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學育兒防肥胖

科學育兒防肥胖

科學育兒防肥胖

文/ 金慰鄂 教授 華中科技大同濟醫學院

兒童少年肥胖發生的危險期常在胎兒後期和出生後第一年、5~7歲和11~12歲三個階段。因此,預防兒童肥胖應從這幾個關鍵時期做起。

懷孕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准媽媽的營養狀況是眾所關心的問題。那麼,准媽媽到底該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才能既不把自己吃成個「肥婆」,又能保證寶寶的營養且不致於成為「小胖墩」,的確值得關注。孕期,特別是妊娠後期,孕婦要加強飲食和體重的管理,注意平衡合理膳食,既要注意加強營養,又要防止熱量過剩。可少食多餐,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避免油膩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特別要注意脂肪的攝入量,主副食合理搭配,防止過分發胖,懷孕期間孕婦體重的增加量不宜超過12.5公斤。嬰兒生後第一年要強調母乳餵養,不過早添加輔食。

孩子出生後1年、5~7歲及11~12歲是脂肪細胞的生長積累的時期,如果孩子在這些期間因過量飲食致使脂肪細胞超量生長,過後任你想盡辦法減肥,也只能讓脂肪細胞的體積略有縮小,數量上不會有任何變化;一旦停止減肥,這群餓「瘦」了的脂肪細胞會很輕易地恢復原貌,這就是兒童肥胖很難糾正的原因所在。故學者們呼籲:與其胖了再減肥,不如早作預防。因此,家長們還應學會科學育兒防肥胖。

科學育兒防肥胖,必須從控制飲食、適度運動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態習慣著手,必須三管齊下,缺一不可。

科學育兒防肥胖

1

控制飲食

必須適當控制飲食,既要滿足小兒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但又不能過量;亦要避免因限制過嚴而造成的飢餓和不安全感。在安排小兒飲食時,應考慮3種熱源之間的比例,一般蛋白質佔總熱能供給的12%~15%;脂肪佔總熱量的30%~35%;糖類佔55%~60%最為適宜。這裡必須特別指出的是,脂肪也是兒童必需的很重要的營養素,家長們切勿因防胖而「談脂變色」,避而遠之;相反,嬰幼兒年齡越小,脂肪的需要量越大。如6個月前的寶寶脂肪需要量最大,此時寶寶最好的食品是母乳,而且寶寶每天一半以上的熱量依賴於母乳中的脂肪。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可以選擇含脂肪高,且其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食品,如牛奶、魚類、雞蛋類、堅果類。特別是魚類食品,其脂肪營養不僅含量高,且質量好,含有較多的人體必需脂肪酸,父母在配製寶寶膳食時不要忽略(新鮮海魚或淡水魚均可)。

科學育兒防肥胖

2

運動防肥胖

現在的父母也知道運動可以減肥,有的給孩子規定一天要跑多少多少里路。但千萬要注意運動應適度,不要一味地追求大運動量。大運動量不但不能減肥反而刺激食慾,造成食慾大增,體重不減反增。適度運動可以使一種控制食慾的生物鹼釋放增加,使兒童的食慾恢復到正常的生理值,從而減少食物的攝入。

兒童運動項目應生動、有趣,盡量避免單調及靜止性活動,並且不宜做過分嚴格、難度較大的動作。6歲時人的身體協調能力已經基本成熟,可以進行較多的體育活動,如拍皮球、體操。從6歲到10歲則運動強度與運動種類可逐漸增加。10~11歲開始,可選擇身體負擔量不大,以速度和靈敏為主的項目,如體操、游泳、花樣滑冰、技巧運動等;12~13歲開始,可選擇耐力和力量為主的球類項目;15~16歲開始,可增加一些力量性的項目,如長跑、舉重等。

要求不愛運動的小孩立即改變到強度較大的體耗狀態,是絕對禁忌的。鍛煉過程中家長應陪同孩子,一方面可鼓勵孩子堅持鍛煉,另一方面也可觀察運動中孩子是否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等。一旦發生上述情況,應立即停止。

科學育兒防肥胖

3

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進餐時間和地點應有一定的規律,進食量要控制,不宜飢一頓飽一頓;教育孩子不要進食後就睡覺,不要在看電視時進餐,進食後做一些體力活動或家務;早餐要吃好,晚餐要吃早還應吃少;糾正亂吃零食的習慣,更不宜偏食;放慢進食速度,充分咀嚼20次以上,仔細品嘗每一口食物的滋味,養成珍惜每一口食物的習慣,這是減少食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進餐的餐具宜用淺碗和小盤子,將食物分散在各個盤子里,不要將幾種東西放在一個盤子里,以免造成食物過量;增加熱量少而體積大的食物,如胡蘿蔔、芹菜、筍等蔬菜,水分多,體積大,容易飽腹。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全國郵發代號: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 0371-65968289/ 65954441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科學育兒防肥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盛夏遠離心理中暑
盛夏「甩掉」熱中風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