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紗布門」事件,真相其實是……

「紗布門」事件,真相其實是……

導讀:剖腹產手術後,產婦一直疼痛難忍,3天後,竟然在廁所排出紗布。產婦丈夫將事情經過上傳到網路後,各路媒體開始陸續介入這起醫療糾紛,事件持續發酵。

故事是這樣的:8月10日,張先生在微博上發文稱,妻子8月7日上午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做剖腹產手術,術後一直疼痛難忍,術後第三天(8月9日晚上),妻子上廁所時竟然排出來拴在一起的三塊紗布。

張先生對此很詫異,立刻趕到醫院與值班醫生、分管領導進行了溝通,得到的答覆是他們故意留下的紗布進行止血,等以後會取出。

張先生對此說法深表懷疑,而且從頭到尾沒人告訴他們留有紗布這件事,更沒有讓他們簽字。認為醫院的解釋讓他們無法信服,遂發微博說是「徵求」說法,微博一發果然「說法」爆棚,引起熱議。

其實「手術後紗布留體內」引發的熱議並非首次,2016年便發生過轟動全國的「紗布門」事件。網上一搜就是一大把,多起醫鬧事件就因此而起。

手術後紗布留體內事件為何頻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相在哪裡呢?

紗布止血的專業解釋

在產科,產後出血是導致產婦子宮切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國內產後出血的發病率在3-15%。產後出血定義如下,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500ml,或者剖宮產時出血>=1000ml。

一般情況下,在手術室里處理的是需要手術才能處理的出血,如產道裂傷是可以通過手術處理的,但是其他因素的出血一般出血態勢不算太猛的,可以觀察,例如胎盤從子宮剝離後,剝離面的血竇出血大部分是可以通過產後應用宮縮藥物來止血的。

所以這也是剖宮產後沒有活動性出血的話都是很快就回病房的原因了,因為本身產後正常情況下就會出血,要等到一滴血都不出,那基本是產後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做到了,在病房裡護士及醫生都會及時關注好產後的出血量,如果到一定量就會認為是異常出血,開始醫療介入。

我們從以下出血的常規處理方案里就可以知道,宮縮劑是產後常規應用的,如果宮縮劑應用後仍然有較大量出血,那就要考慮宮腔填塞的處理手段,宮腔填塞目前常用的老方法有紗布填塞,還有球囊止血的方法。

紗布填塞止血的局限性很大:隱匿性吸血、易殘留、無法引流觀察和取出時可能二次出血的隱患;剖宮產時使用方便點,陰道產操作不便,且容易感染。

但是它的優點也很為人樂道,那就是便宜。

球囊填塞止血的好處也顯而易見,球囊內注水後開始膨脹,膨脹後通過壓迫胎盤剝離面的血竇,增加宮腔壓力,機械性壓迫刺激子宮肌層,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而達到暫時止血,等待機體發揮自身的凝血功能而形成血栓,從而達到最終止血的效果。

裡面有引流管可以觀察球囊壓迫止血效果如何,形狀為產後子宮的形狀設計,硅膠材質,不怕殘留,可補充液體,最大充水容量大約在500ml。當然它的壞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昂貴。

掉落的紗布從哪裡來?

猜測可能是因為在球囊填塞後,為了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摺疊,防止球囊脫出,會在陰道內塞點無菌紗布,還可以壓迫宮頸止血。

這個操作因為不是像紗布填塞子宮那樣的重要操作,估計是不會特別註明在手術操作記錄上的,加上如果換了個醫生取球囊的話,可能會忘記陰道內還有固定的紗布的事情。

醫院對手術的器械耗材的清點其實是很嚴格的,少了根針或者一塊紗布,導致的一群人趴在地上找半天的事情總在聽說。

但是在很多醫院的紗布填塞操作中,如腔道的止血,如鼻腔紗布條填塞;或者碘伏紗布放入陰道內為了降低產道感染率等一些非手術重心的臨時性操作里,醫護可能不會像術中清點紗布那樣非常仔細,所以造成此類問題,這也是醫療管理人員需要關注的點,要對這些臨時操作的填塞物也要有放置及取出的明確的記錄,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既然醫院取出了止血球囊,也是只有止住了血才敢取得,如果球囊止不住血,他們就會考慮其他的措施了。

關於告知的疑問:如果是完全性的用紗布止血的話,應該是要告知家屬的,如果是紗布是臨時使用,例如防止感染塞在陰道里的,或者為了固定引流管用的紗布,也不一定要告訴家屬的,只要及時取出即可。

術後疼痛難忍,一定是紗布惹的禍嗎?

足月分娩前,子宮體積如一口大鍋,容積約為5000毫升,其內包含胎兒、羊水、胎盤物質。分娩後隨著胎兒及附屬物的排出,擴張的子宮立即會反應性收縮,由孕足月時的1000克重量逐漸恢復至孕前水平50克,整個恢復工程大概要3~4周時間。

分娩初期為關閉子宮壁表面開放的血竇,子宮收縮是最強烈的,疼痛感也是最明顯的。強烈的收縮可以關閉開放的血竇、有效地減少產後出血,因此分娩初期確認宮縮有效非常重要,人為按摩子宮也會加強子宮收縮,進一步減少出血。這也就是為什麼醫生、護士在分娩後,會不斷按壓子宮的原因,按摩子宮的同時還要確認子宮收縮良好。

儘管子宮收縮過程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後期收縮的強度明顯減弱,所以早期疼痛感會明顯一些。

失誤不可避免,醫院如何應對

醫生也是普通人,醫療差錯在臨床上很難完全避免,不管是頂尖醫院還是高水平醫生,都有失誤的可能。那麼,當此類事件發生後,醫院和醫生要如何應對?

為了重建醫患之間的理解和信任,美國保護和鼓勵醫生向患者道歉,數十個州通過各種類型的《道歉法案》。該法案認為,道歉可以調節患方的情緒,也可能緩和醫患對立、化解糾紛。

《道歉法案》中指出,一個好的道歉應當體現出「醫生對自身行為錯誤的正確認識,承認錯誤時所抱有的歉意,以及對自身責任的承擔」。總體上講,《道歉法案》在未造成嚴重後果的醫療過失案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使得案件數量下降了16.7%~18.5%。另外,在發生嚴重醫療損害時,該法案能加快起訴案件的進程,還能明顯降低患者要求的賠償金額,使得醫患雙方的矛盾快速解決。

此次事件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也發表微博進行誠摯道歉,希望這一做法也像在美國那奏效。

醫界整理自:醫殤、阿里醫聯、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兔愛生活 的精彩文章:

黃石超級火山突現30米巨大裂縫,或是被重新喚醒前兆
楊利偉飛上天聽到有人敲門聲,到底誰在敲門?十多年謎底終於打開

TAG:發兔愛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