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戰隊見逃兵就殺,為何見到「黃袖標」卻一律敬禮放行?
作者:川川滇滇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由於中國軍隊情況不一,好些原地方軍閥的部隊由於治軍理念等不同,加之武器裝備、訓練水平都比日軍低很多,在關鍵對決之時,一些地方武裝往往因為顧忌自身損失太大,不顧軍紀突然撤出,給戰局帶來極惡劣影響。另外,還有一些部隊抱有保存實力的想法,遇到日軍進攻兇猛就毫無底線地撤退。針對這些問題,國軍在戰場上開始使用戰場執法隊。
戰場執法隊,也稱為督戰隊,在戰場上處於二線位置。他們不面對日軍,面對的是中國軍隊。凡是從戰場方向撤出的官兵,若身上沒有通行證,就被直接視為逃兵而就地處決。往前是和敵人拼殺至死,往後是被自己人以逃兵名處決。抗日原本就是國人存亡之戰,絕大多數抗日官兵都無懼生死、奮勇殺敵。即使有極少數的怯戰之人,自設立戰場執法隊後,也捨命衝殺。戰死沙場是英雄,向後逃跑是狗熊,還會被執法隊收拾,何必呢!
圖:中國軍隊向抗日前線急進
戰場執法隊可謂執法嚴明,但他們也有「網開一面」的時候。忻口會戰時,有一個團的官兵,不論他們有沒有通行證,戰場執法隊都會照樣放行。為什麼這個團可以不看通行證就放行呢?並不是他們的長官和戰場執法隊關係好,或是私下打點了關係,而是他們靠著在戰場上的英勇頑強,掙得了這個「戰場免檢」的特殊榮譽。
這個團是傅作義麾下第35軍第211旅的422團,在忻口會戰之時,該團團長是王雷震上校,王團長在上戰場前,為了便於區分自己的部隊和友鄰部隊,專門報請使用單獨臂章,這個臂章可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盾牌狀的精美臂章,他們的臂章就是一塊三寸見方的白布,上面印有一個黃色的醒目「王」字。
圖:影視作品中燃燒的第35軍軍旗
按理說,戰場上應該儘力隱藏自己,白色布巾綴上黃色「王」字,這不成了醒目的目標嗎?在他們看來,一個單獨臂章帶來的士氣,比戰場隱蔽更重要。
在戰場上,由於422團全團官兵全部佩戴醒目的黃色「王」字臂章,乾脆就被叫做「黃王團」。報請了專門臂章,就能得到戰場執法隊高看一眼?當然不是,該團官兵在忻口會戰中作戰勇猛,全團在一線抗擊日軍達17天之久,其間遭到裝備精良的板垣師團多次強攻,但都被該團打退。他們還協助友鄰部隊奪回陣地3次,協防友鄰部隊陣地多次。全團官兵上了戰場個個視死如歸,在整個忻口會戰,他們居然以傷亡421人的代價讓日軍付出1100人的傷亡,在參戰各團中,若要排名這戰績肯定前三。
圖: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黃王團」的官兵需要到二線送治傷員或是請領彈藥時,戰場執法隊只要看到帶著黃色「王」字白布巾的官兵,都會致敬放行,因為這個團的官兵都不是貪生怕死的人,查看他們的通行證毫無必要。
「黃王團」為何這般厲害?這和他們的團長王雷震治軍嚴謹密不可分。王雷震,光看名字未見其貌,會誤以為這是一名五大三粗的武將,其實從他年輕時候的照片看,其外表文質彬彬,而且酷愛文學寫作,後來他的各類文稿還專門出過一本文集。
圖:王雷震將軍文稿,封面上有他的戎裝照
王雷震出生於1898年,曾任小學教師,在18歲那年參加稷山丙辰農民起義失敗後父親被迫害,他帶著家仇國恨考入山西陸軍學兵團,畢業後加入傅作義的部隊,一路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到師長、副軍長等職務。
王雷震本人極具愛國主義思想,他治軍嚴謹,也把自己強烈的愛國思想灌輸給了本團官兵。在任422團團長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帶領422團鏖戰大同、平型關、忻口、太原等大型戰役,後來又率部挺進綏南,收復失地,參加多次重要戰役。在1940年傅作義指揮的奇襲五原日軍司令部之戰中,王雷震已任副師長,他親率部隊攻入五原城中,當遇到頑固日軍守敵、要點久攻未下時,王雷震從老百姓處徵集火油、棉花、竹竿等實施夜間強攻。他命人將徵集來的東西全部點燃,火光中,槍炮及戰士喊殺聲連成一片,中國軍隊終於衝破敵陣,他為五原大捷作出重大貢獻。當時雖不再戴黃色「王」字臂章,但「黃王團」的精氣神還在。
圖:任包頭軍分區司令員時的王雷震
王雷震將軍於1949年隨董其武將軍在綏遠起義,後來任包頭軍分區司令員、包頭警備司令部司令員兼包頭市市長等職,1983年10月病逝於北京。
※中國孤膽飛行員首次空襲日本,為何不扔炸彈扔「紙彈」?
※金門失利後首次登島大捷,5戰士俘敵64人,6小時結束戰鬥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