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不該被罵 卻被罵得很慘的六大人歷史人物

本不該被罵 卻被罵得很慘的六大人歷史人物

1.呂布。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先背叛丁原,又背叛董卓,被張飛罵作「三姓家奴」,被認為是忘恩負義的典型。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呂布遠沒有如此不堪,呂布並不是丁原的義子,只是丁原的主簿,相當於沒有編製的私人秘書。

董卓進京後,想要廢立皇帝,「四世三公」的袁紹都不敢與董卓正面對抗,躲到外地去了。軍人出身(大老粗)的執金吾、并州刺史丁原卻自恃有軍隊就站出來反對。

應該說丁原是正義一方,但是董卓勢力更大。丁原的反對讓他成為了董卓的「眼中釘」,必須除之而後快。丁原手下很多將領也看到了危險,非常反對丁原這麼做,呂布正是反對者中的一個。

最終,董卓收買呂布等丁原的部下。丁原被殺,丁原的部隊被董卓收編,幾乎沒人為丁原出頭。

呂布背叛董卓的過程就和《演義》中寫的很像了。此時董卓已經是人人喊打的「國賊」,呂布背叛他是棄暗投明。對東漢朝廷而言,呂布是功臣,而不是品行不好的小人。

至於後來曹操聽信劉備殺掉呂布,其實太小看曹操了。呂布是曾經與曹操爭奪天下的一方梟雄,曹操殺掉他是免留後患,與劉備關係不大。

總之,呂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純粹的壞人,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見風使舵。當時很多人比呂布換老闆還要多。

2.曹操。

曹操被罵也是因為《三國演義》。歷史上的曹操是亂世中崛起的英雄,統一中國北方,結束了北方戰亂,為百姓帶來了和平。

當然,曹操也有屠城和盜墓的劣跡。這說明歷史人物是複雜的,並非簡單的好人壞人可以概括,至少曹操並非《演義》中奸臣形象。曹操的地盤都是自己打出來的,根本無法還給漢朝。

在中國古代,曹操的形象是從宋朝開始變成奸臣的,因為宋朝民族矛盾尖銳。在日本,曹操則一直是治世之能臣的正面形象。

3.劉備。

劉備主要被罵作假「皇叔」,假仁假義,以及多次投奔其他諸侯。

劉備的漢室宗親之名,的確沒有明確的家譜做證據。但在三國時期,紙張還沒有完全代替竹簡,對劉備這樣的貧窮家庭而言,保存完整的家譜是不可能的。既然漢獻帝都認了,別人又何必糾結此事呢。

劉備多次投奔其他諸侯是為了自保,換誰都會這麼做。「假仁假義」則純粹是道德批判,不值一駁。很多用道德批判別人的人,道德也並不高尚。

4.北宋潘美。

歷史上的潘美與趙匡胤是老同事,為北宋的建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在征遼時,潘美的確坑了楊業,害的楊業被俘身亡。但此事主要是監軍的責任,潘美是連帶責任。朝廷的處理是兩名監軍被除名,而潘美只是降級。

後來《楊家將》評書把潘美當成是大奸大惡之人,實在是冤枉了他。

5.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趕走蒙古人,重建漢人王朝,功勞是很大的。

但是,《明史》是清朝人所寫,對朱元璋有很多刻意抹黑。

朱元璋殺功臣,雖然對功臣們很不公平,但卻有利於減輕百姓負擔,有利於江山穩固。

6.馮玉祥。

馮玉祥被詬病多是他多次倒戈,被稱為「倒戈將軍」。其實,馮玉祥倒戈主要是以下原因:

原因一,為了自保。

馮玉祥出身貧苦,12歲參加清軍,1902年,20歲時加入袁世凱的北洋軍。

從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後來的軍閥就已經是北洋軍的高級軍官。

馮玉祥與他們根本沒法比。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馮玉祥為了自保只能看準形勢,不斷投靠新的老大。不然分分鐘人頭落地。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這是馮玉祥最重要的一次倒戈。

有人說正是因為馮玉祥倒戈,直系才敗給了奉系。

這也太小看馮玉祥的智商了。實際情況是,馮玉祥本來就與吳佩孚有矛盾,馮是在得知前線兵敗的情況下才倒戈的。當然,馮玉祥的倒戈加速了直系的崩潰。

正是因為馮玉祥勢力太過於弱小,為了自保,才不斷倒戈。

原因二,形勢使然和理想主義。

就像閻錫山一樣,馮玉祥在每次歷史關頭,也都看準形勢,投靠新的勢力。

另外,馮玉祥也是有一些為國為民的樸素理想的。這也是他經常倒戈,與舊勢力決裂的一大原因。

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失去了大部分的軍隊。

抗戰全面爆發後,馮玉祥作為原西北軍的領袖領導了全國抗戰,為抗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總結:歷史人物是複雜的,對他們不能做簡單的道德評價。要充分考慮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道德是用來自律的,而不是批判他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把東亞地圖倒過來你就明白 日本為何會侵略中國?
回顧一下宋朝建立的時代背景,你就知道宋朝其實很偉大

TAG:雲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