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值300億美元的男人終於站上了新起跑線

值300億美元的男人終於站上了新起跑線

本文經授權轉自AI財經社(ID:aicjnews);作者:譚文琦+牛耕,編輯:嚴冬雪

值 300 億美元的男人終於站上了新起跑線。

8 月 15 日,全球最負盛名的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布正式進入中國,陸奇擔任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並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長。陸奇在百度任職的一年期間,百度市值一路上漲了 300 億美元,他離開兩天後,百度市值縮水 14% ,「史上最貴離職」就此誕生。

百度失陸,天下共逐之。現在,他是 YC 中國的 01 號員工,也是唯一一個員工。一周時間過去了, YC 中國的 02 號工牌仍未找到主人。

在矽谷, YC 是全球孵化器的範本,早期, YC 以 2 萬美元就能獲得初創公司 7% 的股份,現在則提升到 12 萬美元——依舊低得難以置信。即使如此,創業者仍爭相奔向 Sam Altman 身旁, YC 這位現任 CEO 曾被評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優秀的五名創業者,和喬布斯、拉里·佩奇並列。

但在中國,孵化器的生存環境比美國兇險百倍:要麼淪為地產出租者,干著二房東的營生,最終被租金虧損壓垮;要麼提供創業服務,創企死亡率卻高得驚人,最終成就一批地產商喜迎上市:共享空間成了去庫存的方式。

這片熱土上的如此種種, 57 歲的陸奇和 35 歲的 Sam 完全清楚。熟悉二人個性的人們會知道:

他們從未打算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N1

Qi的朋友圈

陸奇出走後不到一周,李彥宏的老將、主管搜索業務的向海龍被視為接班人,向在發布會上表示:李彥宏從沒說過 All in AI 。如果說這種出爾反爾令當時的陸奇感到人走茶涼,而今的 Sam Altman 則最大誠意地「擁抱」了他:

Sam 公開對媒體表示:自己與陸奇的共同點,就是對 AI 領域的興趣, YC 不能錯過中國的 AI 時代,這個時代,要由陸奇來掌舵,「 Qi 代表了我們的價值觀。」 Sam 在公告中說。

凡事上升到三觀高度,都是一頂高帽,現年 35 歲的 Sam 親手為 57 歲的陸奇戴上。年紀並不成為兩人神交的阻礙,猶太人和華人,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族裔在 2018 年的夏末站在了一起。

2014 年,矽谷教父、 YC 孵化器創始人 Paul Graham 選中了 Sam Altman 接棒,執掌 YC ,矽谷風投權杖自此易主。 Paul 是代碼狂人,他一手創辦的 Y Combinator 名稱正來自於一個冷門函數;猶太人 Sam 從 8 歲學編程,不遑多讓;至於華人陸奇,他在微軟任職期間,即使位及全球執行副總裁,仍會在技術會議上親自查看、修改底層代碼。

Y Combinator總裁Sam Altman

對技術的熱愛,是陸奇和他的新老闆 Sam 的底色。此外,兩人的勤奮即使在不眠的矽谷也出類拔萃。《紐約客》的一篇報道這樣描述 Sam :最大優點是清晰的思路和對複雜問題的直觀把握,最大缺點是對缺乏效率的人毫無興趣——這一點與陸奇如出一轍,在接受 36 氪採訪時,每天只睡 4 小時的工作狂陸奇表示,他每周大概看 5 小時書,很少看完一本書,大部分書真正值得看的就兩句話。

Sam 還與把跑車送上太空的特斯拉 CEO 馬斯克一起創辦了非營利組織 OpenAI ,高薪網羅住全球最頂尖的 30 多位人工智慧專家。前不久, OpenAI 剛剛在 DOTA2 比賽中戰勝一支人類電競戰隊。而曾與百度攜手大幹快上 AI 的陸奇,他對人工智慧的信仰早已人盡皆知。

熱愛技術、注重效率、看好 AI ,單把這三點放到一起,你可能以為在說李彥宏。

沒錯,年會上總以白馬王子形象現身的李彥宏,其對外官宣的第一人設總是「技術男」。在百度百科裡搜索「李彥宏」,主要成就一欄里,首當其衝的並不是創辦百度,而是「發明超鏈分析技術並獲美國專利」;而他對效率有多看重,只消看他對百度市值有多焦慮;至於對 AI 的看好,老實說,即使親手送走了陸奇,把主管搜索業務的老將放回公司主位,也必須承認,他在宣布百度無人駕駛的量產車時,臉上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只是,在接受《財經》雜誌訪問,被問到百度和谷歌的最大區別時,李彥宏答道:「我們是實用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

而 Sam 在幹什麼?實際上,他和馬斯克的 OpenAI 主要目的是為了知己知彼,防止有朝一日人類被 AI 消滅;此外,他投資的領域還包括推動癌症治癒、核聚變、超音速飛機等,「 Sam 從不關心旗下公司產品的細節,只在乎它們是否能影響世界。從城市規划到核聚變,他什麼都學。」《紐約客》報道這樣寫道。

對於機器人可能造成的人類失業問題, Sam 給出了一個系統性解決方案:給每個人發生活費。這聽起來是個成本高到離譜的辦法,但他解釋:當機器人承擔了幾乎所有工作,勞動力成本大幅降低,如果再搞定核聚變發電,電價、交通、水和食物也會變得非常便宜,生活成本會降低一個數量級。因此,方案是可行的。

對陸奇而言,也許這就是舊愛與新歡的區別。

現在,新老闆 Sam 是陸奇朋友圈中的第一位。兩人所在的 YC 孵化器有張漂亮簡歷:從 2005 年起,共孵化 1900 家初創公司,企業總估值超過 1000 億美元,涵蓋 4000 名創業者。從 YC 走出的巨頭包括 Airbnb 、 Dropbox 、 Reddit ……

YC 旗下的被投企業有 40% 來自美國之外,中國企業卻幾不可見。從 2016 年開始,進入中國就一直躺在 Sam 的年度計劃清單上,直到陸奇終於接受邀請,成為 YC 入華的鑰匙。

「加入 YC ,是考慮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之後,我唯一剩下的選擇。」陸奇面對媒體,如此解釋。在短暫的發布會結尾,陸奇對一路支持自己的太太表示了致謝。

台下,和陸太太一同在現場的,還有寶寶樹 CEO 王懷南。王懷南是陸奇早年在雅虎的同事。他身上的標籤包括「谷歌之父」—— google 的中文名字是他取的,但他在谷歌只待了一年多,更長的履歷留在雅虎。

後來,雅虎中國被收購,他去谷歌做了市場總監。有傳聞說,王懷南因為不滿雅虎中國被賣的結局,「有背叛感」,所以才離開。

這樣的王懷南是陸奇在國內不多的私交。在陸奇隻身一人的時候,是他拿出公司的公關團隊,為只有一位光桿司令的 YC 中國操持發布會,安排自己的員工在媒體群里散發聯繫方式,為宣傳窗口的陸奇負責媒體溝通。

做完這些,王懷南親臨發布會現場站台,但並不發聲,只在台下和陸奇的家人一起為台上的人打氣。同在陸奇朋友圈的 YC 創始人 Paul ,也是陸奇的雅虎老同事——而雅虎,正是「矽谷傳奇」陸奇先生在大洋彼岸開啟科技巨頭征途的起點,是他人生高光的初始。

1998 年,陸奇進入雅虎,同一年, Paul 的公司被雅虎收購。 2005 年, Paul 創建 YC ,陸奇在當時的 YC 成立發布會上為他站台。「人生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機遇。」在接受採訪時,陸奇回憶這段兜兜轉轉。

這一點都不奇怪。陸奇已經 57 歲了,普適意義上的榮光與錢財兩不缺,只剩內心追求有待滿足,被此驅趕著,最終與最初、骨子裡最像自己、價值觀最接近的人重新走到一起。在此之前,誰還不會繞一段彎路,遇上幾個並非真正同路的人?

離職百度與入職 YC 中國的 3 個月空檔里,外界猜測中的陸奇被眾人和資本環繞,眾星捧月般熱鬧。實際上,陸奇在國內的真朋友圈殊為有限。他在美國度過了職業生涯的絕大部分時光,職場原則也很美國化——回到中國、加入百度後,他主動遠離了跟主管業務有競爭關係的朋友,比如王小川。

黑髮黃膚的陸奇是一杯美式咖啡,只適合被同道中人細細咂摸。

N2

YC不是下一個百度

2016 年 4 月 20 日,下班時分,深圳知名孵化器孔雀機構內,創業者們還在埋頭忙碌。突然,一群物業人員闖入,一邊散發傳單,一邊要求清場,逼創業者們收拾東西走人。第二天,物業開始砸東西,很快,位於南山區的辦公室只剩一堆撕爛的白板。

因為拖欠房租,孔雀機構被強制拆除。臨近動手時,深圳市政府的 100 萬元獎勵金姍姍到賬,沒來得及救下命懸一線的孔雀。孔雀就這樣結束了三年的輝煌,平台上三四十個孵化項目無家可歸,他們的房租也無處退還。

孔雀機構一直以向入駐企業收取租金為主要收入來源,利潤低薄,當時深圳地產漲價,孔雀因此遭遇致命打擊。這樣的場景,正是曾經紅火一時的中國孵化器縮影。

從 2010 年到 2015 年,中國各式孵化器呈現井噴式增長。截至 2015 年年底,中國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共計 4875 家,成為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截止到 2016 年底,我國各類創業孵化機構總數已超過 7000 多家。

這托起了中國互聯網創投的高歌猛進, 2015 年末,孵化器在孵企業數達 10.2 萬家,是 2010 年的 1.8 倍;創業導師數量從 2010 年的 3500 多人增長到 2015 年的 2.1 萬人。五年內,孵化器五年累計新孵化科技型企業 10.5 萬家,孵化企業累計 R&D 投入近 2000 億元。

能不能掙錢,怎麼掙錢,成為孵化器的阿克琉斯之踵。

伴隨資本寒冬降臨,孵化器行業深受打擊。艾媒報告調查顯示, 2016 年孵化器發展現狀中緩慢發展狀態的占 16.7% ,虧損狀態占 9.6% 。創業大街上,「咖啡涼了」的聲音不絕於耳。

「目前孵化器和加速器行業已進入到關鍵時刻,從原來依靠政府的支持,到自負盈虧,生存壓力就會非常非常大。」微軟加速器 CTO 王雷告訴 AI 財經社。

行業內有社會化孵化器、政府主導孵化器和大企業孵化器。大企業孵化器幫助大企業在上下游和產業鏈上構建完整生態環境,目的性和場景非常明確。

比如,微軟加速器將雲服務輸送給被投企業,不介入股權交易,將被投企業和客戶需要嫁接。一方面,加速器企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帶動微軟雲用量的消耗 ;另一方面,每個校友企業都有可能轉化為微軟雲的客戶。

相對獨立的社會化孵化器和政府主導孵化器則面臨著盈利壓力。各地出台了各種孵化器扶持政策,將玩家們推上跑道。國家級、省級、市級和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有不同程度政府資金補貼,並享受稅收減免政策。

優惠措施期限一般最多三年,之後孵化器需要有自主造血能力。「政府的鼓勵支持應該是輔助而非主要。」英諾創新空間合伙人劉懷宇對 AI 財經社坦言。

孵化器本質上通過遴選有潛力的項目,通過投資獲取收益。這對孵化器的篩選能力、資金實力、行業資源等等提出了很高要求。最終,大部分孵化器淪為辦公租賃場地,靠二房東角色盈利。

很多孵化器在成立之初,打著「中國版YC」的旗號,最終無一真正達到 YC 的體量和高度。劉懷宇認為,問題在於很多人並沒有理解 YC 在做什麼,沒搞明白 YC 本質上是一個投資機構,中國同行更偏重於地產和服務。

在大洋對岸, YC 不提供辦公場所,它給出的是這樣的遊戲法則:

進入 YC 就像一場職業考試。 2015 年 YC 選拔錄取率低於 3% 。區別於其他孵化器, YC 從來不看 BP ,投資與否只基於申請和面試表現決定。每年, YC 都會收到成千上萬封申請,由 12 個投資決策人在 10 天內審核完畢。

那張申請表格極為繁瑣,有入選者稱「隨時有關掉瀏覽器的衝動」;面試時間只有 10 分鐘,每個答案要控制在 15 秒之內,鈴聲一響,乖乖閉嘴。當天晚上就能收到結果,勝者參加訓練營,拿到投資,進入 YC 校友會。落敗者等待下一期的表格。

錢,只是進 YC 極小的動因。根據 YC 官方數據,一半以上孵化企業其實不需要錢。一筆標準的 YC 投資是初創公司用 7% 股份換取 12 萬美元,夠支撐團隊在舊金山灣區活 5~6 個月。

更具吸引力的是,被投企業有 3 個月集訓時間,可以與從 YC 走出來的成功創業者近距離接觸,結束後也能長期獲得行業資源扶持。

多位孵化器從業者告訴 AI 財經社, YC 的強大在於來自成功創業者的合伙人團隊,以及相對充裕的資金和強大的人脈。除了頂尖的智囊團支援,一旦成為 YC 一員,強大的校友會資源意味著不論你做什麼項目,馬上就有至少 1000 個校友成為你的種子用戶。

憑此, YC 成為全美乃至全球最大、生命力最持久的孵化器。

「打個比方,進 YC 就像上哈佛商學院,一方面是學東西,另一方面也進入了一個圈子。」 墨騰創投 CEO 李江玕對 AI 財經社說。

李江玕曾嘗試在東南亞落地 YC 模式,但實際情況是,新興市場互聯網創業處於早期階段,根本不具備足夠大的篩選池子,「 YC 的成功建立在量大的基礎上,東南亞沒有那麼多創業公司,投很多、每個只給一點錢的模式根本走不通。」

類似地,在中國這樣火熱的創投市場,一方面,投資流程、手續、退出機制與美國存在差異;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企業估值高,融資頻次高, YC 模式的 12 萬美元對中國的初創企業無異於杯水車薪。

在中國這樣的創投環境中,孵化器始終面臨體量上的瓶頸。創新工場成立之初也曾對標 YC ,但從 2011 年開始,就逐步從孵化模式轉型為 VC 。在李開復看來,孵化器錢不夠,限制了創新工場的手腳。

李開復與王興見過多次,但一直沒有機會投資,錢不夠,等募到了足夠的錢,美團又跑到了下一輪更大估值的階段,追不上。這種經歷,讓創新工場最終放棄孵化模式,轉型 VC 。

如今, YC 孵化器進入了心心念念的中國,中國創業者想的則是: YC 在中國會水土不服嗎?

「我對陸博士看創企的眼光很有懷疑。」一家頭部人工智慧公司高管對 AI 財經社表示。

去年,陸奇入職百度僅 1 個月後,就拍板收購了智能音箱公司「渡鴉科技」。創始人呂聘的「精品音箱」思維與陸奇十分契合。彼時,呂聘直接向陸奇彙報。

然而,在中國智能音箱「野蠻鋪量、搶佔入口」的打法面前,渡鴉的高價精品戰略潰敗不堪,最終,呂聘遠走他方,陸奇也在百度年會上承認「收購渡鴉過於草率」,百度需要的,是一款能跟天貓精靈、小米小愛抗衡的低價產品。

這被視為陸奇不諳中國風情的寫照。

但陸奇和 Sam 還是帶著 YC 興沖沖地來中國了。這片遼闊的熱土之上,商業模式和產品體驗的創新諸如外賣、打車等已經登峰造極。當資源、人才、財富和市場都在中國聚沙成塔,基於技術創新的需要和動力只會與日俱增,篤信技術創新的陸奇和 Sam 認為, YC 無法坐視錯過這個前所未有的窗口。

他們絕不應忽視,當下,中國創業圈的「學好文武藝,賣給 BAT 」不只是一句玩笑而已。

N3

改變世界 or 改變模式

如果 YC 投你,你要嗎? AI 財經社詢問了多個中國創業者。

「太晚了。」一家B輪人工智慧公司 CTO 直言不諱地說,「他們已經投不起我們了,錯過了人工智慧公司需要錢的階段。」 在中國,人工智慧公司也許缺理解、缺落地,唯獨不缺融資。 2017 年,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累計融資 277.1 億美元,佔據全球的 70% ,僅商湯科技和曠世科技兩家公司的融資,就相當於美國所有人工智慧公司今年融資的總和。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人工智慧公司的估值比美國大整整一圈。

「當然。」 Broadlink CEO 劉宗孺毫不猶豫地回答。他認為,對於人工智慧企業而言,無論是人才引進,還是市場拓展, YC 在矽谷的人脈都能派上大用場。

出門問問 CEO 李志飛對 AI 財經社說, YC 有矽谷人脈、科技圈的號召力和人才對接,並非一般中國 VC 可以比擬。 YC 以前不懂中國,人脈在中國創投圈沒法變現,現在有了陸奇幫它打開大門。他認為,人工智慧產業剛剛開始,在應用和產業落地上還有很多早期的投資和創業機會。

陸奇當然也清楚, 2005 年成立的 YC 錯過了中國的 PC 時代,錯過了移動互聯網,不能再錯過中國的 AI 時代。已有創業者表示,中國人工智慧公司等一個陸奇已經太久,在中國,做打車、外賣、手機甚至汽車都有投資人指路,唯獨技術創業者常感孤獨,「嚴格來說,技術創新在中國從沒出現過,也沒人會玩,人工智慧這次是真的技術創新。」他說,他們需要一個熟諳科技領域,願意在技術中挖掘明天的信徒。

一直以來, YC 扮演的正是這樣一個形象。他們投資了超音速飛機、核聚變、基因編程項目,認為它們最可能改寫未來。陸奇也對媒體公開表示:中國非常需要大規模的技術創新推動社會新一輪的進步。

8 月 22 日,人民網發文《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搜索框鍵入「科技創新」,會發現神州大地上,由南而北自西向東的每一個地方政府都在為此呼號。

學界的聲音顯得冷靜。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復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刊發文章《西方對中國科技創新存在錯覺》,指出當下的繁榮主要是商業新模式的成功,而不是來自尖端科學技術的結果。這種消費模式轉型其實在全球都在發生,中國表現尤為突出,主要歸功於龐大的消費市場規模以及尚不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

文章結尾寫道:應用數字技術推動消費模式進步與在全球高科技領域成為領先國家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這個轉變過程沒有捷徑,人們不可能也不應該通過揠苗助長的方式來實現真正的經濟轉型。

陸奇肯定不會揠苗,問題只在於, YC 能否孵得好中國的蛋?

多個中國孵化器負責人對 AI 財經社表示, YC 在中國的具體策略一定會做調整,並且,鑒於 YC 的影響力,各地政府會開出優厚條件爭搶其入駐。短期內,陸奇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國內創業的「大環境」。

具體怎麼做?陸奇回復 AI 財經社, YC 中國將採納 YC 此前在美國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和手段,充分把它本地化,運用到中國的業務上來。「同時我們也準備在中國當地融資,這是我們本地化重要的一環。」陸奇強調, YC 在矽谷的培訓體系也會被引入,與 YC 中國投資的業務結合,為中國創業者提供培訓方法和內容。

12 萬美元換取 7% 股份的標準做法在中國行不通怎麼辦?對此,陸奇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強調要適應中國本土的情況,「 YC 中國會繼續採取用一筆資金換取一定比例的股份擁有的方式,但是具體用多少資金換取多少百分比股權,這個需要考慮當地化,要適合中國的國情。

57 歲、漂泊半生才回國的陸奇也許不夠世故,但絕不幼稚,他顯然在仰望星空,從來也腳踏實地。「業界非常罕見的奇才。」微軟前任 CEO 鮑爾默這樣評價陸奇,在他身上,科學家和職業經理人角色完美地重合。

湊巧的是,他在大洋彼岸的忘年交 Sam 也是這樣的人。這位天才青年從不篳路藍縷,他給自己留了一套舊金山四居室、幾輛車、一塊地和 1000 萬美元儲備(利息剛好夠生活費),剩下的收入,才拿來做改變世界的事。

比起建議, Sam 更信奉執行。幾年前,當 Sam 與一群矽谷創業者討論如何讓特朗普敗選,有人建議諮詢白宮律師,而 Sam 說:我們投給希拉里就可以了。隨後,他和幾個人成了了一個項目,給周邊選民寄送郵票,還設計了一款 App ,打開就有 uber 送你直抵最近的投票站。

據《紐約客》報道,與馬斯克一起成立 OpenAI 後, Sam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海軍上將 Hyman Rickover 的一段名言寫到會議室牆上:「人生的偉大目標不在於知,而在於行。我們要像整個世界的命運都取決於自己一個人那樣行動……我們必須為未來而活,而不是為個人舒適或成功而活。」

陸奇與這位年輕的 YC 掌舵者一樣,從不耽於暢想,而是評估當前,然後用行動推進。

「 Sam 經常講這句話:接下來 10 年,肯定有一批像 Google 、微軟、蘋果、亞馬遜、臉書這樣頗具影響力的公司會被建立起來,其中有好幾家我們堅信是將誕生在中國的。所以 YC 必須進入中國,必須參與,必須對這些創始人做出有效的支持。」 YC 中國成立的發布會上,陸奇如是說,由中美國共同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將對世界工業和社會產生變革,所以我們需要設計新的機制和環境,擁抱跨太平洋的合作。

陸奇的下半程將繼續往返於太平洋兩岸, AI 財經社獲知,他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中國,其餘時間去往美國,「我把自己想像是一個軟體,一個代碼,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的版本好,明天的版本肯定會比今天好。」他說。

「中國孵化器肯定會出現好的,但需要時間,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成功創業者會願意幫助初創企業時。」 英諾創新空間合伙人劉懷宇強調, YC 到如今已有 13 個年頭,而國內孵化器乃至創投行業的興起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市場整體需要回歸本質,更有耐心, YC 此次進入中國,也有利於讓孵化回歸投資本質,更加看重企業成長。

「 You get a job , not because what you know , but because who you know (你得到一份工作,不是因為你會幹什麼,而是因為你認識誰)。」陸奇這樣總結自己的新工作。

同樣的,對創業者而言,延續一項事業,和誰在一起,不是因為你會幹什麼,而是因為你是誰,誰像你。不論陸奇或 Sam ,他們都心知險惡,但有備而來。

祝福陸奇,祝福中國創業者。

新媒體編輯:紅先森 /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先生 的精彩文章:

風格年輕的它征服了同樣年輕的馬天宇和許魏洲
如果有且只能擁有一項超能力,你想擁有什麼?

TAG:時尚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