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外補習培訓,教育觀、成長觀的「變形記」

校外補習培訓,教育觀、成長觀的「變形記」

標題:校外補習培訓,教育觀、成長觀的「變形記」

網路配圖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向近年來日漸泛濫、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校外輔導培訓問題開了刀。

現象

社會力量辦學、從事課外輔導和培訓,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不斷沉重,成為一個廣泛關注和熱議的社會問題。筆者所在的小城是個五線縣級市,市區人口只有區區六萬來名,正規的各層次公辦、私立學校有七所,公辦私立幼兒園數十所,在校學生近萬名。除此之外,從學科補習和藝術培訓、興趣教育等各種社會辦學、培訓機構約有超過二十來個,所設立的班級數量上百不止。筆者沒有做過詳細統計,但估算每天出入奔波於各種校外培訓機構的學生們數量多達兩千開外,或者更多。

2005-2015學生課外補習班時間變化

這種現象在筆者還是一名高中學生的時候,尚不存在,那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進入新世紀後,當筆者也有了孩子並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十分明顯了。僅僅針對學齡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就出現了大量私立興趣班、托教班之類的校外機構,接收四歲到六歲的孩子們,對他們提前進行幼兒園內容的教育甚至小學低年級課程的教授等等。再大一點的孩子們就更不用說了,被家長們紛紛參報各種校外培訓班。特別是在城鎮里,出現的大量的學科班、藝術班、興趣班(從舞蹈、美術、書法,到播音、主持、跆拳道等等林林總總),每一個都人滿為患,那些較為大型的、知名的機構,更是一席難求。於是我們便熟視了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除了每天的學校時間外,晚上還有參加一到兩個培訓班,時間最遲的能到晚上十來點鐘才能結束,然後被家長接回家。有的孩子禮拜天兩天時間,要參加少則兩個,多則四個,甚至八個培訓班、興趣班。於是出現了孩子被家長從數學班接出來,轉而送進鋼琴班,一個接一個,幾乎沒有半天喘息時間的情況。即使身為大人,光在腦子裡想上一想,都替孩子們覺得過於緊張和難以承受。

網路配圖

課外補習已經演變成一場沒有盡頭的競賽,成為孩子們學習負擔過重的一大主因。本來,隨著應試教育作為內因的強烈推動,現在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已經較15年前有大幅度的增長,來自各科老師布置的海量家庭作業已經使孩子們苦不堪言了。在筆者身邊的現實生活當中,從小學高年級到高中,那些凡是能夠主動刻苦學習的孩子們,大多每天寫作業的最晚時間至少都在十一點以後,最晚的能到零點以後甚至一點。這還只是晚上,更甚的,為了完成作業,很多勤奮的孩子早上起床後的時間、中午的時間都被寫作業所侵佔。而自從校外培訓輔導流行起來後,孩子們的晚上時間、雙休時間、節假日時間除了作業以外,又被大量的課外補習、校外培訓所佔據。據某機構PISA測試,在我國某一線大城市,學生報告的平均每周課外學習時間13.8小時,名列第一,加上校外輔導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學習時間達17小時左右,遠高於平均值7.8小時,其中參加數學、語言、科學和其他補習的比例分別為71%、51%、55%和57%,時間分別為2.01、1.33、1.49和1.41小時。作為比較,港澳台的課外學習時間約為上海的1/2,日本僅為上海的1/3。

各國(地區)15歲學生每周課外學習時間

惡果

日漸泛濫的校外輔導、補習和培訓現象,加上以應試教育為內因推動的校內學習負擔加重,逐漸導致了一些影響深遠的不良後果。這些「惡果」,從家長們受局限的眼界視線里並沒有顯明的體現,無非是孩子累點苦點兒。但站在宏觀的層面上來看,站在百年樹人、培養優良下一代和合格事業接班人的角度來看,卻是必須強烈關注、格外重視的。

沉重的學習負擔,對孩子們的身體和精神進行了無情的「摧殘」。從小學到高中,從少年到青年,正是一個人一生當中身心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但校內加校外的雙重學習壓力,使一代青少年的總體健康受到嚴重危害:

嚴重睡眠不足,正讓孩子們的身體日益「垮掉」。眾所周知,作為一個成年人,最適宜的每日睡眠時間應該在八個小時左右,至少也必須在六個小時以上。但大量中小學生,每天早上六點就得起床,準備去上早自習,中午回到家中吃了飯就寫作業,完事又該去學校了,而晚上,不到十二點鐘甚至更晚基本不能上床入睡。

我國中小學生「熬夜指數」

缺少適度的體育運動,讓孩子們真正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網上有不少內容相似的搞笑段子或視頻,說得是體育老師來上體育課,推開教室門發現有別科的任課老師在,只好摸摸頭自問自答「我又生病了?嗯。」事實上,除了校內學習時間裡,學生課程表上的體育課被佔據用來趕進度外,大量的校外補習和培訓,也讓孩子們課餘時間的體育運動和自由活動成為泡影。對一名青少年來說,在一周的時間裡,除了上課就是補習,除了吃飯就是寫作業,連睡眠的時間都很窘迫,更談不上運動和活動的時間了。由於缺少運動,很多孩子毫不奇怪地患上肥胖證,身體虛弱,體育測試不及格率居高不下。還有很多孩子早早患上少白頭、近視眼、肩背腰痛和頸椎問題等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學生日常運動情況

近些年學生肥胖率變化

近些年學生近視率變化

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孩子們的心理失常和精神脆弱。2018年1月16日,大同市第一中學初二的一名學生跳樓自殺,媒體初步報道原因是學生因課後補習問題與教師關係緊張所致。沉重的課業負擔,給孩子們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包括青少年學生自殺率上升之類的嚴重後果。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一項針對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網路統計發現,在215例死亡及未遂案例中,學習壓力所佔比例赫然位居前列。相當一部分家庭矛盾的衝突根源也是學業壓力。師生矛盾案例中部分衝突的根源也是學業壓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肯定地說,學業壓力是一些中小學生自殺的首要誘因。

身心健康狀況良好的下一代,是國家建設和發展、民族和文明延續的重要基礎。君不見,每年的高中或大學軍訓中,都有學生身體承受不住而暈倒或住院的新聞見諸報端。一些特殊的工作因招聘不到具備專業素養且體質合格的人才而發展受限。當前,正值我們國家深入推進「兩個一百年」、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我們不能因為局部的利益、目光的短視,而將我們賴以建設和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殘忍無情地毀掉,讓我們未來的事業無人可用,沒有合格的人可用。

網路配圖

根源

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話題,最早在1955年剛建國不久就有討論。是1964年、1988年、1994年、2000年,國家都陸續頒布過各種「減負令」。直到2011年,國家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及「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提出要「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屢令不絕,屢禁不止。一個遠沒有培養卓越人才更困難的問題,為什麼就一直解決不了呢?

首先,是社會快速發展層層傳導的壓力所致。

改革開放以來,憑藉著巨大的人口紅利,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社會變化日新月異進步巨大。對合格勞動力和優秀人才的饑渴,推動了前幾年的高校擴招,教育事業實現了「大躍進」,形成一定規模,每年向社會各行各業輸送了數百萬名接受過基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中等專業技術人員和中高等職業技術人員,成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重要基石。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嚴重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從國家層面來說,沒有實實在在的就業,就談不上建設和發展。對具體的家庭和個人來說,沒有就業,就意味著掙不到錢,吃不上飯,穿不上衣,不但巨額的教育投資打了水漂,連自己的生存也成了問題。在未來可預期的相當長時間裡,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根本沒有下降希望的高房價,養老人養小孩及養車養家等一系列生活問題,都需要高質量、符合預期的可靠就業來解決和應對。

網路配圖

但在就業問題突顯的同時,人們看到的是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生的走俏和緊缺,看到的部分專業畢業生、研究生、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在應聘和就業中的優勢與便利。於是,上對大學、選對專業、獲取更高學歷成為人們眼中的希望所在。然而,雖然經過多年的高校擴招和高校建設,使現在的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接受高等教育的門檻大為降低,但顯然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和投入有限等原因,我國的教育事業還遠遠沒有發展到普及高等教育的程度,這也就意味著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進入高校的學生比例還是有限制的,並非百分之百。承如人們周知的,高考就成了一座獨木橋,每年的六月七八號,發令槍一響,便是烏泱泱地千軍萬馬來相見的熟悉場面。學習學習再學習,刻苦刻苦再刻苦,考上大學,參加工作,走上小康生活,便成了人們當下最自然的心理活動和思想邏輯。「大學夢」,在從小學時期就被家長們向孩子們進行灌輸,直到高中乃至高三的張口閉口強調重申,莘莘學子們在嚴重不足的睡眠中,被這樣一個夢,被家長們安排和索引著,一步一步走進負擔沉重的學習深淵和泥沼。

其次,是壓力下家長們被扭曲的教育觀和成長觀。

如果說上一段會有讀者給筆者點個贊說個太對了的話,那麼接下來這一段則可能會挨罵。但我還是想說一說,哪怕我自己也是個身在其中的家長。

嚴重的問題必然導致人們會選擇最便捷的路徑、最便利的手段去應對與解決。沉重的生存壓力,也必然會導致人們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地去找尋出路、突出重圍。在面對孩子的人生和未來這個大問題時,中國式的家長習慣於一廂情願地幫助孩子做出決定,還口口聲聲地說「這都是為你好」。這誠然不假,但顯然把孩子逼進負擔沉重的學習泥潭裡,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引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到底應該怎樣實現孩子的良性成長?筆者也是普通人一個,並非教育專家和業界人士。但筆者還是願意來談談個人的一點教育觀,各位勿噴。

網路配圖

教育孩子,必須在其懂事之後及時培養其獨立性、自主選擇權和一定的承壓能力。可是事實是當孩子還在十歲以前特別是上學以前,現在的家長都是極盡寵溺之能事,頂在頭上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上手上怕捏痛了。飯來張口,依來伸手,遠離一切潛在危險和不幹凈不衛生,拒絕一切家長們看起來不適當不靠譜的活動和興趣,這讓孩子們進入少年、青年乃至成年階段了,仍然還只是個巨嬰。對待個人成長、人生選擇上基本沒有什麼主見和明晰的思考,只是盲從於家長的安排。這也是家長擔憂其走上社會後沒有高學歷依仗就無法生存的根源。同時,作為一個已經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的成年人,我們應該都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漫長的一生當中,充滿不確定性,其成長和發展最終的決定因素還是自己。只要孩子具備較強的承壓能力,一時的低谷未必就永遠沒有巔峰,一時的跌倒未必就永遠站不起來。

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和個性,不能把家長的主觀意願強加給他們。很多參加校外培訓的孩子對所學的專業和內容完全沒有興趣,但僅僅因為家長覺得學點音樂了、舞蹈了能讓孩子將來比較優雅有內涵,就讓本喜歡溜冰鞋的孩子去學了鋼琴,讓本來喜歡踢球的孩子去學了舞蹈……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見的家長少之又少,能根據孩子真實的喜好讓其選擇課餘生活的更是少。而且,很多家長並非真的完全願意讓孩子與接受這樣那樣的校外培訓,之所以為之,最大的原因是社會風氣使然,是與其他家長和孩子攀比的結果。從眾心理和比較心理,讓一個家長在全班大部分學生都參加校外培訓的情況下,無意識、潛意識地也選擇讓孩子接受校外培訓。至於其意義和必要性,剛不在考慮之列或者根本沒有考慮。

網路配圖

地球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生。世界之所以繽紛多彩,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狀態。還是那句老話,人生的道路有許多條,上大學並非僅有的一條。當下的各種例子就不舉了,本人也比較討厭各種莫名其妙的生硬勵志故事。那麼未來,雖然可以預見的是,學曆日益成為工作的首要門檻,但誰也不會否認,沒有大學學歷,不一定就意味著人生陷入悲劇和黑暗。只要孩子具備健全獨立的人格,具有主觀能動性,善於學習嚮往進步,那麼他的生活一定不會太差,也未必就不如憑藉學歷參加工作的那一路。

思考

回到校外培訓這個話題上來。

由於這些年來校外培訓現象的火熱,,也導致了一些不良現象。眾所周知的是,一些在職教師私下在外舉辦培訓班,或參與校外培訓,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教師在課堂上不好好教學,讓學生們課外參加自己舉辦的或參與的校外培訓班。筆者所在的小城是個五線城市,平均工資也就三千多點。這幾年國家對老師待遇不斷提高,老師年收入能達到七八萬元左右。即使這樣,有的老師仍然從事校外培訓活動,一個暑假的時間,胃口小的能則增收萬餘元,胃口大的能收入四五萬或更多。我想說,對這樣沒有師德、吃相難看、貪得無厭的所謂人民教師,抓住直接開除公職,終身不得再從事教育行業。

校外培訓,也給了一些家長几個錯覺。很多家長認為接受校外培訓一定是有顯著效果的,因為功不妄誤,錢不妄花嘛。又比如有的家長認為,校外培訓一定好過校內學習,特別是特長培訓和興趣培訓。筆者的孩子已上高三。由於文化課不好,加上個人從小喜歡,所以從高一開始就報了美術小科。今年暑假前夕,學校針對小科集訓召集家長們開了個會。有的學生及其家長選擇到校外集訓,詢問其原因時,大部分學生或家長的回答是認為校外培訓效果好——校外培訓價錢貴,數月下來需花費數萬元,而校內只需近萬元,可能就讓一些家長基於花錢多一定效果好的印象。作為家長,筆者表態支持孩子選擇校內培訓,原因是一來能兼顧一點文化課,二來筆者不認為校外培訓的效果就一定好。基於商業利益而存在的校外培訓機構並不會因為你繳的錢多,就教授你比藝考要求更多的專業技能。而藝考考得是基本規範與能力,校內的專業老師也能做到,而且出於責任心會更負責。但我想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結語

現在國家已經出手,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整頓治理。整治並不是取消,因為這也算是一種剛需,未來還是會廣泛長期存在的。國家有國家的考慮,那麼我們個人也應該有個人的考慮。前提是正確認識校外培訓,正確選擇校外培訓。別讓自己的孩子在本該健康成長的年齡和人生階段,去承受不該承受的沉重與壓力,最終無形中損及孩子寶貴的純潔心靈和精神活力。

網路配圖

對校外培訓這個話題,您是怎麼看待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常月光 的精彩文章:

TAG:尋常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