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知道這些事兒,你就是科室里學識淵博的老中醫!

知道這些事兒,你就是科室里學識淵博的老中醫!

醫生是社會中重要的職業,中藥行業也是具有特殊地位的行當。無論從物質生活方面,還是從社會生活與精神生活方面而言,醫、葯兩者都有各自的風俗。這是醫藥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民俗學的範疇,是民俗與醫藥文化糅為一體的,是兩門學科的交叉「結合部」。

有關醫生職業和中藥行業的習俗

坐堂

中醫出診有個雅名叫坐堂,這是因為過去的中醫常常會在藥店出診給百姓看病,而中醫診所和藥店的命名有一個習俗,就是多以「堂」來命名,如「國醫堂」「同仁堂」等。

這要追溯到東漢名醫張仲景時代。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的時候,疫癘流行,張仲景體恤百姓疾苦,每逢初一、十五便打開衙門,在辦公的大堂上為百姓診病。

此後張仲景「坐堂行醫」便傳為佳話。後人紛紛效仿,把藥店、診所起名為「某某堂」,全國知名的百年老店就有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慶余堂」、天津的「達仁堂」等。現代中醫藥行業依然保持了這個傳統,所以在藥店行醫就叫「坐堂醫」,醫生出診也就有了「坐堂」的名稱了。

葫蘆

「懸壺」是掛牌行醫的代名詞,葫蘆是最典型的物化民俗。據《後漢書·費長房傳》載:

東漢時有方士費長房,「曾為市掾。相傳市中有一老翁賣葯, 懸一壺於街頭,市罷跳入壺中,他人未見發現,唯長房睹見。後得此翁之術,遂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後世每以『懸壺』喻行醫。」

葫蘆是中醫職業的象徵。俗話常說:「不知葫蘆里賣的什麼葯?」葫蘆也和賣藥行業相關,如果深入一步考查,葫蘆這一物化民俗有著中華民族文化深邃的底蘊。

推溯歷史,葫蘆還是我國各族流行的最早的神話。按照漢族創世神話的說法:在神的時代,由於紛爭導致一場大洪水,把神們都淹死了。這時,從洪水中飄來了一隻大葫蘆,玄黃老祖把葫蘆撈起來,打開一看,裡面有一對少男少女。於是,他把兄妹命名為「龍氏」。

龍族便由此興旺起來,人類也由此興旺起來。葫蘆很可能曾是始祖們渡過大洪水劫難的救星(據記載有「瓜瓠長丈余」,大「三尺圍」,可「浮於江湖」)。

有人認為:「葫蘆是我國最早的氏族圖騰。」因為葫蘆是人類最早用來盛酒水、放種子的器皿,剖葫蘆而成瓢,是舀水工具,可見葫蘆是先民們生活和生產的一種必需品,部落的人們往往把它奉為圖騰。

《後漢書·方技傳》記載道家費長房與仙翁在靈葫蘆中對酌,結合中醫對「懸壺」一詞來源的解釋,似乎是從道家傳說衍化而來。但是,醫界關於「懸壺」的民俗,也不限於出此一說,從物化民俗葫蘆之中,可以充分體現出中醫學深厚的傳統文化淵源。

串鈴

走方郎中遊走於鄉間為人治病,手持一個串鈴,以鈴響聲招呼病家。所以遊走行醫的民間醫生,也稱為「鈴醫」。

串鈴是其物化民俗特徵。串鈴也叫虎撐,相傳是孫思邈給一個老虎拔除卡在喉嚨里的骨頭時,放在老虎嘴裡以防止老虎咬傷用的。

後來遊方郎中一方面用串鈴招徠患者,一方面告示自己醫德醫術師從孫思邈,可以為老百姓解除病痛。串鈴作為行醫人的標誌,其使用也是有規則的。

剛出道不久的醫生只能在胸前搖鈴;與肩平齊搖動則說明行醫經驗豐富,醫術不錯;高過頭頂搖鈴說明有獨到絕活,醫術高明。當然還有一條規矩,就是行至藥鋪前不能搖鈴,因為藥鋪一般都懸掛孫思邈畫像,在祖師門前搖鈴為不敬。

藥店幌子

藥店幌子,是一種以實物模型為徵象的葯業坐商標記。舊社會藥店按一般習慣,懸掛木製或銅製大塊膏藥串聯模型,以膏藥泛指丸、散、膏、丹及中藥飲片。

幌子上經常會看到雙魚、葫蘆、串鈴等裝飾。串鈴和葫蘆是中醫中藥的符號,古時候人們看到有懸掛葫蘆的店鋪就知道這是賣葯的地方。雙魚則暗指太極中的陰陽魚,喻指中醫追求「陰平陽秘」「陰陽協調」的陰陽理論。

同時,「魚」和「愈」諧音,中國人有以諧音取義的習俗,所以用魚的圖形喻示著疾病康復痊癒;魚兒的雙眼常睜不閉,比喻藥鋪也不分晝夜為患者服務。

舊時習俗除掛幌外,門前題上「道地藥材」「遵古炮炙」,表明是老字號。「市隱韓康」「韓康遺風」等匾額,則隱含著一則藥鋪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言無二價的醫德典故。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中醫出版」,作者/周曉菲 王致譜,編輯/山柰。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轉載原創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倒計時6天!400+最優秀中醫館人都來了!
周仲瑛:認真思考,中醫如何才能成才?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