」(Human Social Interaction),這詞兒看著挺玄乎,其實這個概念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職場求職,商業服務,日常社交,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




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體也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節奏中意識到好的社會交互能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這種能力好的人,也許在求職的道路上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也許在銷售行業里可以業績突飛猛進,甚至拔得頭籌;這種能力好的人,也是更容易交的到朋友的人。




於是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機構和書籍,來向受眾傳授社交上的技巧,攻略。




中國武術文化中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市面上的大多數教程教的都是社交上的「招式」和「路數」,用俗話說是「套路」。




那麼這「內練一口氣」練的是什麼呢?它和這「套路」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為什麼人們覺得應該「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兒套路」?套路又招誰惹誰了?




日本文化中對於待客之道有一個專屬名詞叫OMOTENASHI。




Omotenashi,這是日本人在主人與客人之間的一種完美關係。這個詞有三層含義:





  • 預見客人的需求:主人可能在客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時就已經提前替客人想到了。





  • 對情況的把握,調節:能夠掌握好讓客人最舒適的度,不多也不少。






  • 低調:主人為客人做到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服務都是很自然的感覺,讓客人一點壓力都沒有。




我和一位做過中日翻譯多年的前輩交流過,他說Omotenashi這個詞中文裡沒有可以用來直接翻譯的辭彙,而英文中也是沒有一個合適的詞。




有些人在中國,會很粗略的把它直接翻譯成「客戶就是上帝」,稍微細緻的人把它翻譯成「賓至如歸」。



但是這兩個詞還是僅僅能夠體現omotenashi概念里的一些皮毛。於是這位精通日文與日本文化的前輩在做同聲翻譯的時候會直接講omotenashi這個詞。




Omotenashi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主客之間的客套關係。




畢竟,除了諸如餐飲,酒店這樣的服務場景外,職場應聘,新人約會,其實本質上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凡是有心的人都會做到「預見對方需求」。比如說,




海底撈的服務員在看到我的筷子掉在地上後會馬上跑過來給我送上一雙筷子;




再比如說培訓應屆畢業生的職場培訓機構會給學員準備面試題庫/案例,作為會見面試官前的準備;



還有像第一次或第N次約會這樣的場景,往往至少有一方會提前作好一些預見性的準備,也許包里會裝一包口香糖,也許兜里會揣一個避孕套。




預見需求的意義在於提前為問題/挑戰預備好了解決方案(諸如以上案例)。




但是 Omotenashi 概念里的第二條「把握好讓對方感到最舒適的度」以及第三條「低調-讓對方感覺不到一絲壓力」的意義則在於在解決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在考慮到用戶感受後,為用戶提供最舒服的解決方案。




還是以以上一個例子為例:在海底撈吃飯筷子掉在地上了,海底撈的員工激情都非常飽滿,筷子掉在地上後三個服務員不約而同的出現在我的桌子邊搶著要給我筷子,而且飽滿的熱情通過他們的洪亮嗓音才得以釋放。




作為顧客來說,海底撈的服務好不好?好!沒毛病!但是這樣的服務算不上是Omotenashi,服務表現形式過度,讓顧客感受到了壓力。




Omotenashi 的第一層意思「預見需求」,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套路。套路:所預見的需求是通過總結經驗/經歷後得到的。這就好比中國的武術,南拳北腿,很多都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動作套路。




言外之意,我們總說日本人的 Omotenashi接人待物文化非常的高尚,可其實底子里還是有紮實的套路。




但是,別忘了,套路是 Omotenashi 裡面最淺一層的水平。它還有後兩層「把握好讓對方感到最舒適的度」與「低調-讓對方感覺不到一絲壓力」。




言外之意,本來這人做的這事兒就是有套路,可是我做完這事兒之後我讓你感覺不到一點兒套路,但是卻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種讓人感覺特別舒服的溫度。







一、套路是練出來的,溫度是悟出來的




前一段時間,有兩個職場型的教育機構找到我,邀請我去他們的平台給學員分享自己曾經的求職經驗。從2013年畢業到現在,這類的線上,線下分享會我做過很多,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




但是這兩家機構這次對我分享內容的要求出奇的一致:networking。甚至其中一家的要求更為明確:如何通過 networking 找到工作。




我覺得如何通過「networking」找工作這件事兒就是一個誤導性很強的命題!Networking是一種個人能力,而不是一個媒介平台。能力是活的,平台是「死」的。




天分可以有與生俱來的,能力是靠練出來的。在和這兩個機構對接的時候,就如何通過「networking」找到工作這件事。我是這樣回復的:




「我的母校University of Richmond商學院每年會把大二的商學院學生拉到Richmond的Westin酒店去住一個周末,請華爾街,「四大」的人來用訓練營的方式來給學生們講networking的價值和意義。




而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一些學生到了大四都不會networking。networking就像任何體育項目,沒有什麼神神叨叨的事情,得多練。networking這件事僅僅靠一個微信群講座是不能為留學生提供任何價值的。




但是對於那些想做好networking的人來說,首先你得了解自己。




networking的意義如果比喻成體育訓練的話,那麼個人品牌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你認也罷,不認也罷。這事兒是個不爭的事實。




人與人之間的接觸10秒之內就會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框架。之後的交流,彼此之間的信息輸出逐漸調和著兩個人之間的「波段」。




英文有一句話叫:souls recognize each other by vibes, but not by appearance. 這個「vibe」,也就是我們所講的波段。在這個講座里,我會分享的是案例,而不是技巧。




因為每個人的個人品牌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東西不是可複製性的技巧,而是啟髮型的內容。」




過去的兩年,從開始寫2015年初被很多大號轉載過的那篇2萬字的《一個在美國GPA僅為2.5的學渣是如何找實習的》,到去過很多城市做演講,我也經常反思: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一路走過來,我有過一些非常有趣的職場求職經歷,那麼這些經歷是否可以被一件事兒,或者一個概念作為故事線的主題貫穿下來呢?




我摸索了很久,我找到了答案:溫度。




我所找到過的所有實習/工作:從金融行業的Merrill Lynch, Wells Fargo;到營銷行業的J.W.T.和 LEGO。拿到這些機會的故事裡所共存的DNA就是「溫度」兩個字。




我感謝我的大學University of Richmond在我短短的4年大學生涯里給我提供了大量的networking的機會,雖然我沒有一個實習是通過學校的 networking 活動拿到的。




但是學校所提供的機會和平台讓我在學生時期就可以和行業里的頂尖人士交流互動,鍛煉我的社交能力。







能力是靠練出來的,社交能力所練的內容和過程其實就是把學校教給的社交技巧融化貫通成一套適合自己,符合自己性格的社交套路的過程。




我覺得最有說服力的案例莫過於在2014年戛納廣告節期間機緣巧合拿到LEGO總部工作機會的案例:




在酒店酒吧的吧台,一位有著酷炫髮型的金髮大姐指著我的紋身問:「你這紋身真漂亮!」大姐的英語帶著非常濃厚北歐口音。我禮貌的跟人家說了謝謝。




大姐又問:「你這紋身上面紋的都是什麼啊?」我非常尊重那些願意問我紋身紋的是什麼的人,因為我的紋身的每一個元素對我來說與我的人生經歷都是有密切聯繫的。比如說我學校的教學樓,校徽,最喜歡穿的Air Jordan。




我的花臂紋身成為了我們對話的切入點。這位大姐與她旁邊的那位大哥邀請我參加他們一起喝啤酒。盛情難卻,我加入了他們。大姐名叫Vivi,來自丹麥。大哥名叫Scott,來自蘇格蘭。以下是我們的對話,(Y代表我,V代表她)





Y:您二位來戛納出差嗎?


V:我們是來這裡參加戛納廣告節的。


Y:哦?真的嗎?那你們是廣告公司的?還是品牌方的?


V:我們代表樂高過來的?


Y:哇塞?真的嗎?那個樂高玩具公司嗎?


V:對呀。


Y:丹麥總部的?


V:對呀。


Y:哇塞!好牛逼呀!


V:哦?你很了解樂高嗎?


Y:豈止是知道樂高啊!我跟樂高的故事可有意思著呢。


V:真的嗎?跟我們分享一下好嗎?




喝著啤酒,我興緻勃勃的和他們講起我的LEGO的故事來:





Y:小時候啊,我家裡不富裕。但是我媽媽在我8歲的時候還是給我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樂高玩具。那是一套消防隊系列的玩具產品。當時一套下來人民幣要500塊錢左右。


對於當時我們家裡的條件來說,是非常奢侈的了。玩具買來後,我照著說明書很快的就把玩具拼插成了玩具盒子封面上的效果。



可是呢,我覺得不過癮。後來我就把這些拼插好的玩具就拆了。接下來幾年的時間裡,這一套樂高的積木塊兒被我拼了拆,拆了拼。



根據我自己的想像力,我拼插過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V:很有意思啊。


Y:別急,我還沒說完呢。


V:不好意思,那你接著說。


Y:我大四的時候,代表商學院去參加商務案例分析比賽。當時的案例客戶就是樂高。

我們的挑戰是,在21世紀這個數碼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電子遊戲在逐步吞噬傳統玩具市場,同時樂高的首要玩具產業競爭對手孩之寶以非常強烈的事態來搶奪這份市場份額。

樂高在這樣的前提下應該怎麼做?


V:那你們是怎麼做的呀?


我花了將近20分鐘的時間把當時的提案在沒有PPT幻燈片的情況下激情澎湃的演說了一遍。說的我最後是口乾舌燥,一直灌我眼前的那杯啤酒。正在我咕咚咕咚灌著啤酒的時候,Vivi轉過身去她的包里搜索著什麼東西。


V:你現在在哪裡工作?


Y:哦,我剛剛上完研究生一年級,明年畢業。


V:你是否願意來為我工作?


說著,Vivi遞過她的名片給我,上面寫著她的全名(丹麥語,很長,也不會念),下面是英文,她的職位:樂高丹麥總部的創意總監。


Y:啊?真的嗎?這…真的是受寵若驚啊!


V:沒關係。你想好了再聯繫我。我很喜歡你的激情與性格。




手裡攥著名片,我的小心臟一直激情澎湃的跳動著。由於學業的原因,我沒有在那個夏天之後去丹麥,而是留在美國繼續完成碩士學位。




但是因為與Vivi的這次接觸,我有幸接觸到LEGO美國總部的創意總監,參與了LEGO STAR WARS系列產品2015年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策劃。這也是我碩士畢業的營銷案例課題。







本文作者張小馳。轉載自微信公眾號「YICHI」(id:realyichi)。




那麼怎樣用溫度搭建社交橋樑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說來慚愧,轉眼29了,卻一事無成
「家裡沒有礦,是作為上班狗的自覺」 | 10條職場過來人的忠告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