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讀書了
現在的人,讀書的人愈來愈少了,卻喊著愛讀書的人比比皆是了;現在的家長,很多明智之舉就是買了一大堆的書籍給孩子,而自己卻時刻擺弄著手機,打遊戲忙工作。
我在少年時,沒有如今好的條件,能讀之書基本就是課本,字典和作文選。或者盜版的四大名著,還有大人的《知音》《半月談》雜誌。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的年代,又沒有田地可種,只要是書,總會囫圇吞棗地讀一下。
這種囫圇吞棗地陋習流傳至今。
我的書讀地很雜,中學時偏好一些經典,大多是極簡易的且膚淺的唐詩宋詞之類,後來迷上讀名人傳記,比如《林肯傳》和《拿破崙傳》。大一的時候,是我的一個騷動浮躁期,靜不下心來,我在圖書館和租書店讀完了金庸的十四部小說。大二的時候,學校圖書館的書蟲系列被我通通借了一遍,只是大都讀了右頁的中文,而不是左頁的英文。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側重讀西方的一切信息,人文地理歷史名勝,也是那時起,我的大腦里自覺不自覺的形成了一張大網,我可以輕易地從空間和時間的維度把這些知識聯繫起來。大三時,我已經不再拘泥於讀粗淺的普及讀物了,我開始了讀有系統章節的大部頭了,比如康德費爾巴哈的哲學,比如老莊佛經等宗教,我甚至研究過卦易。大四開始,我竟然不讀小說了,我的目標轉向了雜文和散文。
大學四年,算上畫報和雜誌,我大概借閱了七八百本書,其中還有一些翻了一半不到就還了的。真正意義上來說,大多是知識信息的攝取,換句話說,之前腹中空空如也,然後暴飲暴食。沒有任何甄別,基本也沒有任何個人的理解。那時我還會帶個本子摘抄,因為有些句子寫地太贊了。沒成想,摘抄這個習慣在後來證明真是極好的。那時不像現在這樣信息易取,所以讀的書多是可以炫耀於眾的,因為不管是常識還是小眾的知識我都知曉一二。那時哪裡有想過讀書有什麼好處,只是打發時間罷了。
參加工作後,讀的書和讀書時間驟然變少,學校添置了基本諸如班級管理,學習楷模教師類的書籍,我大多束之高閣。由於時間被切碎,我又開始了讀雜誌的生活,短平快,狗糧和雞湯,其中有讀者文摘格言意林等,大多是沒收學生的。大約搬到新校區以後,貌似中國的出版業陡然跨越,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且和經典名著大相徑庭,包裝印刷非常精緻,學校圖書館新購置了成千上萬的藏書,而且網上賣書折扣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我長呆在學校,無所事事中又把書撿起來了,再加上越來越不容易入眠了,但讀書卻可催眠。
讀書讀到一定的量,很多信息知識是重複的,於是就想看一些不一樣的論述和見解,比如第一次看《明朝那些事兒》,差不多花了十天時間把七本看完了,沒日沒夜地。慢慢地就明白古人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原來讀書的目的不是你從書中得到多少知識,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思考,懷疑一切,打破一切,不被說服,不崇拜任何人,不輕信任何的話。雖然我不被馴從,但我並不執拗,讀書不是為了傷害人,讀書是陶冶升華自己。
如此看來,你上次真正熱烈的讀一本書是什麼時候呢?應該是你中學時候吧。所以現在我在想,我們武斷的沒收學生的書到底是完全的對嗎?這個話題,下次再談。
TAG:魚島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