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史宴:三國時代,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人都是英雄好漢

文史宴:三國時代,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人都是英雄好漢

文/桓大司馬

東漢的軍功集團,在劉秀的制度設計下,果然發揮了正負兩方面的作用,但等到東漢衰亡時,他們中的大部分還是對得起功臣世家的名號。三國時代,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人里出了不少英雄好漢,反抗曹操而死的伏皇后雖非雲台後人,但也屬於東漢功臣後裔。歡迎大家支持《宿命三國》。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雲台後裔碰到災星

1

東漢末年,東漢功臣世家本來還有一些軍政實力,但是有一個人給他們造成了巨大損失,這個人就是袁術。

關東諸侯群起討董的時候,袁術正待在南陽,他也想響應,但苦於手裡無兵。就在這時,江東猛虎、長沙太守孫堅帶兵北上討董,一路上卻先砍了荊州刺史琅琊王睿,後砍了南陽太守潁川張咨,南陽郡的頂頭上司荊州刺史和直接上司南陽太守都沒了,一下子變成了三不管地帶。

這時四世三公的袁術趁機出來接盤,因為聲望崇高,他一面收了孫堅當打手,一面又得到劉表的保舉出任南陽太守,南陽從此就成了袁術的地盤。

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就是南陽人,東漢王朝的三大基本盤就是南陽功臣、河北功臣、河西功臣,其中又以南陽功臣居首,雲台二十八將出自南陽的有鄧禹、吳漢、賈復、岑彭、馬武、陳俊、杜茂、朱祐、劉隆、馬成、任光等十一人,加上鄰郡潁川的馮異、祭遵、銚期、臧宮、王霸、傅俊、堅鐔等七人,則共計十八人,佔到總數的一半有多。

這還沒算劉秀的親戚樊宏、李通、來歙等世家,這些也都是南陽籍的豪族。

這些大貴族原本在南陽安居樂業,能力極大,當年開國皇帝劉秀想從豪強手中清丈田地(度田),從事具體工作的文吏都因為南陽功臣太多,互相打招呼,說「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導致度田失敗,何況後來。

但袁術佔據南陽以後,他們就倒了血霉了。

袁術根本不顧及他家四世三公的聲譽,軍費不夠了就帶兵明搶,把個南陽一帶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後來還去跟曹操爭奪豫州,把路上的潁川等郡也禍害得不行(潁川郡此前已經被董卓的亂兵禍害過一次了),許多功臣世家只好冒著破產的危險,一大家子人搬家到別處去。

壞事做絕的敗家子袁術

因為益州牧劉焉(劉璋之父)以前在南陽做官時實行寬政,又是他們要保護的漢室的宗親,所以其中相當一部分搬到了四川盆地,依附劉焉。

但也還有些東漢功臣後人跟著東漢朝廷東奔西跑。他們起初在首都洛陽做官,後來董卓為躲避關東聯軍,逼著百官遷都長安,司徒王允用計殺死董卓之後,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又攻陷長安,劫持皇室。

不久李傕、郭汜又爆發內戰,分別劫持天子、公卿,後來接受董卓另一員部將張濟的調停,放漢室君臣東歸,但又反悔追趕,最終漢獻帝依仗黃巾賊的分支白波賊帥楊奉、韓暹等人的部隊抵抗李傕、郭汜的追兵,雙方得以講和,漢獻帝回到洛陽。

東漢的煌煌帝都洛陽早已被董卓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這時成了一片瓦礫場,也沒有吃的,朝廷公卿都自己出去采野菜充饑,有的就餓死在牆邊路上,也有的被亂兵殺害,十分凄慘。幸虧曹操決定「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漢室君臣的狀況才有所改善。

伏氏家族的必然選擇

2

伏家就是一直跟隨漢獻帝的功臣世家之一。

伏氏原籍濟南,遠祖是西漢初年的大儒伏勝,秦始皇焚書坑儒,伏生甘冒殺頭的危險,暗中抄寫《尚書》藏在牆壁夾層內,後來漢文帝搜集散佚的上古經典及其意旨,因伏生年事已高,特意不召入朝,派晁錯到伏生家裡學習,給予極高禮遇。

後來漢朝官立的《尚書》博士歐陽生、大夏侯、小夏侯三家都是出自伏勝門下,說伏勝是一代儒宗也不為過。

後來伏家世為名儒,伏勝玄孫伏孺在漢武帝時客居琅琊郡東武縣講學,就把家遷到了東武。

伏勝九世孫伏湛不但儒學有成,吏才也十分出眾,漢光武帝建國後,用伏湛為尚書,掌管機要,設計典章制度,後來升任三公之一的大司徒,還得到三千六百戶的不其侯爵位,極盡尊榮。

伏湛的子孫也修習儒學,享有漢朝官爵,有時還跟漢室聯姻。伏湛的五世孫女是漢順帝的貴人,六世孫伏完娶漢桓帝之女劉華,伏完之女伏壽是漢獻帝皇后。

與漢室淵源如此深遠、關係如此親密的家族,其命運當然早已與漢室捆綁在一起。伏壽比漢獻帝稍大,董卓肆虐的時候,她已經入宮為貴人,在李傕郭汜大亂斗,漢室最危險的時刻,她成為漢獻帝的皇后,這預示著伏氏家族將會與漢室共存亡。

伏壽於危難之際成為漢獻帝的皇后

曹操迎接漢獻帝之初,還未必有代漢之心,實行的是一種「霸者政治」,即承襲春秋時代的齊桓公、晉文公的做法,天子無力時,地方諸侯代為主持天下秩序,這從曹操給兒子曹丕起字子桓、曹彰起字子文也可以看出來。

這時他跟漢室還比較和諧,跟東漢功臣後裔關係尚可,伏後之父伏完因此辭去了有實權的輔國將軍,繼續像先代功臣一樣做散官。

但是,漢獻帝不安於虛君實相的良好局面,試圖奪回皇權,密詔讓董承等誅殺曹操,結果事敗,董承等都被滅族,董承之女董貴妃雖有身孕,也被曹操殘殺,一屍兩命,漢獻帝求情也沒用。

這件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身為東漢功臣後裔的伏皇后卻只能無條件的站在漢室一邊,而且她也擔心自己的處境,於是她寫信給父親伏完,述說曹操的凶暴,讓伏完想辦法誅殺曹操。

東漢功臣在危難之際扶保政權,本來是漢光武帝劉秀以來的國策,皇權再怎樣劣化,身為外戚的伏完也有責任挺身而出。但此時伏完已經交出了有實權的官職,而曹操的勢力遍布朝野,根本沒有機會,無奈之下伏完昏招迭出,把自己的宗族送上了不歸路。

伏完想找尚書令荀彧倒曹,荀彧是扶助曹操創業的元老,自然不會答應,但他也不想看到漢室滅亡,所以也沒有舉報。

伏完又找妻弟樊普商議,樊普是漢光武帝的舅舅樊宏的後人,得東漢王朝厚待,世為南陽大族,此時卻懼怕曹操,把事情向曹操舉報。

但這時曹操對於是否要篡漢還沒有下定決心,所以沒有貿然去殺皇后全家,以免破壞形象,伏完因此得以善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於孫劉聯軍,戰船大部分被燒毀,剩下的怕被孫劉得去,又自己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這些戰船是荊州數十年經營的成果,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造出來的,沒了戰船,曹操有生之年實際上已經不可能攻下江東,既然無法統一天下,為曹家建立連皇帝都無法動搖的威望,那就只能篡漢稱帝,把自己的權力從法理上固定下來。所以,赤壁之戰後曹操正式開始了篡漢的布局。

這時,伏皇后作為皇帝的枕邊人,竟然想謀害自己,曹操就無法容忍了。

而且篡漢之前,曹操有意成為漢朝的外戚,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這樣篡漢就成了政權從父家交到母家,可以減少一些阻力,那麼現在的皇后伏壽就成了篡漢路上的絆腳石,於是曹操把伏皇后給伏完的信抖出來,找伏家算總賬。

曹操先逼漢獻帝用侮辱性的策書廢掉伏皇后,伏皇后躲在牆壁裡面,被御史大夫郗慮、尚書令華歆抓了出來,伏皇后求漢獻帝救命,漢獻帝表示自己都自身難保,何況救她,還問郗慮天下難道有過這樣的事嗎?

畢竟當年王莽篡漢也沒有公然侮辱漢室,當然西漢也沒有把君權搞得東漢那麼絕對,不許人議論,大家不滿也還有發泄渠道,不必把不滿積累起來然後用如此激烈的方式來表達。

伏皇后最終被曹操幽禁,她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滅族,應驗了與漢室相始終的宿命。曹操的女兒曹節成為漢獻帝的新皇后,曹操成為漢獻帝的老丈人,曹丕成為漢獻帝的大舅子,曹家成為了漢朝的外戚,篡位只差最後一步。

雲台後人無愧祖宗

3

東漢皇權的困境,我們這些後人也是通過上帝視角和歷史經驗才看出來,當時人未必能看明白,伏氏因為漢室累世的恩情,選擇與漢室共始終,無論如何是值得稱讚的忠烈之舉。

而當時與漢室同生共死的功臣世家,絕不止伏氏一家,雲台二十八將中耿弇的後人耿紀、馮異的後人馮熙,也都與篡漢的曹氏勢不兩立。

耿紀,字季行,扶風茂陵(今陝西新平)人,其高祖父耿國是東漢第一名將耿弇之弟。

耿弇是劉秀手下韓信一般的人物,率領精銳的漁陽突騎幫劉秀平定河北,建立根據地,隨後又單獨統帥大軍橫掃山東,消滅了割據山東的張步勢力,轉戰各地也是戰功卓著,在雲台二十八將里雖然排名第四,但統兵能力在當屬第一(可能不及皇帝劉秀)。

耿紀的曾祖父耿秉平定西域叛亂,又大破北匈奴,耿秉之弟耿夔也屢次擊敗匈奴、鮮卑、高句麗等,兄弟二人都堪稱名將。

耿家可謂東漢名將世家,東漢名將大部分本來就是儒生,耿家雖然家傳的是《老子》而非儒學,但到耿紀這會也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士族。耿紀自己也年輕有為,少年時就名譽出眾,被曹操徵辟為丞相掾。

這時曹操跟漢室還在合作期,敬重耿紀的才德俱佳,把他提拔到漢朝九卿之一少府的位置。雖然當時的實權在曹操的丞相府和荀彧領銜的尚書台,三公九卿只是榮譽職位,但也可見耿紀確實有真材實料。

到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操篡漢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布局接近完成,身為東漢功臣世家的耿紀自然無法坐視下去。

他聯合西漢名臣金日磾的後人金禕、太醫令吉本、司直韋晃一同集合僮僕千餘人起兵,想要誅殺為曹操看守許都的丞相長史王必,擁護漢獻帝,據守許都這座大兵站,號召天下諸侯勤王。

耿紀之果決大有先輩耿弇之風

可惜曹操的布置十分周密,耿紀等人雖然出其不意射傷王必,形勢不錯,但畢竟是沒有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相持到天明,耿紀等人的家奴軍已經不支,潁川的典農中郎將嚴匡也率屯田兵救援王必,家奴軍被全殲。

事後,主謀耿紀等人全部被夷滅三族,曹操又藉此清洗了一批漢朝公卿,許昌的親漢派大受打擊,再也沒法組織政變了。耿紀志存忠烈,與漢朝同亡,不愧是東漢功臣扶風耿氏的苗裔。

另一位誓死不與曹魏合作的「東吳蘇武」馮熙則是雲台二十八將中馮異的後人。

馮異也是文化人出身,精通《左傳》和《孫子兵法》,戰功雖不及耿弇,也相當驕人,統軍平定了數十萬驍勇善戰的赤眉軍。

劉秀早年在河北被人追擊,窘迫之際,馮異曾經親自煮豆粥和麥飯、燒火烤衣服,激勵劉秀反敗為勝。馮異又性格謙虛,極有風度,每次諸將拿戰功吹牛的時候馮異都不參與,遠遠的躲到大樹下面,人稱大樹將軍,可謂德才兼備的一代名將。

馮異是潁川人,家族在東漢也發展成潁川大族。潁川是東漢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文化十分繁盛,但處在四戰之地,沒能逃過董卓和袁術的禍害,馮家也因此敗落,其後裔馮熙跑到了江東,出仕孫權。

馮熙應該是精於禮儀,在東吳主要從事外交工作,曾經出使蜀漢為劉備弔喪,後來又出使曹魏,為了維護孫權和東吳的形象頂撞了曹丕,曹丕不爽了,就讓陳群用重利引誘馮熙降魏,這樣就可以羞辱孫權一把。

陳群與馮熙是同鄉,此時是潁川士人的首領,在東漢這種鄉土社會中,對同鄉人士的號召力是極強的,開出的條件也十分誘人,但被馮熙斷然拒絕了。

曹丕又把馮熙關到摩陂,加以虐待,指望能脅迫他改變主意,覺得差不多了,再讓人把馮熙接回來。馮熙不接受脅迫,在途中引刀自殺,幸虧被駕車的發現了,沒有死成,但最終還是死在了曹魏。

孫權聽說這些事迹,認為馮熙可以跟北海牧羊十九年不降匈奴的蘇武相提並論。

馮熙對曹魏如此決絕,除了世家子弟的榮譽感、文化人的信念之外,可能也有作為東漢功臣後裔,不能出仕滅漢仇人曹魏的意思吧?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北宋統一為什麼要先南後北,耗盡銳氣再也敵不過契丹
歷史上最快的滅國記錄:六十六天消滅一國|文史宴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