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洛廣記||十四里坊寫滄桑——洛陽老城記之一

河洛廣記||十四里坊寫滄桑——洛陽老城記之一

原標題:河洛廣記||十四里坊寫滄桑——洛陽老城記之一



洛陽東門風物圖 聶劍帆 畫

洛陽老城,即金元明清洛陽古城,又稱老洛陽、鳳凰城。它是金朝時期在隋唐洛陽城基礎上建立的中京金昌府城,是元明清時期的河南府城。老城,是洛陽作為絲路起點、千年帝都和世界聖城的集中載體。金中京城有十四坊,里坊之間形成「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衚衕」,其建築機制一直保存到今天。


金元洛陽城


北宋末年,金將完顏宗翰將已存在500多年的神都洛陽一把火燒毀。此後,南宋與金軍鏖戰於河洛大地數十年,到金世宗(公元1161-1189年在位)初年,金朝才鞏固了對河洛地區的佔領,將女真人和俘虜的漢人遷到這塊荒地上,進行民屯和軍屯。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五月,金朝為避開蒙古騎兵的南侵,從中都(今北京)遷都到南京開封府。興定元年(公元1217年)八月,將洛陽升為中京,設金昌府。金朝開始在一片廢墟之上築城。


負責築城的是首任中京留守、金昌府知府徒單兀典。椐《元河南志》《兩京城坊考》所載,新築的中京城,是利用了隋唐至北宋洛陽城的東城和立德、歸義、清化、思恭、道光、履順等里坊構築的。原東城宣仁門內外大街構成東西街(即今老城東西大街),宣仁門東側南北一線構成南北街(即今老城南北大街)。南北街以西,稱西城,這裡是原隋唐洛陽城的東城;南北街以東,稱東城,這裡是原立德、歸義等里坊區。中京留守府設在西城,在今老城西南隅;洛川驛、文廟、府學等設在東城,在今老城東南隅。

中京城內重新劃分為十四個里坊,東城有春融坊、崇聖坊、思賢坊、進賢坊等,西城有思政坊、銅駝坊、樂豐坊等。在西城門外的西關一帶,另設三個里坊,即富教坊、洛賓坊、津陽坊。


金正大七年(公元1230年)九月,蒙古發動滅金戰爭。金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六月,蒙古兵經過十六個月的攻城戰,才攻克洛陽。次年,金朝滅亡。是時,中原大地,千里無人煙。


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繼承蒙古大汗。幾年後,定國號為元,忽必烈為元世祖。他開始重視農業生產,在洛陽設立河南府,領十二縣,府城就是金朝的中京城。但城內外人煙稀少,只有居民五千餘人,主要是蒙古貴族、色目貴族和漢人奴隸。此後,修繕了文廟、安國寺等城中建築,府衙仍設在金中京留守府。


明清洛陽城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四月,明軍攻克洛陽,設河南府,領一州十三縣,府衙是元朝河南府衙。設河南衛,這是中原地區的重要軍事機構,河南衛的長官是指揮使,衙門在西大街與北大街交叉口的西北。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河南衛指揮使、明威將軍陸齡按照金元洛陽城舊址改築磚城,牆高四丈,整座城為正方形,周長八里三百四十五步,並重整城壕,壕深五丈、寬三丈,以此來鞏固城防。城內設東西大街、南北大街兩條主幹道,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隅內置街坊和小巷、衚衕,俗稱「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衚衕」。


整座城共開四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城門上建有闕樓,外築月城。萬曆初年,上述四門改稱為東長春門、西瑞光門、南薰風門、北拱辰門。


明初,置伊王府於洛陽,府址在河南衛指揮使衙門的南側,南大門面對西大街,今人稱「舊府門」的一個地方,就是伊王府南門故址。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末代伊王犯罪被廢。神宗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伊王府被拆,建材運至少林寺,修建了千佛殿。


萬曆末年,神宗封其愛子朱常洵為福王,以洛陽為封邑,花費重金為其營造王府。福王府分內城和外城,內城佔用的是金朝以來的洛陽縣衙,在今青年宮廣場,外城西界北大街、南界南大街、北鄰蓮花寺街、東鄰今民主街。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陽,殺朱常洵,焚福王府。


清朝佔領洛陽後,仍設河南府於此。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至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河南府守道趙文蔚和知府金本重,利用福王府殘垣廢磚,對府城四周城牆進行了大修。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以後,河南府又分幾次對城牆的四面門樓進行了修繕,並重新命名為東迎恩門、西萬安門、南望塗門、北長慶門。同時,在城外的東關、南關、西關也設立街坊,形成新的商住區。

清朝的河南府衙設於原福王府內城。明代在修福王府時,洛陽縣衙被遷至今民主街北,後成為清朝洛陽縣衙。


九街十八巷


金元明清洛陽城,在商業區、居住區等其他分區布局結構方面,與隋唐洛陽城相比有較大的變化。


最重要的變化是改民居、市場分設的里坊式,為按街巷分地段的辦法來組織城市聚居生活的新的敞開式坊巷制,商店可沿街而設,與居住區構成新型商住一體化模式,這種模式在唐宋洛陽的個別里坊已經出現,但是並不普遍。另一個變化是,改變了舊的功能分區,增加了新的功能分區,即行業街市,這些街市,多設於交通樞紐地帶,構成城市的商業中心區。

洛陽老城的規劃採用軸線對稱的布局,即以中軸線為主體,沿軸線布置建築空間序列。南北大街、東西大街為軸對稱布局,形成「十」字形的街道網,四面開設城門,沿街布置牌樓、店鋪等,而住宅則多安排在平行排列的小巷之中。其衙署建築依然是前堂後宅、官署與住宅合一的縱軸線對稱布置方式,與左、右民宅所形成的橫軸線對稱方式相配合。城中的民居、寺廟布局亦多採用軸線對稱布局的方式,特別是一些典型的大住宅,它們的建築層數有高低,院落有大小,間數有多少,但都是中心軸線對稱概念很強的布局形式。


洛陽老城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公共園林眾多,這些園林主要是寺廟園林,九街十八巷都有廟宇,著名的有安國寺、蓮花寺、金古寺、火神廟、玉虛觀、妥靈宮、府文廟、府城隍廟等33座。這些廟宇,不單是一個建築空間,而是在建築空間中充斥著綠化,是清新愜意的綠化空間和文化氛圍濃郁的善道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河洛 的精彩文章:

洛陽風流才子||檄文大家 功名文士——陳琳 詩文、功業均有建樹的建安名士

TAG:人文河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