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死在永安,他下了一盤怎樣的大棋?
原標題:劉備為何死在永安,他下了一盤怎樣的大棋?
一代草根梟雄劉備為報孫權偷襲荊州之恨,傾國之兵伐吳,但被陸遜一把火燒的找不著北,退到永安宮垂頭喪氣。不久,劉備死在永安,杜甫有詩云: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永安不出名,但永安還有一個你絕對知道的名字——白帝城。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指的就是這裡。具體位置就在現在的重慶奉節縣老城。
有人會納悶,蜀漢國都在成都,劉備為什麼不趕緊回成都,反而駐留永安,還把諸葛亮千里迢迢叫過來託孤?這裡面就涉及了永安對蜀漢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蜀漢是三國疆域最小的一個,只有一個益州,外加經常不服管的南中。蜀漢最精華也是最核心的部分,無疑是肥沃的成都平原。為了守住成都平原,蜀漢在成都平原的周邊,設立了三大軍事重鎮。最北邊的是漢中都督,防禦曹魏入侵。最南邊的是庲降都督,專管南中孟獲這些刺頭。最東邊的就是永安都督,坐鎮永安城。
在三大鎮中,劉備最不放心的就是東線永安。曹魏其實更強大,但劉備只要能守住天險漢中,就不怕什麼魏軍,來多少滅多少。但是,永安正好處在蜀漢與吳國的邊境線上,往東一點就是東吳。東吳孫權從來不講誠信,偷襲荊州就是明證。還有一點,從吳國進入蜀漢,直接走長江就行,難度要比魏國進漢中低得多。一旦東吳從永安進攻蜀漢,蜀漢的麻煩就大了。
劉備在夷陵慘敗後,沒有回成都,而是坐守永安,就是為了防備孫權。果然,有劉備在,孫權還是犯了怵,主動與劉備尋找和解。出於蜀漢的利益,劉備同意和孫權繼續「交朋友」,但又不能不嚴防孫權偷襲。劉備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所以他挑選的永安都督,絕對是他信過的人,比如李嚴。劉備託孤諸葛亮不假,但顧命大臣也包括李嚴。李嚴作為永安都督,成為顧命大臣。這一來說明永安的地位高,其他兩個都督都沒有得到這份殊榮。同時,劉備在永安駐紮了蜀漢重兵,防禦孫權足夠了,而諸葛亮萬一有異心,李嚴的永安兵可以給諸葛亮足夠的震懾。諸葛亮應該是不會有異心的,所以永安重兵的主要防範對象,還是孫權。
李嚴在永安呆了四年,直到公元226年,李嚴被調到江州(重慶)。永安都督這麼重要,繼任者自然是蜀漢的心腹重臣。誰呢?陳到!李嚴是劉備入蜀時才投降的,而陳到是跟著劉備闖蕩江湖幾十年的老臣,忠誠度比李嚴高多了。劉備對陳到有多信任?劉備成立了一支精銳的白毦兵,他親自帶隊,不放心讓別人帶。劉備死前,把關係到蜀漢存亡的白毦兵交給陳到,你仔細想想吧。
諸葛亮北伐,竟然不用白毦兵,反而把「西方上兵」白毦兵放在永安,實際上是做給孫權看的。孫權不傻,當然看的懂,他真要有膽偷襲成都,陳到絕對有能力在永安城教孫權做人。永安設置重兵,震懾了孫權,諸葛亮北伐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公元230年,陳到在永安任上去世。下一任永安都督是宗預,宗預上任時,正逢諸葛亮在前線去世,蜀漢人心不穩。孫權又起了賊心,在永安邊境屯重兵。蜀漢吃過孫權的虧,就不會再吃第二次,趕緊往永安調集重兵。只要守住永安,孫權再敢伸賊手,永安兵就會像一隻巨大的螃蟹夾子一樣,讓孫權偷不到桃,手還腫了。
還別說,東吳真的進攻過永安,那是元263年。蜀漢滅亡後,東吳皇帝孫休派大軍進攻永安,企圖渾水摸魚,拿下成都。此時的永安都督是羅憲,他瞧不起東吳這種偷偷摸摸的行為,說寧可降魏(晉),也絕不投降東吳。數萬吳軍攻城,羅憲真正做到了教東吳怎麼做人。東吳打了大半年,永安穩如泰山。司馬昭得到羅憲的求救信號後,發兵攻吳,孫休這才尷尬收手。孫休也不稱稱自己的斤兩,他老爹孫權都不敢做的事,他這個江湖毛頭小子就敢?膽夠肥的。
西晉佔領蜀國時,依然讓羅憲守永安,不為別的,就防備東吳再次襲蜀。蜀地安然無恙,西晉才能騰出手來,對付東吳。公元280年,晉滅吳,而永安重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地圖上看約旦,幸運的有20公裏海岸線
※騎兵比戰車靈活,為何周朝喜歡用戰車打仗?
TAG:風長眼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