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在於對這件事的認知,天下只有四人知

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在於對這件事的認知,天下只有四人知

原標題: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在於對這件事的認知,天下只有四人知


劉邦起兵反秦時,曾經被沛縣縣令召來又拒絕其入城(縣令怕劉邦頂了他),劉邦寫了一封信射到城上,鼓動沛縣父老說:「天下苦秦久矣。」


在西入秦關的途中,酈食其被劉邦召見之時,看見劉邦一邊讓兩個女子為他洗臭腳丫子,一邊接見自己,便有意用言語刺激劉邦:你是為天下人攻秦呢,還是替秦消滅天下反秦武裝呢?劉邦氣的大罵酈食其:臭文人,天下百姓受秦朝的苦難已經夠久了,所以諸侯才會聯合起來攻打暴秦,你怎麼能說我幫助秦朝圍攻諸侯呢?情急之下罵人的劉邦又說:「天下同苦秦久矣」。劉邦兩次指明「天下苦秦久矣」,這是劉邦對秦末大起義時天下形勢的一個基本判斷,也是劉邦對天下大勢的一個正確認知。正是由於劉邦把握了這個當時天下發展的大趨勢,所以他從不擔心秦朝能不能被滅,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在現存的文獻中我們也看不到劉邦對秦朝的任何畏懼。

據《史記》記載,當時能說出「天下苦秦久矣」這句話的僅有四人:第一個人是陳勝。陳勝在鼓動九百戍卒首舉義旗之時也對部下說:「天下苦秦久矣。」由於形勢逼迫,加之陳勝所講天下大勢得到九百戍卒的認同,所以九百戍卒同心造反,形成了震驚世人的陳勝大起義。



第二個人是武臣。陳勝起兵之後,採取分頭動員的方法,排武臣北略趙地。武臣到趙地之後對當地的豪傑說:「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趙地的豪傑們非常認同武臣的說法,舉兵反秦,趙地燃起了反秦的熊熊烈火。


第三個人就是劉邦。第四個人是武涉。漢高祖四年(前203年),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時說:「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戮擊秦。」

「天下苦秦久矣」是秦末大起義時諸多先知先覺者對天下大勢的共同認知。基於這一認知,人們才會義無反顧地高高舉起反秦的義旗,投身於浩浩蕩蕩的大起義當中。


我們前面講到的四個人,陳勝是第一個人,所以陳勝對歷史的貢獻將永載史冊。武臣是第二個人,但由於武臣是陳勝集團的人,陳勝和武臣兩人應當比較容易統一認知,武臣的認知不能算是自己獨有的。


而劉邦是第三個人,但卻是獨立獲得這一認知的第二個人。武涉是第四個人,但是當武涉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秦朝已經被推翻,楚漢戰爭已經進入尾聲,所以武涉的認知不能代表他是先知先覺者。縱觀秦漢之際巨大的社會變革,就會對劉邦其人有著更清醒的認識。


秦朝的暴政苛法已經逼的老百姓無法活下去,反秦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劉邦雖然書讀得不多,但他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對大秦帝國的外強中乾看的很清楚也很透徹,所以他的認知完全符合當時的現實社會。


自古至今,能夠把握天下大勢的都是少數,他們必然是社會大變革中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是整個社會利益關係的調整,大變革意味著社會關係的大調整,把握好社會變革的節奏,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就會成為社會變革的受益者。

認清了大勢,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抓住機遇,順勢而為;認清了大勢,才能信心滿滿,不會被暫時的挫折折服,勇往直前。當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的時候,他理解自己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的時候,理解了的時候,他已經成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灰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5件鎮國之寶,今下落不明,能找到一件都是大富豪
如果秦始皇沒有駕崩,劉邦還有機會成功嗎?給他機會也不敢造反

TAG:灰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