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金到手機支付,你還記得記憶中的存摺嗎?
暫且不提如今的90後和00後,但對於很多80後來說,存摺都屬於兒時記憶中的事物。在父母的私密「藏錢處」,各種顏色的存摺意味著一家的希望所在。存摺上的每個金額數字,事實上都與家庭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那時候的存摺,有著極高的象徵意義和實用價值。換個角度看,當時的存摺承載著存取款等功能,雖然功能比較單一,不過也滿足了當時的使用需求。
而在我去上大學時,也開了我人生的第一個存摺和卡。存摺留在家中給父母,每月給我存生活費,卡我帶著每月取生活。不過那時存摺就已經開始不流行了。銀行卡很方便,學校扣學費、在ATM機取現、在POS機上消費、辦理網銀就能隨時了解資金動向等等。相比之下,存摺的弊端也暴露無遺:「只能在櫃檯通過身份證存取款、不能在其他機器上刷存摺消費、只能在本市使用、不能在外地存取款,體積大不方便攜帶……」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存摺的安全性較高,既不會被冒領,又不會被「複製」。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存摺的弊端被進一步放大,越來越不適應快節奏的社會。存摺終究缺點太多,導致其逐漸被淘汰,用戶量大幅減少。
在當下,就連銀行卡都處於搖搖欲墜的位置。更加便捷的手機支付,大有全面弱化銀行卡的態勢。如果不是因為手機支付平台還是必須和銀行卡綁定,來完成資金的周轉,那麼銀行卡可能很多90後、00後都不想使用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那一波存摺的鐵杆擁躉——50後、60後、70後等,他們現在也有不少人對銀行卡和手機支付的使用熟稔至極。因此,存摺已經基本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就像當年的糧票、布票一樣,存摺或許也應該成為記憶中的經典事物。
我們可以懷念,但完全不必留戀。如今存摺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存在的價值也不斷的在弱化,事實上這正是人們生活、消費進入全新階段且更加多元化的展現。存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偉大使命,是時候功成身退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2030年我們的工作將會發生那些巨變
※老牌瀏覽器Opera申請上市!煥新背後有著怎樣的啟示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