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大學王曙光:《東萊抱月軒記》

北京大學王曙光:《東萊抱月軒記》

原標題:北京大學王曙光:《東萊抱月軒記》



東萊抱月軒記


王曙光


壬辰夏,余歸東萊。舊交摯友,廿年暌違;故國山水,曠久疏隔。觥籌酒酣之際,傾談鄉誼;林壑行旅之處,尋覓舊跡。每談笑留連,輒不勝年華逝水之感矣。


少年無畏,素志慷慨,馳狂而冀遠赴;中年多事,心境澹泊,從容轉益鄉思。想我東萊古邑,從來人文淵藪,自古文獻名邦。虞夏幽渺,過國塵起兵戈[1];商周囂亂,萊侯富冠齊魯[2]。漢封掖邑[3],魏命光州[4],於斯兩千餘載,文昌武勝,風流未歇。晏嬰[5]毛閣[6],佐治忠貞;耳枝[7]雲升[8],翰墨翹楚。費直[9]演易,啟引玄融思緒;左伯[10]造紙,潤澤華夏書家。峭直方正,劉毅[11]傲視司馬;剛介博雅,無競[12]詩驚初唐。秉性公廉,史頌四知先生[13];潛心數術,世傳九章算經[14]。板橋逸狂,卧松底而生遐意[15];明誠清照,搜金石而集大成[16]。道人高士,隱深谷以養心性;秦皇漢武,采仙藥以求長生[17]。鍾情仙家,道昭思飛霄漢[18];徜徉山水,東坡詩溢酒樽[19]。東萊勝地,滄海浩瀚,山嶽崢嶸,生長於斯,幸甚至哉!



俄爾南望雲峰,蓊蓊鬱郁,東萊文風之盛,盡萃於此。得一名士而風範百代,刻一摩崖而輝耀千古。渾雄沉穆,引康南海之詠嘆[20];寬博雍容,逢包世臣之知音[21]。亭額朴初居士之法書[22],殿留舒同大師之妙筆[23]。山勢突兀,海粟仰其千仞[24];書史芳香,東瀛拜此一家[25]。案牘余情,怡然向道;刻石遍野,坐而成仙。東有安期子馭龍棲於蓬萊,西有王子晉騎鳳居於太室,南有赤松子乘月游於玄圃,北有羨門子駕日翔於崑崙[26]。魏晉遺韻,百代不泯,雖未能至,心嚮往之。



至若東瞻大基,莽莽蒼蒼,千年道教之風,實源於此。青峰環抱,夜色如黛,松柏蒼翠,晨鳥相鳴。春則清溪漱石,夏則榴花灼眼,秋則紅櫨映日,冬則晴雪凝雲。道風悠悠,悟宇宙而心曠;仙氣渺渺,洗耳目而思清。百年香煙繚繞,王重陽之銅鼎[27];萬里征塵飛揚,丘處機之風規[28]。深壑龍藏,林谷窅窅;巉岩澗冽,古觀幽幽。天下養性修身之佳處,大基山居其一焉。山寂何知甲子,隔斷凡塵無紀日;人淡豈計歲月,惟從草木識英華[29]。殘殿圮台,尋全真七子之遺迹[30];斷碑古籀,紀斟氏二侯之古風[31]。每登臨大基,仰嘆俯思,懷古之情,油然而起。



予摯友性嗜丘山,築室荒野。南接雲峰,東鄰大基;近嶺銜窗,遙岑送目;山川之勝,盡收襟懷。門前數畝方塘,蘆葦搖而生姿,蓑衣濕而垂綸。池心築一小亭,自岸以九曲廊橋接之,尤增韻致。月出東山,山高月小;碧水印月,月澈水清。水光接天,駕小舟而逐月;青嶂抱月,舉匏樽而嘯天。知音契闊,松凜歲寒而後凋;心事蒼茫,樂逐煙霞而未央。友囑予名亭,遂額之曰「抱月軒」,取東坡《赤壁賦》「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之意[32]。飛仙何能期乎,明月猶可掇也。浮生若夢,苟永藏此月於胸中,萬事塵埃何足道哉!望峰息心,掬月滌慮,不如歸去吃茶可也。


壬辰六月望日 東萊舒曠 撰


[1] 夏朝時,寒浞篡政後,將其大兒子澆封在過地,建立「過國」,即在今萊州城北(過西東部)。過國後被少康滅掉。

[2] 商朝時掖地屬萊侯國,後被姜尚吞併。


[3]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掖邑改為掖縣,屬於青州東萊郡。


[4] 北魏皇興四年(470年),置光州,因掖有光水而得名,掖城為光州治所。


[5] 晏嬰,即晏子,萊州平里店嬰里人,春秋時期齊國名臣。


[6] 毛紀(1463-1545),字維之,號鰲峰逸叟,明代著名政治家,官至首輔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聊齋志異》中《姊妹易嫁》即以其原型創作,史稱「毛閣老」。


[7] 劉重慶(1579-1632),字幼孫,號耳枝,明朝後期著名書法家,官至戶部右侍郎,曾書寫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牌匾,被皇帝譽為「神筆」。


[8] 翟雲升(1776-1858),清代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字文泉,精於隸書,曾著《隸篇》。


[9] 費直,字長翁,東萊人,西漢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後來的馬融、鄭玄等皆學費氏《易》,對後世易學影響很大。


[10] 左伯,東漢「左伯紙」(書畫用紙)的創造者,字子邑,改進蔡倫造紙技術,造出「左伯紙」(又稱「子邑紙」,與張芝筆、韋誕墨並稱文房「三大名品」,東漢史學家蔡邕「每每作書,非左伯紙不妄下筆」。


[11] 劉毅,字促雄,西晉東萊掖人,品格拔俗,為人剛正,在司馬昭、司馬炎統治時代特立獨行,直言敢諫。

[12] 王無競(652-706),字促烈,初唐著名詩人,與高達夫、陳子昂齊名,相互酬唱,白居易對王無競的詩歌成就極為推崇。


[13] 楊震(59-124),字伯起,曾任東萊郡太守,為東漢名儒。史載其得意門生王密以自俸十錠黃金謝師恩,稱「夜深人靜,無人知曉,敬請恩師收下」,而楊震拒收,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而出。楊震「暮夜卻金」,對後世影響甚大,後人稱之為「四知先生」。


[14] 徐岳,字公河,東萊人,東漢時期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珠算創始人,著有《九章算經》、《數術記遺》等書,為世界古代著名數學著作之一,對世界數學貢獻甚大。


[15] 鄭板橋(1693-1765),名燮,清代著名畫家,曾任山東濰縣縣令,清代濰縣屬萊州府管轄,鄭板橋常進萊州大基山、文峰山觀摩石刻,曾做《詠道士谷詩》,其中有句:「茲日游山尋遐意,松底高卧不羨仙「。其」難得糊塗「字幅,即於乾隆16年寫於萊州文峰山。


[16] 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著名金石學家,曾任萊州太守。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詞人。明誠清照夫婦在萊州共同編纂《金石錄》,在萊州「靜治堂裝卷初就「,完成之一傳世名作。


[17] 秦始皇和漢武帝均曾東巡,在萊州三山島尋長生之葯。後來宋太祖也曾到萊州三山島觀海。


[18]鄭道昭(455-516),北魏書法家、詩人,自號中嶽先生,曾任光州刺史,在萊州文峰山、大基山刻石數十處,其所書《鄭文公碑》為我國書法史上的重要作品。


[19] 蘇軾,號東坡居士,在任登州太守時,曾流連於萊州山水,盡情觀賞萊州大基、雲峰刻石,並留有詩作。


[20] 康有為,號南海,在《廣藝舟雙楫》中對雲峰山刻石進行了研究並給以極高評價。


[21]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對雲峰山刻石做了系統研究。

[22] 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鄭文公碑亭「。


[23]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在雲峰山上寫有「會我雲峰「。


[24] 一代畫壇宗師劉海粟先生曾在九十高齡兩次登臨雲峰山瞻鄭文公碑,書有一聯:「四顧蒼茫,天外雲吟天外海;一碑突兀,畫中人醉畫中山「。


[25] 日本書法界對《鄭文公碑》非常尊崇,素有「不到雲峰山,不算書法家」的說法。


[26] 鄭道昭在雲峰山曾刻有九仙刻石,其中有「安期子駕龍棲蓬萊之山「、」王子晉駕鳳棲太室之山「、」赤松子駕月棲玄圃之山「、」羨門子駕日棲崑崙之山「等等,表現出他的仙道思想。


[27] 王重陽(1112-1170),名喆,字知明,號重陽,全真教的創立者,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曾在萊州傳道。


[28]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世稱長春真人,全真教龍門派創始人,興定四年(1220年),丘處機與弟子從萊州出發,行程萬里,到達西域大雪山(現阿富汗興都庫什山),晉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問治理天下之策,對以「敬天愛民」,問長生之道,對以「清心寡欲」,問一統天下之道,答曰「必在乎不嗜殺人」,太祖深契其言。乾隆帝褒譽其「一言止殺」。


[29] 清代劉學祖《春日讀書大基山》詩中有「隔斷紅塵無紀日,惟從草木識年華「之句。


[30] 全真七子包括馬鈺(丹陽)、譚處端(長真)、丘處機(長春)、劉處玄(長生)、郝大通(廣寧)、王處一(玉陽)、孫不二(清靜)。


[31] 大基山有古碑《萊丘銘》,載夏朝時寒浞篡政,太康失國,寒浞滅掉夏王室的庇護者斟灌、斟鄩,後少康復國,斟氏後人又重修二侯祠。

[32] 2012年夏余游四川眉山,偶見三蘇祠中亦有「抱月亭」,實巧合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道曙光 的精彩文章:

王曙光書《居天下之廣居》

TAG:壹道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