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再借五千年
以現在人來看,地球的存在已經很久很久,但人類的存在也不過兩百來萬年的事,且有文字可考的,也僅僅幾千年。所謂四大古代文明,也許僅僅中華文明是真正的地球文明的源頭,並延續至今而未斷過。
文字的發明,使文化得以延續。中國的古代文明,似乎從夏朝或者商朝真正開始,但因文字還沒有發明並廣泛使用,只能口口相傳,或者只有刻在龜甲獸骨上隻言片語。至於思想、禮儀、制度等等,到孔子刪詩書、定禮樂的時候,才算基本固定併流傳下來。所謂「夏禮,杞不足征;殷,宋存焉;周禮,今用之」,故孔子「從周」。
至春秋末期,隨著人類的進化,社會悄然發生了變化,有序的國家治理體系、社會秩序開始瓦解,所謂「禮崩樂壞」。一些思想開化的人開始行動起來,積極思考,尋求治國理政新方案,進而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歷史的進程。
孔子和傳說中的老子基本處於同一時代。根據記載,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老子的思想,《莊子》的記載也許更為準確,即「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淡然獨與神明居」。現在流傳的《道德經》,有老子思想的影子,但更多的是關於國家治理的建議或者實際操作,是後人借了老子之名而形成的偽書。莊子部分地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多的是關於個人在社會中如何自存。從傳說中的黃帝,到老子和莊子,即黃老之術或者道家思想,最終發展成為中國主流思想之一,對中國人的個人修養和社會治理產生了重要影響。道家思想和道教是兩個概念。
周朝的文化,最終由魯國繼承。但到孔子時代,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孔子很不安。他崇尚周朝的文化,試圖恢復並予以發展,形成了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二千五百年,並影響到東亞文化圏的其他國家。
產生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只是那裡眾多宗教的一種,且影響甚微,至其在本地幾乎不能生存,遂逐漸外傳。其中的一路從西部沿絲綢之路漸次傳入中國,並逐漸吸收中國文化,對自身加以改造,才逐漸為中國人所接受,到隋唐達到鼎盛。佛家思想由佛教教義而來,但研究佛家思想與信奉佛教又是兩回事。
道、儒、佛三家,最終發展成為中國主流文化。這是一個既鬥爭又融合的過程。道家思想在式微的時候,被道教傳承而得以擴大流傳範圍,但影響人們特別是普羅大眾的,是人間世再版的道教,真正的道家思想只掌握在少數人;儒家思想因被漢朝定為一尊而受到保護,後代統治者加以尊崇,逐漸發展為中國的正統思想,影響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並延及東亞文明圈;佛家思想雖然曾經被個別統治集團重視,但最終只能在中下層傳播。
三大思想分別有側重,實現了人們對天、地、人這三大要素的思考。儒家思想從調整人際關係出發,以維護人倫秩序和社會秩序。儒家思想強調個人的自我完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強調人生的積極進取,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建立規範的社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建立大同。總體而言,儒家思想是積極的而不是落後和消極的,近世之所以打倒它,卻是這些所謂新文化人腦子短路的結果。道家思想跳出了單純的人倫關係,開始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藉以影響人際關係、社會秩序。佛家思想強調人們要安於現世、期待輪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的進取精神,但那只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其最大的貢獻在於跳出地、人的範圍,思維拓展到了更為廣闊的宇宙,體現在其對「三千大千世界」的論述上。但道統為一,三家思想的本質是一致的,一而統為「道」。
受這三大思想影響的中國人,都有三重性格:年輕時的奮爭、中年時的理性、老年來的平靜。年輕的時候,受儒家思想影響,努力進取,誓要在人間世爭取一席之地;中年的時候,奮爭的衝勁有所減弱,耽於現狀並幻想田園的寧靜,但不是完全退縮,必要的時候還會出來努力一把;等年齡再大的時候,大多退出人生舞台,自娛自樂,靜觀天地之變。這就如同中國人大戶人家的院落:前院代表的是儒家,車水馬龍;中院代表道家,自成一方小天地,但可隨時到前院;後院代表佛家,一般是不出去也不讓別人進來的了。
南懷瑾說:孔家店是糧食店,人人非吃不可。道家是個藥店,生病去買葯吃,不生病不需要買。佛家開的是百貨店,什麼都有,你高興可以去逛一逛。
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搞明白這三個店到底是賣什麼的。中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深了,所以過去的孔家店成了糧食店,即使現在人也還受著其些微的影響。佛家開的店倒確像個雜貨店,什麼人都會逛一逛、拜一拜,但看見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只怕沒幾個人懂。也許真驗證了那句話:「學佛乃大丈夫事。」一般人怎麼能懂呢?道家思想也只是成了部分文人的思想,普通老百姓即使病了,進的是中藥鋪,而不是看道家書。
學習中國古代的思想,最好還是好好研究一下最基本的《道德經》《莊子》《論語》《孟子》《荀子》《金剛經》《心經》等原始典籍。這是源頭。就如站在長江、黃河之源,才能看那萬千支流匯入東向如海。如果只研究支流,就會茫然不知何所從來、何所從去。
教日月換了新天以後,傳統文化幾乎被統統拋棄,新建立的尚未生根,便被西風吹得稀里嘩啦。根基被拔掉了,基因變了,已然南桔為淮枳,不僅味道大不一樣,連本質也變了。
天地悠悠。歷史總往前發展。回回首,向天再借五千年,未嘗不是一件樂事。
TAG:田舍翁老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