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最大的危機「來了?

華為!「最大的危機「來了?

最近,關於華為的勁爆消息一直不斷!

前有美國全面禁售,後有澳大利亞禁止華為提供5G技術;整個局勢,大有「場外」圍剿華為的態勢,也不禁讓諸多人發自內心的吶喊:「華為,挺住!」

華為挺得住不?絕大多數網友可能多慮了。從8月初華為公布的年報來看,依舊亮眼:

1、從2013年以來,華為的營收已經連續五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其中2016年增幅最大,達到40%。

2、5G方面,IHSMarkit數據顯示,2017年起,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設備商。目前,華為在和三星等競爭韓國的5G設備市場。

3、出貨量方面,根據IHS Markit 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3.446億台,同比去年3.509億台,微降1.8%。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越蘋果,躍居全球第二。三星持續領跑,但是本季度業績表現差強人意,為2013年來的最差紀錄。

這數據華麗不?杠杠的!不但在出貨量上穩居全國第、全球第二,在營收、品牌認可度、5G技術方面,也都已經到了「扛把子」的地位了!

當大眾還在企盼華何時在銷量上超越三星、在技術上超越蘋果時,華為內部卻比我們先焦慮了起來。

今天(2018年8月27日),證券日報刊登了一則消息,或預示華為真正面臨抉擇的時候到了——「要麼選擇做全球第一,要麼「隱忍」下來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

證券時報新聞截圖

以下是證券時報的新聞報道:

1、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放言:華為手機在2019年第四季度將衝擊世界第一。在未來的3年-5年中,力爭佔據全球30%的市場份額。

2、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想法,似乎與余承東截然不同。任正非覺得,稱霸世界絕不是一件好事,只會「死無葬身之地」。

上述步調不一致的兩個發展戰略,正是華為內部的兩位大佬提出來的,一個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另一個則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

很顯然,余承東顯得更為「激進」,每次面對媒體,他都是最為活躍的一個。這次在面對證券日報記者的採訪時,他也多次放話:「華為成為全球第一是市場的必然」、「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智能終端行業的領導者和王者」。

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想法,在筆者看來,顯得更加睿智。任總一直以低調著稱,對是否要做全球第一,任正非頗有些害怕「槍打出頭鳥」的感覺,畢竟智能手機的諸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其他外企手中。

任正非認為,華為要在利潤和服務水平上超越蘋果,而不是銷售台數上,手機市場是殘酷的,且競爭愈來愈激烈。對於華為而言,單純地追求「量」意義並不大。

兩位核心大佬,兩類截然相反的觀點,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戰略,華為到了真正該做抉擇的時候了,這也是文章標題中講到的「最大的危機」,因為發展戰略如果定錯了,對於企業極有可能是毀滅性的!

在中國史載中,筆者最喜歡的典故有兩個,用它來形容華為在當今全球發展的格局也最合適不過:

《淮陰侯列傳》:「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周易·豐》:「夫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齊之虧且溢,可立而待,不會亦何傷乎?」

看到任正非對華為發展戰略的定位,筆者腦海里最先浮過了五個自:真(men)乃(sheng)神(fa)人(da)也(cai)。

不得不說,任正非深諳中華文化之精髓。對於企業發展也是一樣,要想不受制於人,就得自己有過硬的本領,就得掌握最核心的技術。

根據IDC的數據報告,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3.42億部,同比僅增長1.8%,在智能手機品牌中,三星以20.9%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華為市場份額15.8%,超越蘋果(12.1%)。

20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品牌銷量排行榜前五,中國品牌就佔了三席,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就是華為和小米。按照目前的同比增速的話(三星、蘋果均增長乏力),華為的銷售量在2019年四季度衝擊全球第一,還真是大概率事件。

2018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及市場份額情況

國產手機出貨量確實是我們的一大優勢,但是大家也不妨想想,這項優勢的本質是因為技術,還是因為價格便宜?大夥心估計也跟明鏡一樣。

就拿蘋果來說,每當蘋果有新品發布前,數以幾十萬計的中國工人加班加點為其趕貨。而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披露的數據,每賣出一台iPhone手機,蘋果公司就獨佔其利潤的近六成,而中國僅獲得1.8%的利潤。作為屏幕、電子元件主要供應商的韓國,分得了iPhone利潤的4.7%。這個數字可能令國人受傷。

數據來源:果粉查詢

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幾個核心技術,莫過於:手機處理器、屏幕、攝像頭等,但這三個核心技術,國產手機全都佔到的卻是很少。

圖例: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搭載AMOLED屏幕的品牌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

目前除了華為有自己成熟的處理器,其他廠商一般都是「別人有什麼我就用什麼」,幾乎做不到像蘋果和三星那樣,能夠拿出指紋識別和曲面屏等領先市場的功能和設計。

而且更讓人驚嘆的是,眾多廠商在做產品發布會時,還會強調是以高通旗艦處理器為首發,作為自己發布會的一個亮點而大肆宣傳,是不是有點凄涼?

從大局來看,今年一直有關注新聞的朋友,估計也能直觀的感受到,外部環境已發生明顯變化。縮小至企業,企業突破技術壁壘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了!

目前各種核心技術,感光原件在日本手裡,屏幕在韓國手裡,處理器在美國手裡,確實很尷尬。

但是我們的強大在於,蘇聯不給我們原子彈,我們自己造,美國對中國形成軍事技術壟斷,我們的科學家捨身忘死研製出了原子彈和氫彈,羅布泊的一聲雷鳴,宣告中國晉陞核大國之列。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品牌會越挫越勇,突破技術壁壘也只是遲早的事。

而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支持國產彷彿就變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了,在筆者看來,提倡大家支持國產,這也是一種「向心力」的表現。

有些網友可能會吐槽:「你安卓系統還不是美國?你處理器還不是美國的?你屏幕攝像頭還是日本的呢?你玩的XX遊戲還是韓國的呢?那這是不是在支持外國貨?」

筆者想說的是,那日語當中還有很多中文為什麼他們不除掉那些中文?世界上很多人用著中國製造為什麼不丟棄?很多人吃雜交水稻怎麼不選擇餓死?說實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不可能完全抵制國外產品,外國想要完全抵制中國製造業是不可能的。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當我們的國有品牌還沒真正變成最強時,我們能夠給他多一些鼓勵。也但願這次華為,能夠在大的戰略上,做出對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聞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國頂級城市的競爭:誰在崛起,誰在徘徊
大消息傳來!石油定價權,上海躍居全球第三!

TAG:博聞財經 |