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戰事推進,日本政府有何顧慮?
日本政府發動侵華戰爭,並逐步把「華北事變」擴大為「中國事變」,企圖以戰爭手段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其資源無法支撐長期之侵華戰爭,加上日本朝野對中國的蔑視,因此,速戰速決的戰略是其首選。但中國人民英勇抵抗使日本政府在震驚之餘無奈地發現,中國是不容易被征服的。
淞滬會戰中堅守的中國士兵
隨著上海戰事的推進,此時在日本政府內部,軍部主張大力加強上海攻勢並迅速解決上海戰局的論調逐漸佔了上風。
當時日本唯一擔心的是蘇聯的干涉與介入,參謀本部曾就此分析到:「只要情況無特殊重大變化,蘇聯或將不以武力介入遠東。但是,在不致引起對日全面衝突限度內可能加強對華援助,並為牽制日本結華作戰,有時也有可能以部分兵採取行動」。9月20日,參謀本部向天皇上奏:「對蘇聯參戰大致勿庸擔心,最好能儘快解決中國問題。11月左右,蘇聯或將採取行動。希望能在此以前積極解決事變。」並提出「上海方面仍以5個師團擊潰上海周圍之中國軍」。
日軍部隊
從8月13日到9月11日,日軍以4餘萬部隊從淞滬一帶江面成功登陸,先後佔領了殷行、羅店及吳淞鎮,初步建立了穩固的陸上進攻基地。但是,日軍遭到中國第九、第十五集團軍的頑強抵抗,中國軍隊將日軍分割包圍,日軍傷亡重大,陷於苦戰之中。及至9月上旬,日軍仍處於大規模進攻前的準備階段。
支援前線行軍中的士兵
由於淞滬戰場中國軍隊佔有明顯的數量優勢,日軍如果僅僅依靠已登陸的兩個師團和駐滬海軍特別陸戰隊,其兵力不足以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只有從日本國內繼續調集成建制的陸軍前來增援,才能鞏固和擴大沿江陣地,並以足夠的兵力創造全面進攻的必要條件。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1934年蔣介石是如何看待國際形勢的?對之後國防計劃的制定有怎樣的影響?
※討逆戰役:粟裕率領新四軍第1師討伐公開投敵的李長江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