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李蓮英,其實並沒有做過什麼禍國殃民的事

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李蓮英,其實並沒有做過什麼禍國殃民的事

1966年,李蓮英的墳墓被「造反派」們找到並砸開,在墓中發現了四件價值連城的陪葬品。但令人吃驚的是棺槨里只有一顆腐爛乾淨的骷髏頭!頭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蕩蕩,連一節小骨頭也沒有!棺材裡是李蓮英嗎?如果是,那麼他的軀幹哪裡去了?

李蓮英告老還鄉,他的每一位兄弟各過繼給他一個孩子。民間傳說李蓮英入葬時,家人還為他安裝了一個木質的生殖器,此說廣為流傳,但是真是假,也隨著李蓮英身體的不見蹤影而永遠得不到答案了。李蓮英的過繼孫女李樂正說,祖父死於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李家人始終堅持這種說辭。

作為清朝末期最有權力的太監,在人們的印象中,李蓮英是個權詐貪婪、自私自利、罔顧大體的奸詐之徒,是太后老佛爺跟前的一條忠實狗,他為人圓滑,愛財如命,對於官員們各種敲詐勒索、收受賄賂。大家甚至還會把他想像成周星馳影視作品中那種張揚跋扈的「死太監」、「死變態」的形象。其實,真實的李蓮英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樣子。

李蓮英七歲凈身,八歲入宮。和安德海的進宮時間大概是一致的。16歲時,李蓮英才被調到長春宮慈禧跟前,而此時安德海已經是慈禧太后面前深受寵愛的大紅人。

針對明朝太監專權禍國的前車之鑒,清朝防止內廷太監干預朝政的管理一直非常嚴格,開國之初,順治帝就頒布上諭,對太監管理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一、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二、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三、不許招引外人;四、不許交接外官;五、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接;六、不許假弟侄名色置買田產,從而把持官府,擾害民人。兩年後,順治帝又命工部將嚴禁太監干政的上諭鑄成鐵牌立於宮內交泰殿門前,以示警戒。這道上諭後來成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監觸犯,多會被處以極刑。同時《欽定宮中現行則例》還規定: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安德海當時只是六品藍翎太監,仗著慈禧太后的寵愛,在未知會任何官方衙門的情況下,便違反祖制、擅出宮禁,最終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

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安德海事件中吸取教訓。一方面學會察言觀色,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另一方面做到時時處處謹慎小心,墓志銘中說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也就是對主子恭敬,對下屬寬厚,多少年來不敢鬆懈。這也算是李蓮英事業成功的秘訣吧。

安德海死後,李蓮英漸漸深得太后恩寵。後來,「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從這段記述可以看出,李蓮英實際上成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

慈禧對李蓮英的寵信與日俱增,引起朝野的議論和不安。有人說李蓮英權傾朝野,收受賄賂,賣官賣爵;有人說他「干預朝政,廣植私黨」;甚至還有人說他陷害那些擁護維新、站在光緒一邊的大臣。朝臣們對李蓮英的抨擊最終都沒有結果,主要是因為這些攻擊都是僅憑道聽途說,拿不出真憑實據來。

李蓮英雖然成為太后跟前言聽計從的大紅人,可是他遇事謹小慎微,對於妃嬪宮娥、女官命婦,太監藝人,犯了過錯惹太后不高興,他總是盡量替人美言遮蓋,維護別人周全。所以在太后左右人人對他都有好感,說小李子是個幹練敏實、溢美隱惡的好人。

正因為清朝有著太監不得干政的嚴刑酷法,慈禧與光緒不和,李蓮英得以始終保持中立。有人說他站在太后一邊,反對變法,陷害帝黨,甚至還有人說光緒就是李蓮英下毒害死的。但是史書上並沒有半點關於李蓮英干政的記載,宮中慈禧身邊的人後來的回憶錄里,也沒有絲毫他干政的影子。也有人說李蓮英生性圓滑,兩面討好,不但太后喜歡他,就連光緒也因為從小受到他的看護而喜愛他,並誇他「忠心事主」。光緒後來回憶西逃的苦楚時曾說:「若無李安達(對李蓮英的尊稱),我活不到今天。」

戊戌變法後,李蓮英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出言謹慎,在維新派和慈禧太后之間保持中立,雖然慈禧看出來李蓮英不肯旗幟鮮明的支持自己,卻也無可奈何,畢竟人家遵循大清朝的規矩,對政治上的事情不發表任何意見。

慈禧死後,李蓮英向隆裕皇后獻還慈禧歷年賞賜給他的財寶,為慈禧辦理完喪事並守孝百日後隱退。三年後,突然傳出李蓮英去世的消息。李蓮英的過繼孫女李樂正說,祖父死於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1966年,墳墓被挖掘後,棺中那一顆沒有身體的頭顱,當然無法證明那就是李蓮英本人。這位擅長明哲保身的大太監,於風雨飄搖的亂世之中,會不會為了避開塵世的叨擾,以假死的方式徹底歸隱山林?就不得而知了。

李蓮英作為一個身份極為卑賤的太監。由於慈禧太后的賞識和寵愛,他享受到了皇宮太監前所未有的權力和地位,金錢財富也滾滾而來。但也正因與慈禧的這層特殊關係,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爆炸提示我們,明朝不是亡於崇禎,而是亡於他
閉關自守的明清時代,三位西方神父是如何扣開了明清緊閉的大門?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