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朱元璋對子孫後代的「包辦代替」

朱元璋對子孫後代的「包辦代替」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張宏傑

今天的家長大多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過度包辦代替,對孩子有很大危害。

有的家長什麼心都替孩子操好了,不願意看到孩子遭受任何委屈和挫折;有的家長則對孩子總是喋喋不休,事無巨細,樣樣過問;更有甚者恨不得一直把孩子的一切包辦代替到孩子退了休才放心。孩子被父母的愛「囚禁」,被剝奪了成長鍛煉的機會。而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很難出色。

明太祖朱元璋對子孫後代,恰好就犯了這樣的錯誤——愛得太事無巨細了。

不遺巨細的《皇明祖訓》

朱元璋出身赤貧,非常喜歡操心吃苦。當了皇帝之後,他經常思考帝國的命運,擔心他的子孫後代不爭氣,會導致他構建的國家機器陷入運轉混亂,因此,他預先設定好了他死後每個接班人的行動軌跡。朱元璋花了整整六年時間,七次刪改,用曹雪芹寫多半部《紅樓夢》的心血,寫了一部叫做《皇明祖訓》的書,專門獻給他親愛的子孫們。

《皇明祖訓》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訓誡子孫的書籍。洪武六年(1373年)頒布時名為《祖訓錄》,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修定後再頒布,改名為《皇明祖訓》。全書十三章,現在北京圖書館與台北、日本都有藏本,其全文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中。

在序中,朱元璋這樣告誡他的後代們:

你們生長在深宮之中,不知世故。而我幼年孤貧,長大了又值兵亂,二十四歲就當兵,頭三年是小兵,後來一步步上升,這個過程中我勞心焦思,慮患防微,近二十年,終於一統天下。所以,人情世故,人之情偽,我深有研究。

群雄都是天下最強悍詭詐的人物,最難制御,我已經都制服了。老百姓在兵荒馬亂中變得越來越奸滑,最難統治,我也已經治得服服帖帖了。未建國前,我就開始制定統御天下的法律規章,十多年間,不斷修改,務期詳盡,現在已經都出台了。頒布之後,效果不錯。現在,我又做這《皇明祖訓》,以它作為我們家的家法。我把草稿貼在西廂房裡,每天早上晚上閱讀、修改,以求萬無一失,首尾六年時間,大改了七回,這才定下,真不容易啊!不過有了這個東西,你們做皇帝就好做啦!凡我子孫,都要嚴格服從我的這個詳細規定,不許自做聰明,違反我這個規則。一個字也不許改!如果你們聽話,那麼咱們老朱家的天下一定會千秋萬代!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一個字也不許改」的東西都有些什麼內容。

在這本書里,首先朱元璋詳細規定了從皇帝到親王的行為準則。從「如何行政」、「如何執法」的大章大法到「如何安排日常起居」、「如何管理後宮」、「皇族間如何行禮」等生活細節,規定之詳盡繁瑣,讓人難以想像。

治國行政的大原則筆者就不詳細介紹了,僅僅引用幾個小細節,來看看朱元璋為後代考慮得周密到了什麼程度。

《皇明祖訓》序言

《皇明祖訓》開宗名義第一章是安全第一:為了安全起見,你們和親信大臣們商量機密時,帶刀護衛只許離你們十丈遠。每天晚上,都要警省。沒事常聽聽城中動靜,聽聽市井是不是有什麼異常?也可以到院子里,看看天氣星象,有沒有什麼災難的徵兆?

另外,作為仁慈的父祖,連子孫後代如何吃飯,哪頓飯多吃哪頓飯少吃,朱元璋都想得周周詳詳:當了皇帝住在宮裡,每天要早起晚睡,酒要少飲,飯要按時吃!午飯不許吃得太飽!括弧,如果是外出在路上,可以不受此條限制。

《皇明祖訓》其他各章中也有諸多細碎的注意事項。比如,如果宮內女子生病,只能在白天找大夫,夜晚不管多急的病,只能挺著。請大夫時,須要監官、門官、局官各一人,太監三人,老婦二人,陪醫生一起進宮。如果這些人不陪,只叫老婦陪著進宮,則很容易發生危險之事,官員都要斬首,太監、大夫、老婦都要凌遲處死。

再有,他親自規定親王出行時,都要帶些什麼東西:交椅一把,腳踏一個,水罐一個,水盆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拂子二把……

《皇明祖訓》之不征之國

看了這些規定,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朱元璋想了六年,改了七次了吧。看看,做朱元璋的子孫多麼享福,出生時幾乎不用攜帶大腦。300多年裡,大明王朝基本上就是按照朱元璋制定的政治模式來運轉,每一件事都有成例,每一件事都有定製,幾乎沒給後任皇帝留下任何權力運用上的自由。沒有緊急的事情,皇帝不得出紫禁城一步。一年到頭,一天到晚,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有固定的日程。

朱元璋的「幸福觀」

在今天看來,朱元璋制定的這套過於詳細的祖制,過度束縛了子孫後代的手腳。但是朱元璋自己並不這樣認為,相反,他認為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子孫後代的幸福。從一個出身貧農的人的視角出發,他認為「幸福」就是吃飽穿暖,再進一步,就是吃肉穿綢。除此之外,他想像不到人還有別的需求。至於被約束得嚴一點,他認為這不但不妨礙幸福,反而增進了人們的安全感。

讓我們來看看朱元璋怎麼樣看待,並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幸福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太祖高皇帝御容。)

《大誥武臣?儲欽等擅收軍役第七》:淮安衛指揮儲欽受賄被朱元璋嚴懲。朱說:「今日他們這樣遭貶,何不當初依本分,守著本等職事,好房子里坐著,關著俸米吃著,卻不快活么!他卻務要這般撒潑做,不知他們心裡然是如何想的?」

《監工賣囚第二十六》:千戶郭成,為了貪財,放了罪犯,朱說:「卻將一個千戶的名分弄壞了,有這等薄福的小人。」

在《皇明祖訓》中,他這樣教導後代們:「凡自古親王居國,其樂甚於天子。何以見之?冠服宮室,車馬,儀仗亞於天子,而自奉豐厚,政務亦簡。樂莫大焉。」

朱元璋幼時十分貧困,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四月淮北大旱,引發饑荒,朱元璋初六父崩,初九兄薨,廿二日母崩,與仲兄極力營葬後,秋九月入皇覺寺當行童。入寺五十日,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雲遊淮西潁州。

在貧民出身的朱元璋看來,在好房子里坐著,吃國庫糧(關著俸米吃著),不用幹活,這就是天下最大的幸福。因此,他認為自己把孩子們應該操的心早早操完了,就是對孩子們最大的愛護。

過度束縛下的極端結果

與我們想像的皇帝可以隨心所欲不同,明代的皇帝實則是帝國機器上一個要求運轉極為規律的零件。他的日常生活套在由一整套任務、慣例、禮儀組成的重軛之下,如同一架刻板的時鐘,每月、每天甚至每個時辰需要做什麼,都有嚴格的日程規定。皇帝的主要社會責任之一,就是出席並主持一個又一個複雜莊重的典禮,祭天、祭地、祈谷、祭太廟、祭社稷,謁陵、冊封、封賞……

這些典禮都是歷代相沿,日期、形式、程序都有嚴格規定,不得有任何變化。(明萬曆皇帝著布袍步行前往天壇禱雨,《徐顯卿宦跡圖》。)

比如每年元旦詣奉先殿、祭祖,到後宮向兩宮皇太后祝賀、御皇極殿受百官朝賀,在乾清宮開筆,寫「正大光明」;正月間祭太廟、祈谷、宴近支宗族、宴廷臣;二月則有祭社稷、行耕田禮,開經筵……這些規模巨大、為時長久的活動,皇帝自始至終都應該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在祭壇上一站就是幾個時辰。平心而論,這是一個不輕的體力活兒,要求有不平常的耐心。從這一點看,做皇帝實在不是那麼容易。

皇帝就是大明社會這座金字塔的寶頂,是禮儀和秩序的象徵,圍繞皇帝所制定的種種繁瑣而嚴格的禮儀制度都體現了神聖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就以穿衣服為例,宮內建立了一種專門檔案叫《穿戴檔》,詳細記錄皇帝每天服飾的穿戴情況。每季、每月、每天穿什麼樣的衣服,都有嚴格的日程規定,絲毫不得紊亂。

甚至一天之內,皇帝也必須換三次以上衣服:上朝要穿朝服、下朝要換常服、就寢前要穿寢服。

吃飯也不能隨心所欲。吃飯的時間、地點都有祖制明確規定,後世皇帝不得擅自更改。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每月集成一冊。每次傳膳,都要按皇帝儀制,上菜近百種,雖然大部分菜皇帝根本不動,但是也必須擺上。為了防止近侍掌握皇帝飲食規律不利安全,祖宗規定,每種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甚至連睡覺也沒有自由。皇帝到哪個宮中就寢,都會有尚寢局事先安排。就寢順序,也有嚴格規定,比如妃子必須從皇帝的腳下爬進被裡,接受皇帝的「寵幸」。「幸」到規定時間,比如說 30 分鐘,門外值守的太監就會高聲喊喝:「請萬歲爺節勞。」這也是祖制所定,為的是防止皇帝縱慾過度,傷了身子,耽誤第二天日理萬機。

在一定意義上說,明朝皇帝簡直就是世上最可憐的囚徒,且刑期無定。(南京紫金山明孝陵。)

在過度保護、過度約束狀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人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一生下來就擁有一切,心中惟有自我,不會考慮別人,缺乏對國家、社會和家族的責任感,自理能力差,理所應當地享受著別人提供的一切,懶惰軟弱,優柔寡斷。也有另一種孩子,因為生下來一切都被規定好了,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堅決不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他們衝動、冷酷、脾氣暴戾,處處挑戰權威。

我們看明朝皇帝,除了前期幾個,其他大致都可劃為這兩類。萬曆、天啟是懶惰性的代表,而正德和嘉靖則極度逆反。朱元璋以祖制過度約束自己的子孫後代,是他們大都不爭氣、不靠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是歷史學博士,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百家講壇》特邀主講嘉賓。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著作。)

—END—

(本文詳見於【《家族企業》雜誌2018年8月刊】 未經本刊授權,不得轉載;經本刊授權轉載的,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演講前,你需要熱血,還是冷靜?
處暑┃金風玉露,正是有情天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