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為什麼比你早二三十年留學美國?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句晚安心語華哥說
世界給了洪晃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作者:楓葉君
來源:精緻小號(ID:lovejzxh)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連護照什麼樣都沒見過的1974年,12歲的洪晃作為公派小留學生赴美留學了。
洪晃的母親是章含之,著名外交官,曾任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部主任。此外,章含之還有一個不是頭銜勝似頭銜的身份,即毛澤東的英文老師,而這個特殊工作令她為外界所矚目。
章含之懷抱幼年時的洪晃
洪晃的生父是洪君彥,經濟學家,美國問題學者,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北京大學美國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投資銀行高級經濟顧問。
1957年,新婚後的洪君彥、章含之在北大留影
因為章含之後與洪君彥離婚,後再婚,洪晃又有了一位繼父,著名外交家喬冠華。喬冠華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1974年11月出任外交部長,是繼周恩來、陳毅、姬鵬飛之後的第四任中國外長。
章含之與喬冠華
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即使當時那些大城市的知識分子家庭都無法望其項背,其他人家就更不用說了。
洪晃於1962年7月16日出生於北京,那時,章含之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父親洪君彥在北大任教。
洪晃與母親章含之
其實,洪晃豈止是北京人?北京人中,有生為北京人的人,有為北京而生的人,這兩者是有區別的。為北京而生的人意味著特殊的身份,以及由此而來的社會資源,洪晃無疑屬於這一類。
小時候看樣板戲《沙家浜》,參謀長刁德一在刺探阿慶嫂的唱詞中有這樣一句:「新四軍久在沙家浜,這棵大樹有蔭涼。」當時就想,阿慶嫂之所以和沙家浜的其他人不同,就因為一方面她和胡司令關係好,另一方面背後還有新四軍。總之,有靠山。
成年後知道有個詞很重要:蔭德,也就是先輩遺留的德澤。說穿了,就是老輩留下的家底,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那些「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順風順水的,大都是有所謂蔭德的。除此之外,其他人則是兩手攥空拳,一步兩坑,艱難打拚。
洪晃的父親洪君彥是富家子弟,其父洪楨良是浙江慈溪人,民國著名金融家,前浙江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而洪君彥的祖母是清末旅日鉅賈吳錦堂的妹妹。吳錦堂是日本關西財閥,曾在日本富豪榜上排名第13位,被日本史學家認為是旅日華商中唯一一位轉變為日本財閥者。支持民主共和,系孫中山好友。
洪君彥
洪楨良之所以能在金融界大展身手,與其表兄吳啟鼎有很大關係。吳啟鼎早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從美國留學歸來後進入金融界,後任民國財政部稅務總署署長,因為吳啟鼎與宋子文是同窗好友,這為洪楨良開展生意提供了極大便利。
現在,很多白領夫婦在上海為一套房子苦苦打拚,務工者就更是居住在上海屋檐下,而洪晃的爺爺洪楨良早先就在上海擁有令人艷羨的房產,位於延安中路549號的煦園就是當年的洪家花園。園子建於上世紀20至30年代,佔地面積4340平方米,建築面積590平方米,具有江南園林和英國鄉村別墅混搭的風格。
洪君彥童年在洪家花園假山前的留影
洪晃母親章含之這邊又是什麼情況呢?章含之是非婚生子女,父親陳度是軍閥、國民黨上將陳調元之子,民國時期著名的公子哥,母親談雪卿是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有名的交際花,談因陳度有身孕後,拒絕為妾,故陳調元請好友章士釗出面私了,章士釗收養了陳度與談雪卿的女兒,取名章含之。
既然章含之是章士釗的養女,那麼,章士釗也是洪晃名義上的外祖父。章士釗是民國著名學者,曾在北洋段祺瑞政府擔任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館長。章士釗曾資助毛澤東兩萬大洋,毛將其中一部分用於資助赴法留學,鄧小平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餘下部分用於湖南革命運動。因為這雪中送炭的兩萬塊大洋,毛澤東對章士釗非常感激。
毛澤東與章士釗親切交談
每個人都有身份,但洪晃的身份,確切說是她的家庭或家族,在中國的近代史里,黨政軍學商,無一沒有涉足。
已故歌手陳琳唱過一首《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而對於像洪晃這樣的人,身份證印在歷史中的人,對於上學、就業、兩地分居這種令普通人頭痛的事,則是你的煩惱她永遠沒有。
1974年是一個普通年份,中國人穿著近乎一樣的藍灰衣服,遠遠看去分不清男女。楓葉君住在煙台一個民國時期被軍閥劉珍年用作醫院的大雜院里,放學後彈玻璃球,吃飯常常是饅頭少玉米餅子多。在農村,農民挑著糞桶澆地,用最原始的鋤頭鋤地,為城市提供糧食和蔬菜,村裡的知青在為何時能回城發愁。
這一年,洪晃剛滿12歲,要去美國留學了。
1974年的中國農村是這樣的
這年春天,外交部經毛澤東批准,開始了自己的小留學生培養計劃,挑選了五名中小學生,送他們去美國學習英語。這是1949年後中國第一批公派赴美的小留學生,洪晃就在其中。
在紐約,每天早晨,一輛黑色加長林肯把他們送到學校,照顧他們日常生活的是中國資深外交官、聯合國副秘書長唐明照的夫人張希先。後來,為了讓他們儘快提高英語水平,熟悉美國文化,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將他們分別安置到5個美國家庭,讓他們和美國孩子同吃同住同學習,結果英語水平飛速提高。
記得上中學時,老師告訴我們,學英語沒有捷徑。多年後才知道,捷徑有,和母語是英語的人同吃同住就是捷徑,但是這種捷徑普通中國人沒有。楓葉君讀初中時,發現英語老師總寫錯單詞,後來才知道,她在擔任我們英語老師時,自己才剛學了一年英語。洪晃英語很好,那是小時候就打下的基礎。
完成在美國的學習後,洪晃回到北京,進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工作。後赴美留學,學成回國後任職某外企,1986年出任德國金屬工業集團駐華首席代表, 1996年出任標準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00年3月創辦中國互動媒體集團,任首席執行官。
洪晃
家庭有底,事業有成,婚姻也就自由。洪晃結婚幾次,有過一位美國律師丈夫和一個法國外交官丈夫,還有一個中國導演丈夫陳凱歌,現在她和室內設計師楊小平生活在一起。
這樣的人生軌跡說明,上學對洪晃從來就不是一個事,對她的孩子也不是一個事。洪晃曾給她的女兒寫過一封信,楓葉君敢保證,中國95%的父母都沒有資格寫這樣一封信。
「其實,很多小朋友的媽媽都希望自己有史家衚衕的戶口,因為離外婆家不遠有一個學校,是北京市最好的小學。因為你有史家衚衕的戶口,你是可以上這個學校的。但是爸爸媽媽沒有讓你去上這個學校。媽媽想告訴你,這是因為爸爸媽媽想選一個價值觀和我們一樣的學校,這樣你就不會因為老師教你做的事情和爸爸媽媽教你的相反而苦惱。」
貝克漢姆參觀史家衚衕小學
放著最好的學校不去,洪晃是不是燒糊塗了?其實,還真不是,因為洪晃清楚,她不為女兒選最好的,只選最適合的,是因為對她的女兒來說,生活並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既然有其他選擇,那就犯不著跟自己較勁,也就不必抓著一棵稻草不放。
普通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想抓住什麼,只要是不讓自己沉下去的東西就行,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網上這個段子你或許聽過:王健林給王思聰5個億,王思聰賺了40億,翻了8倍,而我拿2塊錢買了一副手套,去了工地,搬了一天磚就賺了120塊。翻了60倍啊!事實證明:其實我們能力還是有的,只是啟動資金太少。
王思聰可以把他爹給的錢賠進去,然後不耽誤吃不耽誤穿不耽誤泡妞,繼續「創業」,可是「我」卻不能丟了手套,因為那是「我」掙錢糊口的工具。
對於洪晃這樣的人,生活的本質是「我想怎樣活」,而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生活的首要問題是「我怎樣才能活」。這是兩種全然不同的人生,二者之間沒有交集。
一個有充分選擇權的人,跟一個只能被動接受命運,或者需要苦苦奮鬥才能有微薄所得的人談放棄,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以前聽過一段相聲,裡面的村長對和他動手動腳的村民說:「和村長說話要注意分寸,別忘了自己賣豆腐腦的身份。」村長這是在提醒對方,你和我不是一樣的人。這還是同村的,只因為對方是個村長。實際上,身份的差別究竟有多少,恐怕誰也說不清楚。
作者:楓葉君, 前新華社資深編輯,駐外記者。著作:長篇小說《移民》在精緻小號(id:lovejzxh)連載
周刊經授權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發現中華之美,為華人發聲
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
華人優品
」推薦好物↙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