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鱷的危機意識:低調積蓄數字化力量拓展生態外延
2018年,每一個行業的前20名企業當中有40%都會受到數字化競爭者的顛覆和挑戰,這個事實正在發生。據國際分析機構Forrester開展的一項針對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關於「企業IT轉型策略與執行」的調查報告顯示,近80%的企業如今都認識到了IT轉型的重要性,並計劃投資IT轉型,推動業務創新。那麼,金融屆里的大鱷—中國平安,他們是否也遭受挑戰?又在為數字化轉型積蓄哪些力量呢?
中國平安作為金融行業代表,參加了2018年英特爾數字創新行業峰會,他們的醫療AI平台總經理兼平安醫療信息安全所所長謝震中發表演講並接受媒體採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金融業已今非昔比,他們能做的事絕不局限於賣賣保險,通過現有數據資源,從金融向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輻射。
謝震中,隸屬於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有限公司,他們的名片上赫然印製「科技引領金融」字樣。那平安科技和中國平安是什麼關係?
據了解,由於中國平安目前正在實施「1-2-2-N」發展戰略,首要戰略目標是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所以,需要形成雙輪驅動力來實現目標,一個來自老本行金融,另一個就是科技,是以平安科技為核心技術孵化平台。集團戰略上聚焦在兩大行業: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簡單來說,平安科技對內支撐集團業務,對外輸出技術服務,賦能合作夥伴。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不止於收集數據,而是如何更好地挖掘數據的巨大價值,指導更具前瞻性的商業洞察。
謝震中介紹,除了大家熟悉的平安保險金融業務,還以智能認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技術,圍繞著用戶的醫食住行生活場景,構建了五大生態圈:金融服務生態圈、醫療健康生態圈、汽車服務生態圈、房產金融生態圈和智慧城市生態圈。這些生態多數看起來跟平安業務無關,其實都是源於數據資源加以利用和分析衍生出來的新服務。
"在集團內部,每天大概發生400個AI場景,數據不斷的交互,AI的行為、模型的運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謝震中說,「平安現在有一百多萬的員工,我們每天要處理非常多的案件,5萬多個坐席,電話每天接近100萬通,頻繁的與用戶對話,這裡面必須要有數字化和人工智慧的場景。」
這讓筆者想起吳伯凡曾說過,主流行業可能被數字化,如果不主動轉型,就有可能被邊緣化,或者被曾經的非主流所顛覆。顯然,中國平安不願成為後者,一直以低調且紮實的科技作風,將數據資源和前沿科技為我所用。
據謝震中介紹,平安數字化轉型的效果是顯著的。據粗略統計,2017年,平安集團的營收近萬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大概在千億人民幣左右,納稅每年一千多億元人民幣。
「這幾個生態圈不是平安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謝震中強調。以醫療領域為例,平安科技更多的是技術和能力的輸出,由於醫療產品形態非常複雜,平安不可能面面俱到,仍然採用聯合產品方的合作夥伴一起開發的方式。利用平安的平台資源、市場資源、技術和平台的能力,幫助生態合作夥伴。讓中小企業更有競爭力,大企業跟平安強強聯手之後,往往是1+1大於2。
在基礎設施和AI技術方面,平安尋求了英特爾的幫助,後者為其提供測試、應用和研究平台。為了滿足平安醫療領域未來3-5年的需求,他們與英特爾在AI硬體、軟體,還有演算法方面進行合作。
TAG:小思維影視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