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從小時候起,家裡的飯桌上經常有「木須肉」這道菜。我所住衚衕相鄰的那條熱鬧的街道上,有一家「二葷鋪」,飯鋪內牆上懸掛著的小黑板上所寫的菜譜中,就有木須肉,記得價格很便宜。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我愛吃木須肉,那時候家裡來客人,木須肉僅僅算個配菜。「木須肉」,據說應該叫「木樨肉」,大概因為老北京人的語言原因,為了叫著順口,叫成了「木須肉」,以後就這麼叫下來啦。反正要讓我叫它「木樨肉」,我覺得繞嘴,叫不慣。

電視連續劇《大宅門》里,有一個「二奶奶」帶著兒子白景琦去摘藥鋪的匾的劇情,因為二奶奶說藥鋪賣給了別人,可是那匾上寫著的「字型大小」沒賣,所以寫著字型大小的「牌匾」要摘回來。這段劇情說明了二奶奶的精明,也說明老北京商人對「字型大小」的重視。其實這應該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即「名稱與實際必須相符」。開個玩笑,如果你的兒子假設叫「小福」,而別人孩子的名字叫音似的「曉福」,但那畢竟不是你的兒子!我想,店鋪的「字型大小」、菜名兒等,任何人或事物,都應該名實相符。可是如今有些事兒是真邪性!明明什麼實質內容都變了,可就是還非要用「原名」。這些人大概知道這些名字內涵的重要性,所以還要「掛羊頭賣狗肉」,可是你不想想,你們這樣做合適嗎?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就拿木須肉講,它應該算北方菜,或北方一道傳統菜。但是老北京人就認「這個親」,多年來成了家常便飯的一道菜,所以說「木須肉」是老北京人的「傳統菜」似乎也沒什麼不妥。關鍵是,有些店家不知是「創新能力強」,還是太為所欲為,把這「木須肉」真是做了大的「整容術」,變得老北京人都不認識這道菜啦!

也可能是我從小在家或在飯館吃的木須肉做法「不對」,也可能是我們不懂「木須肉」的做法兒,反正記得那時候的木須肉主要以肥瘦相間的豬肉片兒、雞蛋、黃花菜、木耳為主。我家做木須肉時,先把上好的木耳用略溫的水泡一兩個小時,然後再把木耳洗凈。洗木耳是個非常細的活兒,因為野生木耳必須仔細清洗,否則會有細小的泥沙留在縫隙里。那黃花菜也要用水泡一會兒,然後洗凈並摘去不潔的皮兒、鬚毛兒等。豬肉要切成較大的薄片兒,一定要肥瘦相間的肉,最好肥肉部分多一些,這樣炒熟的木須肉更香。雞蛋也要大塊的炒雞蛋,千萬不要成雞蛋末兒。那炒好的木須肉,應該黑、黃、白、紅等顏色相間,吃起來質軟、嫩、滑、爽、鹹淡適度、濃香可口。至今,我家仍這樣做木須肉。而且我昔日的鄰居和我的親戚朋友,也是這樣做木須肉。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如今,不少飯館的菜譜上也寫著「木須肉」幾個字,當然,有的外地人經營的飯館寫的那三個字你得「猜」,像猜謎語那樣「猜」,因為那菜名寫得五花八門,什麼「目須肉」、「苜蓿肉」、「木需肉」、「木虛肉」等,你不是照著「菜名兒」點菜,而是靠著字音兒猜名點菜!至於那北方傳統菜「木須肉」的做法兒,也真是「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有的木須肉裡面是大塊的木耳、黃瓜片、肉丁、雞蛋等;有的是肉片兒、胡蘿蔔片兒、竹筍片兒等;有的就是小肉塊兒、木耳、柿子椒等,甚至裡面放進土豆片兒。放黃瓜片兒嗎,據說有的地方做木須肉就這麼放,這倒也不好說什麼。但是我近幾年在飯館裡吃過的木須肉,一是統統沒有放黃花菜,這個木須肉主料之一,那木耳據說是人工養殖的,片兒倒是真大;二是說它「與時俱進」,是因為不少飯館做的木須肉裡面的肥肉片兒,統統變成了「瘦肉絲兒」,據說這樣避免客人膽固醇高;三是不少木須肉裡面有各種食用菌,說這樣可以「防癌」,等等。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但不管各飯館的菜料怎麼變,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所放肉量非常少!就說你認可它叫「木須肉」吧,但是怎麼說,其實質都是「肉炒雜燴菜」!有的飯館的木須肉裡面大概只有少許「肉渣兒」,真是坑人到家啦!

也許是咱們「見識短」,而且話說多了也沒有意思。不過我希望那些經營者,如果你把一個菜的「實質」都變了,就不要用「原菜名」,你們給人們留點兒心理安慰吧!這樣看來,我倒應該改變對電視台封的那些「名廚」的看法兒。原來看到一些嘩眾取寵、獨出心裁的「名廚」,隨便把幾樣菜湊起來一爆炒,再編個好聽的「名兒」,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就獲得主持人一通兒肉麻的吹捧;就獲得那些不開眼的、鼓掌成條件反射的觀眾的掌聲;而且說不定真有不少「二百五」回家「照著葫蘆畫瓢兒」地去做等。但是,終究人家「名廚」沒有盜用那些「傳統菜」的名稱來「掛羊頭賣狗肉」!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老北京人快不認識「木須肉」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