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8類葯易引起腹瀉!使用時請注意

這8類葯易引起腹瀉!使用時請注意

腹瀉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癥狀,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且糞質稀薄、水分增加,主要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腹部受涼等原因引起,但是有一原因是往往容易被忽視的,那就是使用藥物引起的腹瀉。

在藥學中,將這種腹瀉稱之為葯源性腹瀉,主要是指由於藥物或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排便次數異常增多或糞便性狀發生變化,凡是能夠引起胃腸道黏膜損傷或者胃腸道功能紊亂的藥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腹瀉,有這樣8類藥物是臨床使用中最易引起腹瀉的,需要熟悉掌握。

1

抗菌藥物

幾乎所有的抗菌藥物都能夠引起腹瀉,特別是抗厭氧菌類的藥物、頭孢菌素類藥物、林可黴素類藥物、大環內酯類藥物等最容易引起腹瀉。

對於抗菌藥物而言,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是最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這主要是因為抗菌藥物大量使用或不恰當的使用可以促使腸道內正常菌群減少,並且還可以使細菌對糖類代謝降低從而導致吸收不良,一旦吸收不良那麼腸腔內的有機酸、陽離子和糖類便會產生聚集,時間久了就會導致滲透性腹瀉及腸道功能紊亂的情況。

還有一種原因分析為是部分像大環內酯類藥物一樣的抗菌藥物可以直接在體內起到作用,由於在體內直接起到抗菌作用,那麼就可以直接刺激胃竇和十二指腸收縮,引起胃腸蠕動改變,造成腹瀉。

在臨床應用中一旦對抗菌藥物產生過敏反應,那麼產生腹瀉的幾率就會相對增高,通常情況下腹瀉會隨著停用藥物後逐漸好轉,但是也有時不會逐漸消失,如果停用後腹瀉癥狀不見好轉時需要積極使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

對於腹瀉遲遲不見好轉的患者,一般不建議使用止瀉藥物進行治療,因為止瀉藥物會進一步抑制腸蠕動,延長毒素在腸腔內的停留時間,加劇腹瀉癥狀,通常建議積極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注意糾正水、電解質以及酸鹼平衡,必要時輸注血漿和白蛋白,儘快的恢復腸道功能。

待腸道功能逐漸恢復後,可以選用微生態製劑進行重建腸道微生態系統。

在這裡需要額外提一點的是,對於中重型的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多由艱難梭菌引起,因此建議選用甲硝唑或萬古黴素進行治療。

2

抗腫瘤藥物

對於抗腫瘤藥物而言,氟尿嘧啶類抗腫瘤藥物以及伊立替康是最易引起腹瀉的兩類藥物。

其中氟尿嘧啶多在與高劑量的亞葉酸鈣聯用時易發生腹瀉情況,而伊立替康一般在應用後24小時內發生腹瀉,主要與其代謝物20(s)-7-乙基-10羥基-喜數鹼滅活減少有關。

對於每日腹瀉超過5次的患者,應立即停止使用化療藥物並積極進行對症治療。

輕度腹瀉的患者一般在停葯後癥狀會慢慢好轉,而對於嚴重腹瀉患者需要補充足夠的能量以及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尤其要防止低鉀血症的發生。

對於伊立替康引起的腹瀉,應在出現腹瀉後給予洛哌丁胺4mg口服,隨後每2小時服用2mg,持續維持12小時或者口服蒙脫石散進行緩解癥狀。

如果腹瀉在48小時內仍然不見好轉,需立即使用廣譜抗菌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對於洛哌丁胺的使用不得少於12小時,但是也不得連續使用超過48小時,否則會影響治療。

3

抗結核藥物

異煙肼、利福平、利福噴汀等是最常用的抗結核藥物,其中利福平最易引起腹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使用利福平劑量過大的緣故,尤其是胃腸道功能低下的患者服用後發生率較高。

對於服用利福平引起的腹瀉,可以調整為小劑量頓服,如果減少使用劑量後腹瀉癥狀仍然不見好轉時應停葯後更換其他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

4

抗酸藥物

當大劑量使用質子泵抑製劑或者H2受體拮抗劑時,胃酸分泌量會逐漸減少,胃腸道pH值會逐漸升高,從而使腸道內菌群數量增加,容易滋生病毒與細菌從而引發腹瀉,通常停葯後會慢慢好轉。

5

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中以膽鹼酯酶抑製劑最易引起腹瀉,最典型的藥物是他克林和維他克林,主要是因為兩種藥物多具有膽鹼酯酶抑制作用可以促使膽鹼能活性增加,增加腸道蠕動引起腹瀉。

通常服用這類藥物易在服用早期出現腹瀉癥狀,停葯後癥狀會慢慢好轉,建議在服用此類藥物初期從小劑量逐漸使用,必要時聯合止瀉藥物進行預防治療。

6

非甾體抗炎葯

非甾體抗炎葯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腹瀉,原因之一是這類藥物由於可以降低環氧合酶的活性,從而減少前列腺素合成的同時,可以增加腸黏膜白三烯的合成,使腸黏膜血流量減少和腸滲透性增加,導致細菌和病毒的產生並誘發腹瀉。

另一個引起腹瀉的原因可能與使用劑量有關,長期大劑量的使用非甾體抗炎葯會導致小腸黏膜損傷從而引起腹瀉。

因此選用非甾體抗炎葯時建議選用藥物的腸溶劑型進行治療,這是因為腸溶劑型可以有效減少對胃腸道黏膜的損傷,減少腹瀉的發生率。

與此同時在服用非甾體抗炎葯時建議餐後服用並盡量採取直立位給葯,這樣服用不僅可以避免對胃腸道產生刺激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藥物吸收從而減少腹瀉的發生。

7

降糖類藥物

降糖類藥物種類繁多,其中臨床中最常使用的二甲雙胍最易引起腹瀉。二甲雙胍主要有片劑、緩釋劑、腸溶劑等劑型,對於二甲雙胍普通片劑而言,由於在胃內可以立即溶解使高濃度二甲雙胍粘附在消化道黏膜上引起刺激導致腹瀉。

因此在使用二甲雙胍時,建議從小劑量開始使用,並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逐漸增加劑量。通過在臨床中的應用發現,患者多在初次使用二甲雙胍後24小時內產生腹瀉,並且腹瀉癥狀會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逐漸減輕或消失,因此建議選用二甲雙胍緩釋劑型或腸溶劑型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8

瀉藥

瀉藥是一種可以促進排便的藥物,如果認為瀉藥不會引起腹瀉那你就錯了。

瀉藥中以刺激性瀉藥副作用較多,其中之一便是腹瀉,由於此類藥物對腸道容易產生強烈刺激作用,使腸道生態內環境造成破壞,從而減少腸道有益菌群數量並改變腸道內pH值從而引發腹瀉。

因此對於瀉下作用強烈的刺激性瀉藥,用於治療便秘時不建議長期大量使用,並且用藥前後注意多飲水,以促進藥物在體內的吸收、代謝與排泄,從而降低腹瀉的發生幾率。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服用期間如果發生任何不適癥狀,需立即諮詢醫師或藥師,切不可過於盲目且不當一回事,另外作為醫師或藥師在為患者治療用藥方案需用到以上8類藥物時,應首先仔細詢問是否有藥物性腹瀉過敏史的情況。

另外要格外注意藥物治療劑量的選用,建議藥物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在根據病情逐漸增加使用劑量,在用藥期間出現不適可採取停葯或對症治療的方式進行改善癥狀。

參考文獻:

1、李俊.《臨床藥理學(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03

2、傅宏義.《新編藥物大全(第4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07

來源:藥店經理人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癌前病變與癌前疾病是怎麼一回事?應如何面對?
《中藥葯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