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期沒有這幾個「小人物」 曹操很難發跡
1,韂茲
說起這個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誰,他不是什麼高官,也沒有什麼驚世的謀略,更沒有驚人的武力!但是人家有錢,錢到了無論哪個年代都不會是沒用的東西。曹操起兵沒有資金,韂茲贊助的。《世說新語》「陳留孝廉韂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觽有五千人」。能有輕鬆拉起5000人軍隊的財力,韂茲絕對的是家大業大的。但是讓人搞不懂的是,韂茲並沒有加入曹操陣營,而且轉身加入了張邈,董卓劫掠皇帝西遷長安時,袁紹等諸侯沒有一個敢追擊的,曹操不想錯失良機,自己帶兵追殺,此時「邈遣將韂茲分兵隨太祖」,沒錯就是資助曹操的韂茲,被張邈派來跟曹操去追擊,後來就再無此人消息,估計有可能滎之戰時掛了,畢竟此戰,曹操沒有曹洪救援恐怕也要掛在這。也有版本中叫衛茲,有一子叫衛臻,死後追贈太尉,演義中叫衛弘。就是他讓曹操有了起兵的資本,萬事開頭難,曹操的第一步由此邁出。
2,鮑信
演義中鮑信出場時十八路諸侯之一「濟北相」,而且為了貪功,先派其弟抄小路挑戰華雄,被秒殺!然而歷史上的鮑信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儒將。先是在回鄉募兵時,董卓剛剛進京,鮑信就勸袁紹趁董卓長途而來,直接偷襲董卓,必能一戰功成,可惜袁紹害怕,沒敢動手。後來劉岱也沒有聽鮑信的勸說,執意攻打黃巾軍而兵敗身死。然後鮑信就做了一個讓曹操真正能起家的決定,迎立曹操為兗州牧,《三國志》:「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當時曹操只是東郡太守,正是因為鮑信迎立曹操為兗州牧,曹操才有了一個可以任意馳騁的根據地。攻擊黃巾軍,鮑信為了保護曹操「信力戰死,僅而破之」,第二年曹操就徹底平定了兗州,招降30萬青州兵。但是曹操連鮑信的屍體都沒找到,曹操第一次用木頭雕刻鮑信下葬(後來這樣下葬的還有關羽)。這次曹操真的是痛哭,鮑信如果不死估計後來也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從此曹操又了穩定的根據地,亂世能有一塊根據地真的太重要了,不僅僅是能有源源不斷的兵源,還有各種人才,即便像劉備這樣短暫佔有徐州的,也帶走了糜竺兄弟,孫乾等人才。曹操也正是有了根據地以後程昱、郭嘉等一大批人才投靠到了曹操麾下。曹操能發跡,鮑信居功至偉!
3,董昭
很多人可能不記得董昭,即便記得可能也只是認為他只是一個三流謀士,其實不然。董昭做了一件讓曹操終身受益的大事,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荀彧和程昱支持曹操做的,但是這需要一個前提,曹操首先要能知道漢獻帝的消息,而這個消息的來源渠道就是董昭建立的,而且是後面曹操能成功迎到漢獻帝的直接操盤者。
其一建立渠道、董昭當時是在張楊手下的,漢獻帝在長安被李傕郭汜控制,曹操想通過張楊跟朝廷取得聯繫,而張楊不想鳥曹操,董昭先勸服張楊結交曹操,然後又以曹操的名義給李傕郭汜寫信,分別殷勤獻好,然後曹操才和朝廷建立了聯繫。
其二實際操作、後來漢獻帝成功逃離李傕郭汜控制,到達安邑,董昭又勸張楊到安邑迎接,後來漢獻帝回到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張楊都想控制皇帝,幾個人相互對立,其中楊奉實力最強,但是楊奉卻沒有外援,董昭再次以曹操的名義給楊奉寫信,讓楊奉和曹操合作,然後曹操才得以順利進入洛陽迎接漢獻帝。這些事都是董昭自己做的決定,沒有和曹操商量。
其三遷都、即便曹操後來到了洛陽,見了漢獻帝,但是韓暹、楊奉、董承及張楊也都是善茬,然後董昭建議曹操遷都,以「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勸動曹操決心遷都。然後又用計策平定楊奉,讓曹操得以順利轉移漢獻帝到許昌,才真正完成「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實董昭的軍事能力也還不錯,平定楊奉就是他的計策,張楊被部將楊丑所殺,董昭單身入城勸降成功。還有後來的 魏,魏公,魏王之號也都是董昭所創。水淹七軍時,都認為該把孫權偷襲關羽後方秘而不宣的時候,董昭建議正大光明的告訴徐晃 曹仁 關羽。結果顯而易見,徐晃知道了更加力戰,曹仁知道了「志氣百倍」,也不想著棄城了,關羽猶猶豫豫。最終大勝。所以啊董昭就像曹操陣營的世外高人,總在最關鍵的時候出場顯露一下,然後就又歸於平靜。而且非常懂得養生,所以活的非常久,直到曹操、曹丕都死了,曹叡時期才死,官至三公的司徒,壽81,可以說是人生贏家!
4,韓浩
演義中的韓浩,除了名字一樣,其他沒有一樣能對的上的,更是被黃忠一刀砍死,但是正史上韓浩也是能文能武的。第一次精彩亮相就差點弄死了夏侯惇,原因是夏侯惇手下叛變,半夜挾持了夏侯惇(想不到猛夏侯也有這種時候),韓浩先是安定諸營,不許亂動,然後到夏侯惇營地附近,就說你們挾持大將軍也是沒用的,我不會因為一個大將軍放任叛逆,然後立馬開始攻打叛軍,叛軍立馬就慫了,夏侯惇才活了一條命,試想下如果叛軍有點骨氣,夏侯惇恐怕就要提前領盒飯了。後來曹操聽說後就把這個事當樣板,發布命令:今後如有劫持人質的,連人質一同消滅,不要顧忌人質死活。從那以後劫持人質的事再也沒有發生。然後韓浩又做了一件讓曹魏能真正能對蜀吳一直保持優勢的事:屯田。《三國志》:「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這件事看起來沒有衝鋒陷陣、運籌帷幄激情刺激,令人血脈噴張,但對當時的三國來說真的太重要了。看下《三國志》的記載:「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就連後期諸葛亮北伐也是屢次因為缺糧而不得不退,但是魏國就沒有這個困擾,戰爭打到最後拼的就是實力,屯田策略讓曹魏實力穩步上升,蜀吳再沒有趕上的可能。
以上四位,都不是什麼能縱橫捭闔,運籌帷幄大人物,但是就是這四位「小人物」一步步奠定了曹操的基業。助力曹魏,乃至後來司馬家能一統,也受益良多。
能力有限,不足之處歡迎指正。如有其它看法或想法,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