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好山東故事」海外組美文「夢回上新街」

「講好山東故事」海外組美文「夢回上新街」

夢裡,上新街老宅,

文光閣和奶奶的影子還是那麼清晰,

那磨剪子的吆喝聲依然悅耳,

還會飛到那高高的閣上,

多麼希望上面真的有仙女。


夢回上新街

美文

作者 /燕雁

「磨剪子來,戧菜刀」,那拖著長音,韻律十足的純正濟南腔吆喝聲時常進入我的夢鄉,讓我恍惚間回到童年,回到濟南上新街的老房子里。就如當初,剛從午睡中醒來,身邊坐著笑眯眯的奶奶,拿著蒲扇為我輕輕搖動。

老房子所在的這片民居位於趵突泉,飲虎池和清真南大寺以南,山東劇院以北,廣智院和齊魯醫院以西。清末時,橫在齊魯大學醫學院校區和醫院之間的南圩子牆處開闢了方便通行的新建門,也成就了兩條平行相鄰的街道南新街和上新街。上新街主街北起勸業場,正如其名,緩坡向南,步步向上,符合「有場益增新」的寓意。南端是高處的南圩子牆,牆脊處早已變成了現在的文化西路。這片街區大多是典型的北方民居,有很多四合跨院的那種。街道中段的一處院落 - 景園,曾是清末兩淮節度使王占元的舊居。門楣上有>二子,門側石牆上有雕工漂亮的拴馬石環。這一片與南新街有分支衚衕相連,民國時期曾經有很多如老舍,舒同等名人墨客居住期間,解放後很多大院成了省直機關宿舍院。

從我家老屋窗戶看文光閣

1

街南段西側有一片璧瓦紅柱的宮殿式建築群,它的東外牆有二百多米長,幾乎佔據了上新街的一半。走在又高又長的牆外,能夠看到裡面的碧瓦宮殿的飛檐。這是著名慈善機構 -萬字會舊址,我小時候這裡是省博物館,買票就能進入參觀,但我們小孩子總有很多辦法溜進去。裡面的三進院落整齊軒敞,建築和景緻非常漂亮,小時的我認為皇帝的宮殿也不過如此啊。特別是後面的文光閣(晨光閣),地基比牆外街面高出幾米,使它顯得格外高大,據說在二樓可以遠眺大明湖的北極閣。紅柱碧瓦重閣,畫棟雕梁,氣勢宏大,整個上新街,南新街西段和徐家花園,都能感受到它古色古香的氛圍。

方榮翔先生舊居

這片街區至今保留完整,未被拆遷。我每次回國,都會去上新街老房子看看。現在,從濼源大街上就可看到恢宏的文光閣,仍然覺得它的壯美不遜北京故宮。可惜的是,現在那裡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使想買門票進入也不容易了。

我從出生直到13 歲就住在景園隔壁,文光閣下一個衚衕口的小院里,衚衕深處為山東省京劇團的宿舍院。記得6歲左右時,在衚衕里與小夥伴繞著乘涼拉呱兒的奶奶耍鬧,不小心撞到一位微胖白面,眉目俊朗的老伯身上。奶奶呵斥了我之後,起身恭敬地與對方攀談,後來才知道這位伯伯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次子 - 尚長麟,他也是工旦角,就在省京劇團工作,算是我們的鄰居。他似乎認識奶奶,客氣地打招呼,還幾次送過奶奶演出票。還有那位京劇花臉方榮翔,住在與南新街相連的小巷中,他經常路過我們大門口前往裡面京劇團宿舍。我還好奇地問過大人,為什麼方伯伯的臉不大,個不高,卻能在舞台上演那麼霸氣的大花臉呢。八十年代初的山東省京劇團可是聲明顯赫,跟著大人去山東劇院看過幾次表演,座無虛席,喝彩聲不斷。當然我最喜歡的,卻是與街坊小夥伴們一起鑽到後台,看演員化妝。有次,我被一位姐姐拉著畫了一半眼妝,才被小鄰居的父親趕了出來。

我小時候在趵突泉公園

說到表演,記得文光閣牆外路東,我就學的上新街小學的六一兒童節演出,真的是明星薈萃。除了省京劇團宿舍,附近還有省歌舞團宿舍。每當學校組織演出,很多同學的父母會在老師的邀請下登台。仍然記得場面輕鬆熱烈,觀眾席里的家長中間有人互相起鬨響應,「誰誰來一段」,「誰誰又新排了節目,請上台阿」。一些家長自帶著樂器來開會,主動登台鬧氣氛。那心存僥倖的,也難不住推薦者,派人回他家取來傢伙,將他的節目排後面就是了。

舞台設在校園外院,朝南帶廈檐的一排平房前面。沒有高檯子,幕布和音響,舞蹈節目也在這片磚地上進行。學生們坐在前面自帶的小馬扎兒上,後面是家長們坐在課堂用的長條木凳上。現在還清晰記得的聽過清唱「蘇三離了洪洞縣」「駙馬爺近前看端詳」等,也聽過只用一把二胡伴奏的唱段,當然也少不了獨舞,獨奏合奏等。還有那個年代流行的樣板戲,紅色歌曲,小學畢業前有了新鮮的祝酒歌,泉水叮咚,軍港之夜。這可是兩個省級藝術團的演員在表演啊,雖然他們不是在正式舞台上,但那紮實的功底在輕鬆的氣氛中,應該更加出彩。現在想想,在當時娛樂節目那麼貧乏的年代,我們真的是身在福中啊。

景園在主街上的老門

七十年代,晚上街道辦事處偶爾放個電影,八零年後才有了電視,大家自帶小凳兒去辦事處大院里,那麼多人守在一個12寸黑白電視機前看科幻片>和>。英俊的麥克和會甩匕首的酋長,至今難忘。很快除了周二,每天晚上都有電視可看了,雖然只有一個頻道,趙忠祥的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大家也愛。然後開始有鄰居自己家買了電視機,但他們都房門大開著,附近鄰居和孩子們都可以登堂入室去看電視,連續劇>就是在鄰居家看完的,大人們還是喜歡看戲劇類節目,直看到>字幕後出現閃眼的「雪花」才和主人家寒暄著散去。八二年家裡也有了一個小黑白電視,我在自家電視上看到的第一個節目是>里的非洲白蟻。電視和電視節目似乎就是在那三四年間蓬勃發展起來,幾個頻道,各種綜藝和專題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而且如> ,>至今都膾炙人口。連續劇還多是引進的港劇外國劇,八三年有了首次春節聯歡晚會。記得是在>熱播之中,我們家搬離了上新街。

也許是跟奶奶看多了戲,聽多了仙女下凡的故事,小時經常夢見自己穿著京劇里那樣的漂亮衣服,騰雲駕霧地飛到從自家院子和窗戶里就能看到的文光閣上。有時上課走神,也是想像著有個仙女正在閣上朱廊間漫步眺望。那時,覺得從家裡走到趵突泉是那麼遙遠,長大後特別是濼源大街開通以後,發現二者距離竟那麼近。便覺得記憶中那條從家門出去,過勸業場,通向趵突泉西門的長長的街道似乎是在夢境中一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在夢裡飛來飛去的經歷,可笑身在異鄉已知天命的我,仍然會做這樣的夢。夢裡,上新街老宅,文光閣和奶奶的影子還是那麼清晰,那磨剪子的吆喝聲依然悅耳,還會飛到那高高的閣上,多麼希望上面真的有仙女。

end

文章作者

燕雁

1968年生於泉城濟南。曾就讀於上新街小學,濟南第二中學,山東大學歷史系。1998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與丈夫創立以法國人為主的歐洲梅花樁協會,致力於中法文化交流。巴黎一大歷史學博士畢業後,曾在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現常居法國巴黎,任法國泰山文化協會會長。

海外組

編輯:莫庭

圖片: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岱文化 的精彩文章:

「講好山東故事」校園組小說故事「曦」

TAG:海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