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中之王-雞 樅
雞樅又名雞宗、雞松、雞腳菇、蟻樅等,是一種美味山珍,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味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媲美,故名雞樅。它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雞樅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湯皆宜,滋味均極鮮美。用雞樅可以製作多種名菜,成為雞樅宴席。雞樅經過晾曬、鹽漬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為干雞樅、腌雞樅或油雞樅,可以貯存較長時間,以備常年食用。雞樅產季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長在未受污染的紅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雞樅是雲南的著名特產,因肥碩壯實、質細絲白、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相媲美,故名雞樅。它含有鈣、鎂、鐵、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熱量、灰分、核黃素、尼克酸等成份。等多種營養成分,雞樅中的氨基酸含量多達16種,含磷量高是雞樅的一大特點。人體需要補充磷時,可常吃雞樅。
成書於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園漫錄》記載,「雞樅,茵類也。惟永昌所產為美,且多。……鎮守索之,動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鹽煮烘乾,少有煙即不堪食。采後過夜,則香味俱盡,所以為珍」。
雞樅雨季多生於山野的白螞蟻窩上,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形,色黑褐或微黃,菌摺呈白色,老熟時微黃,有獨朵生,大者可達幾兩,也有成片生。烹制食用,切片肉質酷似雞白肉,且有雞肉的清香,故而得名雞樅。鮮雞樅味道鮮美,清香中透甘甜,但不易保存。雞樅體豐肥,肉質細嫩、潔白如瑕,炒食、清蒸、串湯做菜清香四溢、鮮甜可口;油炸更為香脆爽口、回味無窮,故為古今中外頗為讚美的珍貴食用菌。
其實雞樅是有好幾種的,最小的稱為雞樅花,通常生長在曾經生長過其他雞樅的地方,比如火把雞的菌塘,這種雞樅花由於小,不好處理而價格比較低,其菌帽直徑3-5公分,菌高5-10公分左右,簇生;
一種被稱為「火把雞」這種雞樅也是簇生,一般有三塘,也叫「三塘菌」,有經驗的人可根據其生長 箭頭所指找到相鄰的其他菌塘,這種雞樅一般一年只長一次,且每年生長時間相近,常見黑灰色或白色;
還有一種被稱為「獨腳菇」,這種是雞樅中的最大的,甚至有(菌蓋)直徑1米以上的巨無霸,此種雞樅一般獨生,故名獨腳菇,根據菌蓋顏色雙分黃皮菇、草皮菇等;
最後 一種是雞樅的衍生物,和雞樅花一樣,通常生長 在白蟻廢棄的雞樅菌塘下面的巢穴里,非常難得,所說臨床用於治療 癌症和胃病。
雞樅做法指導:
雞樅可炒食、清蒸、燒湯、晒乾後油炸可做調料。
將洗凈晾乾的雞縱放在火上燒熟,然後加佐料涼拌。除了涼拌還可配肉炒、燒、燉、做湯;配雞同燒或同燉味道更美。
要想做得更好吃,度娘上有很多做法值得參考哦。
TAG:南詔旌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